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8期-臺日洋混合建築~盧宅(上)

文/圖: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盧宅前方圍牆及門柱
盧宅前方圍牆及門柱

 

盧宅在建築的形式與作法上,混合了日治時期日人所流行之洋式建築風格與臺灣原有之傳統建築樣式,故整體建物在構法、外貌、裝飾語彙及材料的選用上均十分多元,如此豐富的建築表現形式在臺灣東部地區實屬罕見,更是本建物的主要特色之一。

 

建築技手宋祖平

宋祖平公職履歷表(出處:總督府公文類纂)
宋祖平公職履歷表(出處:總督府公文類纂)

 

盧纘祥故宅建於1928年,為盧纘祥親邀當時任職「總督府營繕科技手」的宋祖平設計興建。盧宅初建至今已有80餘年,並仍作為盧家後代的私宅使用,近年在盧潮衡及其家人的日常照料與維護下,整體建物的保存狀況相當良好。

 

依屋主說明,頭城盧宅的興建緣由乃當時陳阿定為協助「盧纘祥」的事業發展,能有一個好的辦公、待客與生活場域,故出資興建本宅,陳阿定決定興建以後,盧家上下便開始透過親友及政商人士之介紹四處尋找合適的建築設計人選,在幾次的引薦與面談後,才進而認識了當時在總督府服務的宋祖平,並與其成為好友。盧纘祥與宋祖平年紀相仿,且皆為事業小成的理想青年,故對於建築配置、外觀、內裝、設備、構造及選材等議題上,均有獨到的要求與見解,因此才造就本建物的特殊風格。

 

宋祖平為新竹廳人,生於明治35年(1902)12月,為新竹廳竹北一堡十二藔庄(土名十藔)十三番地人,1907年4月進入「月眉公學校」就讀,1915年3月畢業,同年4月再於「樹杞林公學校」補習,1917年8月進入「民政學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木工科木工分科就讀,大正9年(1920)6月以第二名畢業。(註1)

宋祖平技手資格認可文件(出處:總督府公文類纂)
宋祖平技手資格認可文件(出處:總督府公文類纂)

 

宋祖平畢業後,同年8月受聘於「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其起薪為每日1圓40錢。大正13年(1924)12月,宋祖平轉調「總督官房會計課營繕係(組)勤務」,當時每日薪俸為2圓5錢,1929年5月轉任總督官房營繕課、月俸73圓。

 

昭和11年(1936),宋祖平為處理家中私人事務,向總督中川健藏提出辭呈,欲辭去技手職位,同年8月獲准,並由營繕課長井手薰發佈正式辭令,8月4日於《府報》刊登公告。「臺灣總督府普通試驗委員」亦於同時,頒發第1516號「營繕工事設計及監督-臺灣總督府技手」的資格認可給宋祖平,作為履歷及技手資格之證明。

 

宋祖平的作品主要遍佈於臺灣北部地區,如新竹、臺北與宜蘭等地,透過盧纘祥介紹其在頭圍地區除盧宅外,尚有由頭圍信用購買販賣組合及其他信用組合委託設計之農倉設施等建築作品。

 

洋式入口大門與臺式風水壁堵

大門及圍牆原貌(出處:蘭陽大觀)
大門及圍牆原貌(出處:蘭陽大觀)

 

盧宅基地外側建有高約1.8公尺之圍牆作為阻隔,其牆體形式簡約大器,分作牆基、牆身與斜頂三段,在段與段間作有水平線腳收邊,並以洗石子作為面飾。在其東另有具鏤空釉磚並與圍牆同高之獨立柱。此對矮柱間距約2公尺左右,且與正身玄關入口直接正對,依盧家子孫說明,這對矮柱及短牆的設置為仿效傳統建築中「照壁」之功能與意象,為設計者參考風水地氣後所設,頗符傳統漢人壁堵之格局要求。從1933年的照片可知,過去的圍牆型式與現在稍有不同,過去圍牆上段採用了視覺穿透性較高之金屬格柵,現存之門柱及牆基應仍為初建時之原件。

 

另外,位在基地北面圍牆上的拱頂便門,其磚造門框雖採用了牛腿、弧頂、蛇腹線腳等西式建築語彙,但門扇作法及固定方式卻仍沿用傳統建築常見之形式,如連楹、獸首門鈸、門環、插關等中式構件十分有趣。

 

拱頂便門作法細部
拱頂便門作法細部
左圖:由正廳與照壁式壁堵。/ 右圖:位於北面圍牆之拱頂便門。
左圖:由正廳與照壁式壁堵。/ 右圖:位於北面圍牆之拱頂便門。

壓艙石砌臺基及櫃臺腳

正面的石造臺基
正面的石造臺基

 

盧宅基地西北高東南低,其前院與中庭之地坪高程約有1米左右之落差,因此正身的前半部在8公分厚的犬走上方,另砌有75公分高之臺基。臺基外週是以鑿面石板砌築而成,上方還疊加約7公分厚之石板作為收頭。據屋主表示,臺基內部乃是以黑色黏土逐層夯實而成,非使用一般土壤或回填土。然臺基及其建築本體的石材用量及規模極大,為附近地區少見,這些石板均為過去盧家船隊往來兩岸貿易時,從大陸所載回之壓艙石。

 

此外,正身外牆正中位置,皆安置與牆面寬度等比例且與傳統建築外壁常見之「櫃檯腳」作為裝飾,使整體建物具有西式外貌外,亦兼具中式的細節與韻味。

 

左圖:故宅正面與側面間之高程差。/右圖:臺基上之櫃檯腳與鑿面石板。
左圖:故宅正面與側面間之高程差。/右圖:臺基上之櫃檯腳與鑿面石板。
左圖:第一階樓梯亦採用櫃檯腳。/右圖:正立面轉折處的櫃檯腳做法。
左圖:第一階樓梯亦採用櫃檯腳。/右圖:正立面轉折處的櫃檯腳做法。

 

然正身背側部分,因其地面高程與中庭相同,故建物邊緣以水溝及犬走收頭後,即為向上升起約10公分高之簷廊地坪,並無外露臺基之設置,但其簷廊外緣、廊柱基座與犬走本身均使用了與正面相同之壓艙石材作為主要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正身後側簷廊的部份廊柱下方,亦出現了與正面臺基相同之裝飾手法,以石刻櫃臺腳作為柱礎。

 

左圖:石造緣石、犬走與柱礎。/右圖:櫃臺腳型式之柱礎。
左圖:石造緣石、犬走與柱礎。/右圖:櫃臺腳型式之柱礎。

備註

註1 :宋祖平進入工業講習所就讀時,擔任其保證人者為日治時期新竹地區的名醫「宋燕貽」(1884-1946)。宋燕貽1906年畢業於總督府醫學校並在新竹醫院及紅十字醫院任職,1909年於竹東郡開設開設當地唯一的一家醫院「長春醫院」,1916年被任命為公醫並擔任樹杞林小學校芎林公學校校醫等職,1918年組織樹杞林信用組合任組合長,1920年為竹東街協議會會員,1921年獲授紳章,1922年任新竹州協議會員,1927年成為紅十字特別會員。此外,其還擔任過竹東青年會長、竹東商公會長、竹東醫院會長、新竹州公醫會副會長、竹東建築組合長、竹東信購販利組合長…等職,對於地方公共事業的參與亦十分投入。宋燕貽育有8名子女,老大宋枝發為齒科醫師,老四宋瑞樓則乃內科權威為臺灣肝炎防治及消化道內視鏡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