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68期-台灣地方工藝的可能性

文:莊雅惠 整理/圖:孫華翔 提供

 

取材自民國99年8月4日(六),下午13:30~17:30
於蘭陽博物館二樓國際會議廳所舉辦的專題講座〈台灣地方工藝的可能性〉
由孫華翔先生主講,現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研發組總監

 

文化結合產業的政策是全世界的思潮,也是台灣現在最重要的一個產業政策,這在國外叫做「創意產業」,到了台灣叫做「文化創意產業」,我們可以從台灣各地發展地方性文創產品的案例中,看看地方工藝如何和在地的情感、在地文化相結合,了解這其中還有一些什麼樣的可能性。

隱意設計商號—手工鉛筆

劉邦隱設計師很會設計手工鉛筆,他對於木頭的掌握度很高,而且他對於造型,就是我們講的藝術的、美感的能力很好,所以他的手工鉛筆都賣得很好,這也讓大家的消費生活裏頭有一種趣味性,有一種手感的感覺,但它就少了一種跟在地的連結。

手工鉛筆
手工鉛筆

台灣國立台灣博物館剛好有一個產品的開發案,而台北北門正在進行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古蹟修復,修復過程中拆卸下許多木結構屋舍的檜木,設計師就用這個廢料去設計成手工鉛筆,把古蹟的歷史連結到手工鉛筆裏,成了是國台博的熱門紀念品,因為它有歷史和設計的相連結,那它就不完全是只是一個設計、一個有趣的產品而己,它成了有歷史感的手工鉛筆的產品。

 

跟歷史做連了結就成為過去的記憶,或一種文化的傳遞。那這種記憶、歷史連結的手法運用的很多,包括宜蘭也有運用到,如在宜蘭大二結最有名的王公廟這個例子中,王公廟舊廟在拆的時候也有一些屋瓦成了凝結歷史,有記憶情感的紀念品,現在我家裏還有當初舊廟的屋瓦。

此筆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拆建遺址木材所製成
此筆由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拆建遺址木材所製成

磐的陶坊—陀螺杯與平安福

新營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是全台灣最大、最有名的太子宮廟,據說全台灣的三太子都是從這邊分靈出去。在地有位陶藝家叫周美智,她也是我們「台灣工藝之家」之一。這時我們透過設計師把在地文化跟在地的工藝師做一個連結,工藝師擅長的是陶藝,而在地最有名的就是太子宗教信仰的文化,很多人都會來進香,進香就等於帶來人潮,可是你有什麼東西能讓人們帶回去在生活上使用的同時又對這個地方有一些連結?

 

在太子爺的信仰中,拜拜的供品和其它神祇不一樣,拜太子爺是彈珠、陀螺…這些童玩,因為太子爺是囝仔仙,愛玩。而這個在地工藝家她擅長做杯子,設計師就設計陀螺造型的供杯來供拜拜時使用,那我們一方面可以用童玩來供奉太子爺,又可以把陶藝師的專長融合進來。透過這樣的設計,我們就可將在地的工藝與在地的信仰扣連起來。

平安福
平安福

陶藝的特色可以展現在於釉藥、技法,也可以在於土質。陶藝師就想到既然太子宮的香火如此鼎盛,就會產生很多的香灰,而這些香灰都是拜過,擁有靈力的,於是她就乾脆把香灰融入陶土中,以此製成帶有靈力的護身符,這麼一來人們都不用再去廟裏求香灰,也不必再去廟裏求帶有香灰的護身符了,這就成了結合陶藝和宗教信仰的「平安福」。

陶藝家周美智與陀螺杯
陶藝家周美智與陀螺杯

嘉義新港板陶窯

陳忠正師傅
陳忠正師傅

 

 

嘉義新港最有名的工藝就是剪黏和跤趾陶。剪黏是用陶碗、瓷碗剪成片狀去裝飾成傳統廟宇的龍、鳳。跤趾陶則是揑塑成神仙、天兵天將裝飾在廟宇上。這些工藝通常只運用在廟宇中,也只有在建廟時才用得到,可是現代怎麼可能常常在建廟?那這樣子的文化要如何傳承下去?有沒有可能有新的發展?

