:::

蘭博電子報

041期-二龍競渡的程序

文/圖:邱彥貴

傳云順風旗可以保佑牲畜
傳云順風旗可以保佑牲畜

以往兩庄協議確定時日後,即會先行修理龍船,對船隻上的細部磨損加以修補。待競賽當日,則招集庄中青壯男丁將龍船扛出。

 

現今淇武蘭龍船扛出安置地點是龍船厝前的賴氏二房大埕,洲仔尾則是宜191縣道的玉龍橋下,並將稻糠裝袋墊在龍舟下以避免損壞。

 

而龍船扛出時,洲仔尾方面會呼請「龍船公、龍船婆」,據說龍船公居船頭,龍船婆居船尾,這是來自林趖的說法。1984年黃麗雲調查時可能把此段過程稱為「迎龍神」,詳情不明,(註1)淇武蘭方面則無此種說法。

絞船、力度

整理好的龍舟扛出安置後,則開始「絞船」與「力度」兩個過程。

 

所謂的絞船是將龍舟的船頭、船尾以直徑3-4公分、長度10公尺以上的藤條固定,以免水中行進時撥槳的力道使龍舟失去平衡,而且能使船的首尾兩端吃水不至過深。

 

所謂的「力度」則是每間隔80公分,左右兩側也需要用繩子或包裹塑膠外皮的鐵絲,將船身與龍骨繫緊固定,藉以穩定船身,不會左右搖晃。

 

最後架起長舵,再請長者裝飾船頭,於船頭、船尾綁插艾草、榕樹枝和俗稱「古阿紙」的紙錢,船尾另插兩面順風旗,一書「國泰民安」,一書「風調雨順」。賴清泉特別強調得先插「風調雨順」旗。

 

絞船、力度與裝飾完成後,淇武蘭庄民特別重視「淨香」,雖然逢喪事尚未脫孝者,與家中仍有「月內房」者早有自知之明不克參與,但是一庄之內間接接觸這些帶晦氣的人可能在所難免,所以完成以上程序後,必須折香枝置於磁盤內點燃,自船頭起由右至左繞一圈,復自左而右再一圈,藉以更求潔淨龍舟。

 

除了家中有喪事與生產,而被列為禁忌者外,向來女性是不可以觸碰龍舟的,但是現今尚有女子隊伍競賽,禁忌因此打破。賴清泉則稱,只要尚未請神之前和謝神之後,龍船就等於木板,亦即無神聖性或禁忌可言。

 

「絞船」與「力度」以及插順風旗裝飾等步驟,原本應於端午龍舟賽當日辦理,但現今淇武蘭則於前一日傍晚即開始,洲仔尾則於當日一早辦理。當然,2007年端午當天,在長官畢集的典禮上,除了運動競賽的選手宣誓外,兩庄又重複了這樣一段的「表演」。

淇武蘭老中青三代合力絞船、力度
淇武蘭老中青三代合力絞船、力度
大伙將整理好的龍舟扛出安置
大伙將整理好的龍舟扛出安置

龍船下水

吉時一到,壯丁們即將經過最後整理裝飾的龍船扛到「龍船落崎」(即下水處),由爐主和「龍船頭」持三柱清香主持祭拜,此時淇武蘭還須再一次以淨香淨舟一次。

 

行事是先「請神」,由「龍船頭」,熟諳龍舟賽事的耆老(現今淇武蘭庄是由賴清泉擔任)至水邊向老大公禱祝。

 

 龍船下水時爐主需準備牲禮與菜飯兩種主要供品,此外尚有桃李此兩項端午必備果品,其他如麵包、餅類則是在儀式結束後給村民當點心的。牲禮是祭拜土地公的,菜飯則是祭拜「老大公(以及老大媽)」,這點兩庄是一致的。

 

現今端午節一早,不少庄民即準備飯菜開始在門口祭拜老大公,對此兩庄耆老皆一致表示不敢茍同。因為照理應該在開始鳴鑼,龍船下水那一刻,各家戶才開始祭拜老大公,並非端午一早即可開始。然而因為成為運動競賽,龍船早已下水,也就不計較這麼多。

 

鳴鑼燃炮間,全庄一起舉香膜拜,龍船正式下水。

左圖:鳴鑼後,全庄開始祭拜老大公。 / 右圖:祭拜老大公
左圖:鳴鑼後,全庄開始祭拜老大公。 / 右圖:祭拜老大公

獻紙頭、遊江

淇武蘭庄文史工作者賴峰育講述「紙頭」的製作與意義
淇武蘭庄文史工作者賴峰育講述「紙頭」的製作與意義

請神之後龍舟下水,接下來就是非常重要的儀式過程「獻紙頭」,而觀眾都以為龍舟是在「遊江」,故兩說並陳。

 

