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1期-噶瑪蘭金鯉魚 考古生活節重現

文/圖:許浩倫(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今年四月間,有民眾目擊數百年前噶瑪蘭人視為極珍貴的飾物『金鯉魚』,竟出現在新北市八里海岸一處工寮內,目擊民眾表示有人在工寮內教導民眾製造金鯉魚,做工精細、幾可亂真…

 

4月26日及27日在風和日麗的十三行博物館,「2013新北市考古生活節」展開,今年蘭陽博物館與宜蘭縣文化局考古工作室持續共同參與這個考古與博物館界的年度盛會,並且推出了兩款與去年不同的體驗活動,分別是「金鯉魚製作」與「陶罐造型吊飾」。

這位是「金鯉魚製作」活動年紀最小的參與者
這位是「金鯉魚製作」活動年紀最小的參與者
在製作陶罐造型吊飾之前,老師以圖片介紹噶瑪蘭陶罐表面的特殊拍印紋的意義
在製作陶罐造型吊飾之前,老師以圖片介紹噶瑪蘭陶罐表面的特殊拍印紋的意義

解開金鯉魚之謎

考古遺址發掘出土的金鯉魚(宜蘭縣文化局考古工作室 提供)
考古遺址發掘出土的金鯉魚(宜蘭縣文化局考古工作室 提供)

「金鯉魚」是噶瑪蘭人極為珍貴的飾物,以金絲纏繞成彎月形,表面覆蓋金箔,懸掛於胸前或額頭上,《噶瑪蘭廳志》曾有如此記載:「蘭番常以低金絲線做一弓一弦之勢長約尺許,高約二寸,以金線數纏于弓弦之際,狀似扁梳,懸於眉額,名金鯉魚。」然而這樣珍貴的飾物事實上究竟長什麼樣子呢?這一直是考古及文史界極欲解開的謎,直到2002年礁溪淇武蘭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終於揭開它的真面目。遺址出土的金鯉魚表面似覆蓋著金箔,不過因受土層重壓,已難以推測原始樣貌。

 

不過,噶瑪蘭人是如何製作金鯉魚的呢?其實考古學者也還在尋找答案,而在尋找答案的同時,宜蘭縣文化局考古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也試著用現代人的方法和技術,設法重製出土所見形式的金鯉魚,或許當我們有辦法自己做出一條金鯉魚時,答案就解開了也說不定。

 

用金絲是不可能了,那麼要用鐵絲、銅線還是漆包線來試做呢?三條線一起纏還是五條線一起綁?要纏在什麼樣的東西上面?絲線上面的波浪紋要怎麼做出來?在試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之後,工作人員終於成功做出一條又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鯉魚。在成功做出金鯉魚之後,考古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想說這樣美麗的文物,應該要讓更多人認識,大家一起來動手做一條金鯉魚,或許就是認識它最好的方法。

動手做一條金鯉魚

左:把螺絲一根根鎖到模具上 / 右:將三條為一組的鐵絲整齊的纏繞在模具上
左:把螺絲一根根鎖到模具上 / 右:將三條為一組的鐵絲整齊的纏繞在模具上

這次考古生活節的「金鯉魚製作」體驗活動,邀請民眾一起來復刻、重現這款獨特文物的首次嘗試,不過說實在的,金鯉魚的製作工序其實相當繁複,需要非常細心方可完成,所以我們一開始是把參與的對象設定在成人,而為了方便學員操作,我們只先製作縮小版的。

 

製作金鯉魚的第一個步驟,是要先把30根螺絲一根根鎖在彎月形的金屬模具上,接著便將三條為一組的鐵絲整齊的纏繞在模具上,這個步驟非常的重要,必須小心翼翼的將三條鐵絲維持在平行不交錯的狀態,稍有差錯,做出來的金鯉魚就不那麼整齊好看了。

 