 

於是陳忠正師傅腦筋動得很快,他想到現在年輕人最流行什麼?如貢寮海洋音樂祭、墾丁春天吶喊……有很多人在玩樂器。那有沒有可能我們古代的神明也來玩年輕人的玩意兒?如八仙中李鐵拐、荷仙姑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法器,同樣的,樂團也有蕯克斯風、貝斯手、主唱等不同的角色。由這個構想他發展出了玩樂器的公仔和跤趾陶娃娃,也受到樂團或年輕人的喜愛,藉此讓傳統工藝和現在的年輕人做一些對話,讓他認識到跤趾陶的美,這是需要透過一些創意和設計才能完成這樣的互動。

 

創意和設計必須要掌握住傳統工藝的特質,如剪黏和跤趾陶它的特質並不一樣,跤趾陶的特質是在於它的揑塑能力,尤其是人物,跤趾陶可以將其臉部的表情、動作揑塑的唯妙唯肖,你如何去掌握造型的能力,變成是跤趾陶的特色。

跤趾陶
跤趾陶

 

下圖是獲得文建會「藝術介入空間」補助作業的案子。最重要的就是它讓跤趾陶跟剪黏的技法跳脫了原本的場域,如上述所提及的,從前只能運用在廟裏。可是在生活美學或環境美學來講,社區有很多是公共空間,是大家生活的地方,那除了大家出出入入的廟以外,你還有沒有其它的地方是可以去運用的?新港板頭村他們正好有一個河堤--「越堤」,所以他們就思考如何用在地的特色,也就是跤趾陶和剪黏,把它運用到河堤的美化上面,此時就需要其它的設計師或藝術家來做一些導引跟協助。

 

後來他們找到雲科大的聶志高老師,聶老師正好從日本京都學了馬賽克壁畫回國,所以他對壁面藝術比較有美感概念,他跟陳忠正師傅兩者相結合,以在地植物苦楝樹為題材,創造出苦楝樹的四季生態,春天有蝴蝶、瓢蟲啦…等等,苦楝花瓣與樹葉就以碗來剪黏製作,這個生態的部分因為它牽扯到造型,所以他就用跤趾陶把蝴蝶、昆蟲的生態、肢體的動作細部揑塑出來,成了一堵可以媲美西班牙素人藝術家高弟的創作的大壁畫。這是就是藝術家把工藝透過設計融入在他們社區整個環境中的例子。

藝術介入空間,跤趾陶跟剪黏的技法跳脫了原本的場域
藝術介入空間,跤趾陶跟剪黏的技法跳脫了原本的場域

屏東沙卡蘭溪口社部落

用最擅長的工藝技法,將生活的一切鑲嵌在社區的牆壁上
用最擅長的工藝技法,將生活的一切鑲嵌在社區的牆壁上

沙卡蘭溪它有很多獨特的魚種,包括高山鯝魚等,都是沙卡蘭溪獨特的保育類魚種。這裏的原住民是排灣族,排灣族最擅長的就是石刻、石雕、石器。我們現在很多社區在做美化的時候,駁坎常常都用油漆,不僅不是很環保,有時也不一定很美觀,而在這裏,他們就用部落最擅長的工藝的技法,把環境裏、社區的在地知識,如溪裏面有什麼魚、他們的狩獵生活方式中如何獵山豬…將它鑲嵌在社區的牆壁上。

 

還有他們文化中最重要的三樣東西,著名的排灣三寶--陶壺、青銅刀與琉璃珠。下圖是他們用石刻的技法將陶壺與青銅刀變成社區的環境藝術。同樣的,它也透過公共藝術把社區的文化記錄下來,其它人使用的油漆是很快就會剝落的,而這石雕可能是百年或是千年都不會毀壞的,於是這使用社區獨特的技藝所表達出的社區文化,呈現出整個社區與眾不同的美感。