淇武蘭所謂的「紙頭」是用12張,「更衣」包裹「小銀」捲起,6張「更衣」包兩層,逢閏年則用13張,代表老大公每月都有衣衫可供更換。今年共準備了25個「紙頭」,洲仔尾則並無如此細緻說法。

 

但兩庄獻紙頭的作用卻是一致的,到曾發生事故之處往上力擲,讓更衣、銀紙飛散飄至水面,象徵給了老大公、老大媽,其目的在祈求平安。

 

由此我們也應該可以了解,原來兩庄此次祭典的首要對象,是淇武蘭河上的老大公、老大媽。若以兩庄耆老所陳述,則是歷來發生溺水事故的死難先人。

 

據賴峰育觀察,在淇武蘭庄域水道內有七處要獻紙頭:下水後過二龍橋處、林庚土住宅前路口、水門前、過高速公路前的「番社港仔」、過高速公路後、今日的搶旗處、活動中心前。

 

洲仔尾的獻紙頭地點,照林趖所述則是:興建中的太陽宮正對面的「塭仔溝」注入淇武蘭河的港嘴處(即活動中心前)、曾出事的11鄰涵孔處、現今競賽的出發點、雙叉港(淇武蘭河與番仔港仔會流處,即「番社港仔」)以及更上游的鴨篙溝與港仔尾。

 

我們整合兩庄說法,其實數處相同,但是曾發生事故的地點,可能兩庄也有不同的認知。

 

以往獻紙頭當然是兩庄各自擇時下水後,在其各自水域進行。而2007年端午的獻紙頭,則是在兩庄龍舟於競賽場地各自碼頭登船後,先燃放鞭炮,於各庄認知該獻紙頭處飛灑紙錢,遊至競賽終點後,返航回到登舟之處

洲仔尾獻紙頭
洲仔尾獻紙頭

邀請

獻紙頭後,雙方則開始「邀請」。以往兩庄的扒龍船仍有隔年輪值之例,在獻紙頭返回龍船落崎後,值年庄就必須划至另一庄龍船落崎處不斷鳴鑼表示邀請。

 

另一庄則參酌去年時對方的表現,爽快答應前往值年庄水域比賽,或慢慢吞吞予以怠慢甚至刁難。

 

而一趟賽事結束後,則主客異主,由非值年庄邀請值年庄至其庄內水域比賽另一場。這恐怕也是兩庄宴客得拖到晚上的原因之一。

插旗、揪尾索、競賽、搶旗

經歷過前述一番程序後,真正的「競賽」即將要開始了。一個重要的物件「鎮(淨?)江鏢」也出現了。

 

所謂的「鎮江鏢」即雙方龍舟所要奪取的終點旗。

 

以往「鎮江鏢」在競賽的最尾日方有,最後一天之前的其他賽事時則用花布小旗。據林趖追憶,他太太「手路」甚好,所以往往要做到30對左右,這些都是眾人來「謝」的。從前是旗上懸掛或袋裝毛巾一條、香菸一條、摺扇一支,現今則增加女用的花粉、鏡子。這些用品,象徵上都是給老大公、老大媽,實質上則先歸搶到旗子的一方。

 

一般所見的龍舟賽,都講究從出發、過程與奪旗的速度,是一種整合體力、技巧追求速度的競賽,但是淇武蘭、洲仔尾兩庄的龍舟則不僅止於此。「插旗」、「揪尾索」兩項技巧即讓其內涵豐富更多。可惜我們2007年的田野已不復見,是故以下的陳述多引自賴峰育先生的綜合,並蒙其惠允使用插圖,謹此致謝。

淇武蘭的鎮江鏢
淇武蘭的鎮江鏢

 

原來的終點奪標旗「鎮江鏢」如今被叫做「龍旗」,在一般龍舟賽中是賽事開始前即插好,但是二龍的插旗則由主場一方來自行安插。而從插旗手所插的龍旗方向往往就能看出兩隊可能的勝負。

 

插旗手先插客隊的旗,照理說插旗手應該筆直插旗,但岸上的觀者往往央請插旗手插向起點傾斜,讓搶旗手有早一刻搶下龍旗的機會。當然,也有可能插旗手會插向終點外傾斜。

 