沒想到幾百年前的人們就已做出如此具有時尚感的飾物,足見當時人們生活的富庶與閒適
沒想到幾百年前的人們就已做出如此具有時尚感的飾物,足見當時人們生活的富庶與閒適

 

完成纏繞的工作之後,要使用螺絲起子和鐵錘沿著模具上的溝槽在鐵絲上敲出凹痕,然後就可以把所有的螺絲一一拆卸下來,將鐵絲從模具中取出。到這裡,金鯉魚的主體只完成一半,接著要做的事就是把模具翻轉過來,鎖上30根螺絲,再小心翼翼的把金鯉魚的另一半纏繞出來,打凹痕、卸下螺絲、取出鐵絲,金鯉魚的雛形便大致完成。最後,只要將金鯉魚的兩端,也就是魚嘴和魚尾的部分加上去,噴上金色油漆,一條做工細緻的精品「金鯉魚」便告完成。

左:用螺絲起子和鐵錘在鐵絲上敲出凹痕 / 右:加上魚嘴和魚尾,金鯉魚的主體便大功告成
左:用螺絲起子和鐵錘在鐵絲上敲出凹痕 / 右:加上魚嘴和魚尾,金鯉魚的主體便大功告成

 

 

然而,我們萬萬沒想到可說是為大人設計而且連大人都嫌難的「金鯉魚」製作,竟然有年紀小小的小朋友可以有模有樣的完成,真是不簡單!不過這樣表示我們接下來就可以把這樣的活動帶進校園,讓學童認識這項老祖先的智慧,並親手做一條金鯉魚。

考古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指導民眾製作金鯉魚
考古工作室的工作人員指導民眾製作金鯉魚
為大人設計,而且製作程序繁瑣的「金鯉魚」製作,這幾位小朋友竟然有辦法有模有樣的完成,真是不簡單!接下來就可以把這樣的活動帶進校園,讓學童認識這項老祖先的智慧。
為大人設計,而且製作程序繁瑣的「金鯉魚」製作,這幾位小朋友竟然有辦法有模有樣的完成,真是不簡單!接下來就可以把這樣的活動帶進校園,讓學童認識這項老祖先的智慧。
美麗的金鯉魚,吸引不少「識貨」的行家專程前來製作
美麗的金鯉魚,吸引不少「識貨」的行家專程前來製作

陶罐造型吊飾製作

熱心的蘭博志工也參與了這次的活動
熱心的蘭博志工也參與了這次的活動

 

 相較於小有難度的「金鯉魚製作」,「陶罐造型吊飾」就簡單多了,這是專為小朋友設計的體驗活動,主要是要讓小朋友認識噶瑪蘭人所使用的陶罐,並用蓋印章的方式體驗噶瑪蘭人製做陶罐時將各種不同圖案「拍印」在陶罐上的感覺。因為操作簡單,所以吸引不少家長帶小朋友來體驗,於是攤位便一直處於爆滿的狀態,而已經多準備很多的材料在第二天的下午三點鐘就全數清空,只好提早收攤。

左:這位小朋友的作品超級用心,你發現了嗎? / 右:一群年輕人發揮巧思,將所有的印章圖案拼湊出這個有趣的作品,並命名為「鴕鳥樹棲圖」
左:這位小朋友的作品超級用心,你發現了嗎? / 右:一群年輕人發揮巧思,將所有的印章圖案拼湊出這個有趣的作品,並命名為「鴕鳥樹棲圖」

相約在明年

為期兩天的「2013新北市考古生活節」,我想不管是主辦單位、參與擺攤的單位或是前來參與的大小朋友們,相信都有很多的啟發與收穫,要感謝老天爺給我們還算不錯的天氣,也感謝這次參與活動的工作人員以及熱情參與的蘭博志工們,我們相約明年再見!

考古生活節的第二天碰到星期六,所以有好多家長帶小朋友來體驗
考古生活節的第二天碰到星期六,所以有好多家長帶小朋友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