用石刻的技法將陶壺與青銅刀變成社區的環境藝術
用石刻的技法將陶壺與青銅刀變成社區的環境藝術

南投草鞋墩的稻草文化

左:南投的草鞋墩社區,發展稻草文化 / 右:開發稻草的相關產品
左:南投的草鞋墩社區,發展稻草文化 / 右:開發稻草的相關產品

很多鄉下地方都是以種稻為生,除了種稻之外,還有些什麼樣的可能性?像南投的草鞋墩社區,跟我們宜蘭的珍珠社區是一樣,就是在發展稻草文化。但他們是怎麼去發展稻草文化的?就目前稻草工藝來講,大家比較熟知的方式是讓人們去體驗做草編,打草鞋…等等。

 

於是他們也想到要開發草鞋的相關產品,但是做產品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一些面向,如我們在台灣的習俗裏頭,穿草鞋大概都是比較不好的事情的時候,例如家裏有喪事時。

 

 

但是每個地方都不相同,也有一些人是需要穿草鞋到海邊去採集青苔或抓魚的,因為草鞋是很好的防滑的鞋具。他們用稻草做童玩,也利用編織的技法讓它成了草蓆、窗簾,讓在地的材料運用在生活上,更可以用來包便當,變成是一個特色的幸福便當。

將在地材料運用在生活上,發展為特色
將在地材料運用在生活上,發展為特色

 

台南後壁墨林社區中崑濱伯打出了一個「無米樂」的稻米品牌,那包裝有沒有可能用一個更環保的方式?因為現在常常包裝過度,如果用從稻草文化發展出來的稻桿去編織,做稻米品牌的包裝,可不可行?果真,像這樣的稻桿包裝,反倒是很獨特,它現在正在台北的微風百貨中陳列販賣著。所以你看原本是一包普通的米,它可以利用在地的稻草來包裝,躍上百貨公司的舞台。

稻草文化節
稻草文化節

 

另外,它也可以帶動出社區的特色節慶,就如同我們頭城發展千龜來朝和大神尪的活動一樣,南投草鞋墩為了營造社區的特色,它每年都舉辦稻草文化節,有一年我們就討論著,有沒有可能用稻草創造一個台灣最大的蜈蚣陣?但為什麼是蜈蚣陣?那也是台灣的宗教的一個傳統習俗,它是一個陣頭,由社區的人去把自己的小孩送去當作神的契子,廟會的時候把小朋友抬出來,裝扮成天兵天將,整個社區繞一圈,地方就會平安。那怎麼樣讓在地最擅長的是稻草的工藝融入傳統的習俗中?

 

最後大家用稻草去編一個台灣最大隻的蜈蚣,每個人身上穿著草編的衣服,然後社區的每一個家庭就組成一小節,一家一節抬著他們的孩子,一家接著一家,一節連著一節,就成了巨大的蜈蚣陣,這樣的活動,社區人們的參與性就很強。在活動中,就屬小朋友最高興了,因為大人要扛他們,在這個活動中,不僅大家玩得很高興,且又創造出一個蠻具社區特色的節慶,這也是社區營造裏頭蠻重要的一個手法,凝聚了向心力,又能把社區的工藝帶動起來,社區工藝的可能性也可以透過節慶來促成的。

左:用稻草去編一個台灣最大隻的蜈蚣 / 右:巨大的蜈蚣陣
左:用稻草去編一個台灣最大隻的蜈蚣 / 右:巨大的蜈蚣陣

未來無限寬廣

不管是文創產品、社區設計或節慶活動…,地方工藝可以運用的範圍是相當廣的,因此我們也不要太過侷限在我們一定是為了產業,只是為了產品,事實上它跟我們的生活環境、社區的凝聚力,或社區文化、傳統情感的傳遞都是息息相關的,希望藉由以上這些案例能給各位更多的靈感,激盪出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嘉義縣水上鄉塗溝社區的創新土地公
嘉義縣水上鄉塗溝社區的創新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