插旗手不一定就會將龍旗插成有利於己隊的位置,由於主客場每個場地約賽五趟,因此當主隊贏了兩三趟之後,插旗手也可能顧及雙方的情誼、面子存心相讓。試想,兩隊的龍旗若一支向起點,一支向終點外,這麼一來,兩隊的奪標距離無形中就可能相差到將近一公尺,所以才說插旗可以看出輸贏。而每場約賽五趟(單數)的習慣也是基於這樣可以給客隊多一次選擇容易勝出的水道的機會。

無功返航
無功返航

 

等插完龍旗後,一般龍舟賽就開始從起點,等裁判宣佈比賽開始,但是二龍的龍舟卻無裁判,由雙方共同決定何時開始。

 

競賽的開始,是由雙方皆鳴鑼後方才認定。當一方敲響鑼聲之後,兩艘龍舟當然是戮力前航,但與其他龍舟賽不同的是,若遲遲未聽見另一方鳴鑼,表示比賽沒有開始,則鳴鑼一方即開始減速、返航,另方則慢條斯理跟進。

 

雙方可能依此例數度往返,其間彼此間甚至可能嬉鬧,但其實是在彼此設法耗盡對方體力。直到認定我方較有勝算,方才呼應對方鳴鑼,真正開始速度的競賽。努力划向終點。2007年端午的表演示範,則在往返七次後才真正開始。

 

然而,二龍的龍舟技巧不僅限於出發,一般龍舟賽要求兩艘龍舟在水面上船頭對齊,聞號令後開始划出,但二龍卻可以說是船尾對齊。

 

以往起點有一條粗直徑6公分,橫跨兩岸的麻繩,這條被稱為「大索」的麻繩就是起點。而龍舟的尾端會有一條約直徑1公分、長15公尺的「尾索」,一端綑牢龍舟尾部,一端即由左舷最後一位選手執握。船至起點時,使尾繩勾住大繩。這麼做的本意是使等待開賽的龍舟不被水流帶走,但這樣的安排卻在競渡時發揮其他功用。

奮力奪標
奮力奪標

由於船被拉在大繩上,便呈現如箭在弦上的拉弓之勢。如此,就算對方的船身已划出三、四公尺,甚至一整個船也無須緊張,只要左舷最後一位槳手看準時機將尾繩一放,舟便如箭激射而出,一下子就會超越對方。完成這項任務後,左舷最後一位槳手才趕緊收繩,若此時他認為大有贏面,右手馬上會拿起粗6公分的圓木敲擊船身。這種咚咚咚似鼓般的聲響越緊湊,既鼓舞其他槳手奮勇向前,也表示這趟比賽越有獲勝的希望。

 

說明競賽起點的「大索」後,則可以進而說明所謂的「揪(uik)尾索」技巧,這即是操之於左舷最後一位划手的技巧。當龍舟數度返回至起點線,舟身去撞起航大索。如此,當自己的舟身被大繩反彈衝出,而對方的尾繩卻繫於大索的話,則那艘與大索相繫的龍舟就會順著大繩被撞擊後挫力被往後拉,反而失去先機。採用何種戰術,就是由兩隊的左舷最後一位槳手抉擇,這個位置要由有經驗智謀者擔任。

 

一般龍舟賽到了最後,最引人注目就是奪旗的剎那間,然而二龍的「搶旗仔」(奪標手)功能不僅只此。

 

比賽剛開始時,他會面向船尾觀看雙方情況,若己方未奪得先機,他會立即阻止前進。但如果他判斷此度出發可能獲勝,就會準備鳴鑼,正式開啟這趟賽事,可以說是研判競爭的首腦人物。

 

而在終點前,「搶旗仔」也是最後關鍵勝敗的決定者。有時儘管龍舟先到,搶旗卻慢了一步,便因此功敗垂成,所幸二龍的賽龍舟不是一趟兩趟決定勝負。

 

在幾經互耗體力的往返、使用揪尾索技巧後,雙方終於真正開始努力衝向終點後,與一般三戰兩勝的場次不同,二龍的賽龍舟不只此數,而且以往更是延續數天,有這麼多的鬥智、鬥力技巧和如此考驗社區團結的方式,就形成外行看不懂,內行樂在其中的二龍村龍舟賽。

「揪尾索」圖示一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一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二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二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三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三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四 (賴峰育 提供)
「揪尾索」圖示四 (賴峰育 提供)

備註

註1 黃麗雲,1986〈臺灣龍舟賽的現況調查〉頁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