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1期-南方澳建港百年公民會議─百年南方澳的行動策略

林正芳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9月5日在南方澳公民會議上發表參與想法
蘭陽博物館館長陳碧琳9月5日在南方澳公民會議上發表參與想法

編按

2021年適逢南方澳漁港建港一百週年,這是一個反省與再出發的契機。南方澳擁有獨特的地理景觀、精彩的人文資源及豐富的討海文化,結合各相關團體,共同辦理,希望透過舉辦南方澳公民會議來喚起這個東台灣第一良港的關心和討論,南方澳公民會議定在9月,以討海文化的發揚、百年南方澳的行動策略為主題辦理2場。

討海文化的發揚

主題:討海文化的發揚

日期:2020年9月5日(六)13:00~16:00

地點:南安國小二樓會議廳

 

第一場次的南方澳公民會議主題訂定為「討海文化的發揚」,活動採世界咖啡館的討論模式,一開始主持人蔡淑芳邀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將討論區分為AB兩時段,每一個時段所有人皆能提出想探討的議題,將議題寫在紙上,並留下議題發想人的大名,而後各子議題自成一小組討論,原發想人為桌長,另有紀錄乙位,其他參與者輪番於各桌進行對話。

左圖:參與者比鄰而坐,氣氛輕鬆。  /  右圖:吳文明先生是在地的南方澳人,他期許南方澳能成為一座生態博物館。
左圖:參與者比鄰而坐,氣氛輕鬆。 / 右圖:吳文明先生是在地的南方澳人,他期許南方澳能成為一座生態博物館。

 

討論氛圍輕鬆寫意,而活動現場也邀請了宜蘭在地咖啡職人楊詩羽,以簡易搭成的沖泡場地為每位與會者送上一杯凝神香濃的熱咖啡,小小的場地激盪著熱情理想的對話與咖啡飄香,所有的感官被予以最大的滿足。

議題討論

討論議題:如何規劃漁民生活體驗式的觀光

議題召集人:林庭賢

討論內容:

  • 漁民的海上經驗是獨特且難以經歷的,以此做為體驗觀光的發想。
  • 除漁業外,還得思考可以衍生的產業為何?
  • 每月或每週固定舉辦觀光導覽,如南方澳歷史廟宇、季節魚產或是漁船種類的介紹、建築特色等甚至是景觀風貌。
  • 可以搭船由海的視角一窺南方澳的地理風貌
  • 夜釣活動、跨港合作(南方澳─烏石港)發展觀光、旅遊、地質的導覽介紹。
  • 發展深入式的旅遊,從食出發了解漁獲的加工和料理體驗。
  • 客製化的旅遊規劃
  • 培植導覽人員,邀請南方澳在地居民與志工朋友加入。
  • 結合當地文化慶典,如鯖魚祭。
  • 漁夫旅館的體驗生活,與漁人一同工作、食宿。

 

討論議題:漁業發展

議題召集人:鑫益

討論內容:

  • 未來漁港如果失去了漁業文化,還要討論後續的百年建港嗎?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已枯竭,應根據生態資源規劃捕捉量、淘汰不適的漁法、輔導生產結構的轉型
  • 傳統漁業的轉型(觀光化)
  • 地方政府協助培植漁業:漁業資源復育區的加強管理
  • 保育珊瑚,禁止濫捕。
  • 政府應對想從事漁業的年輕人有一套補助、訓練配職。(傳承)
  • 輔導箱網養殖所需的技術及可能面臨的災害,如颱風。
  • 漁船須有總量管制
  • 南方澳漁港深度較深,若要發展成觀光漁港有其困難
  • 消費行為影響漁民的捕撈的品種和數量

 

討論議題:海上的垃圾處理

議題召集人:文靜

討論內容:

  • 漁民回港後會將垃圾帶回,其中可回收的寶特瓶可捐助予弱勢、非營利團體,此為政府有在推廣但較少人知曉的部分。
  • 將海中的貝殼攜上岸會造成二次回收問題,因為貝類本是食物鏈之一,海洋可自行吸收。
  • 舉辦淨灘,找志工、有熱枕的人一起。但是最根本的當然是宣導不要亂丟垃圾(不以事小而不為),最糟就是形成你丟我撿的局面。
  • 分析亂丟垃圾之人,其牽涉到教育(家庭/學校)、品德等層面。
  • 廣設垃圾桶、清潔員人力成本的增加
  • 回歸根本,觀念的養成,如日本人的「文化」。
  • 結合學校組織等推行相關議題
  • 清理海上垃圾相對困難,從習慣去開始改變。如不製造垃圾、垃圾不入海洋
  • 如漁民作業並非刻意製造垃圾的行為,縣府能否協助清潔或組織「海上糾察隊」?
  • 垃圾的源頭是哪?或許是隨洋流而來。
  • 歸廣環保,少用吸管和垃圾袋。
  • 在環保議題不斷被推廣的現今,真的有深入人心嗎?
  • 有目標的環保─如今天未帶環保袋,就先不買。
  • 以海廢製成的海龜幣:垃圾量撿前三名可獲得,但多為人所收藏用,無實質效益,可考慮加入在島上抵現折扣。

 

討論議題:南方澳是一座生態博物館

議題召集人:吳文明

討論內容:

  • 在地人其實就是最好的導覽解說員
  • 資源需要公部門一起協助整合
  • 南方澳的地理位置較不方便
  • 貧富差距大,駛小船的機具沒有進步,逐漸被淘汰。
  • 因資源的枯竭,可能好幾天才有辦法滿載。
  • 從生展到觀光的轉型改變地方的需求
  • 每一名漁師都是一篇與海的故事
  • 漁業相比農業,危險性較高。
  • 應掌握南方澳特色文化資源:月桃
  • 思考如何讓民眾願意來南方澳來場深度之旅
  • 南方澳的套裝旅遊行程包含幾個因素,如在地認同、因感動產生吸引、有無接地氣
  • 討海人便當─文化轉化成商機
  • 鯖魚祭是一種文化交流,對南方澳而言是一種內部的良性互動,因為各漁村相較於農村是有互相競爭的意味

 

討論議題:南方澳孩子的未來

議題召集人:賴友梅

討論內容:

  • 尋求社會資源(沒錢有沒錢的作法)
  • 將議題融入學科變成課程
  • 擴大網絡,主動釋放需求。
  • 種子如何開花結果?
  • 多元發展
  • 思考永續問題
  • 提升孩子對在地的認同感
  • 留住人才
  • 重視本土,再向外發展。
  • 找對的人,做對的事。
  • 善用社區,爭取經費。

 

討論議題:開港100年我們該做什麼?

議題召集人:林正芳

討論內容:

  • 下一個一百年
  • 過去對經濟的重視過度撈捕,捕魚方式應隨觀念改變,可多面向發展,或以漁港為出發點。
  • 烏石港的轉型
  • 發展賞鯨需面臨的問題─漁船換成觀光船
  • 南方澳目前以漁港為主,漁船眾多,颱風天尚須借用商港。
  • 珊瑚為南方澳文化資產
  • 郵輪漁港設備受限
  • 透過活動讓民眾接觸陌生的海洋
  • 發展帆船、獨木舟等海洋運動
  • 周邊產業的開發,永續漁港生態。
  • 噸數、捕獲量的控管,讓海洋資源生生不息。
  • 傳統漁船改良為載客遊艇,增加安全設備,但費用高。
  • 政府應予以補助傳統漁船的改良
  • 發展海洋性經濟
  • 如何鼓勵年輕人從事漁業發展,將會衍生什麼危機?

 

 

討論議題:南方澳作為地理教學場所,如何可能

議題召集人:陽明一

討論內容:

  • 地形與洋流等條件形成南方澳特有的地理環境
  • 靠海吃海,以海洋為主的博物館
  • 人文地理:祭祀圈
  • 南方澳的經濟利益、地理位置
  • 羅東林業經濟發展良好,頭城、蘇澳的漁業卻逐漸沒落
  • 環境和人的關係
  • 在當地人眼中危險的內埤卻是多數遊客的私房景點
  • 空運取代部分海運
  • 透過實地教學,讓孩子深入了解本地環境與文化
  • 南方澳的故事傳承、歷史人文紀錄、教育生活。
  • 透過廟宇,串聯信仰辦理走讀活動。
  • 早期交通不便,當天是否能出海時常沒有定數,因此漁人選擇居住在海邊附近因而形成聚落。
  • 漁業轉型的可能,觀光?教育基地?體驗教學?生態導覽?
  • 導覽體驗要如何吸引遊客參加
  • 以南方澳這個案例帶領學生學習當地的歷史人文與地理環境
  • 以發明的精神探討文化
  • 地方發展與產業脫不了關係。蘇澳為何銀行多?因早期台灣為工業社會,化工的資源部分皆來自蘇澳。
左圖:蘭陽博物館林正芳組長展示議題「開港100年我們能做什麼?」/  右圖:小組各據活動場地一隅熱烈討論
左圖:蘭陽博物館林正芳組長展示議題「開港100年我們能做什麼?」/ 右圖:小組各據活動場地一隅熱烈討論

百年南方澳的行動策略

主題:百年南方澳的行動策略

日期:2020年9月19日(六)13:00~16:00

地點:南安國小二樓會議廳

 

第二場也是最後一個場次的南方澳公民會議,主題定為「百年南方澳的行動策略」,由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林正芳組長開場,活動除了第一場次的舊朋友,包括吳文明老師、林庭賢校長等,亦多了些新面孔,令人欣喜的是,在一群年紀半百的與會者當中,竟有甫升國中二年級的在地學子參與,這對不管是號召南方澳百年行動的主辦方,甚至是憂心南方澳未來的當地人而言皆是一劑強心針,倘若公民會議的最大目的是強化「社會參與」,那麼不論南方澳的未來去留,我們無疑已經向前跨了一大步。

第二場次的南方澳公民會議於109年9月19日在南安國小舉辦
第二場次的南方澳公民會議於109年9月19日在南安國小舉辦

 

討論議題:休閒漁業

議題召集人:洪兆慶

討論內容:

  • 常見/現有的休閒漁業
  • 薯榔染色
  • 一體成形的漁網編織,如漁網編織
  • 一日漁夫
  • 船家樂活
  • 魚丸DIY(鬼頭刀)
  • 獨木舟、浮潛
  • 建立海洋互動水族館或3D互動遊戲館
  • 食農教育套用漁業
  • 結合虛擬實境APP,設置集點QR Code,讓旅客透過互動認識南方澳
  • 在南方澳創設夜間活動,如夜釣、夜間活動
  • 安排套裝行程
  • 當資源完全枯竭時,漁業該何去何從?

 

討論議題:漁業資源永續及產業變遷

議題召集人:張智欽

討論內容:

  • 漁業的產量逐漸銳減,該如何緩解此現象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 民眾對漁業資源的危機是否有意識?
  • 勞力、資源、政策等,使漁民的生存越來越困難。
  • 鰻苗的銳減跡象,我們該如何應對漁業變遷與環境的永續經營?
  • 漁業年輕化、漁業的地方創生,吸引年輕人回到家鄉從事與漁業相關的工作。
  • 當漁業資源消失,村落是否會因此沒落?
  • 市場需求增加,促使漁場的供給量增加,進而影響漁業的資源永續。
  • 能否透過法律政策限制漁業的禁捕期,藉由市場機制,提高漁獲的單價,進而減緩漁資源縮減,而漁民的收入依然有保障。
  • 於漁民停止捕撈期間,發展地方歷史人文特色產業,吸引人潮前來觀光,形成一個產業循環圈,這樣即使在禁捕期,漁民依舊能從事其他產業維持生計。

 

討論議題:南方澳的北方澳人,故事與人地關係

議題召集人:林冠旻

討論內容:

  • 南方澳的漁船老船長口述歷史整理
  • 北方澳人的迫遷故事
  • 漁港建造
  • 南方澳的生活習慣

 

討論議題:南方澳的未來、觀光與景觀

議題召集人:林寶省

討論內容:

  • 南方澳的特色服飾如何融合當地元素
  • 學校教導鯖魚舞(文化融入與當地認同)
  • 黑手的訓練過程
  • 漁業的觀光產業
  • 漁口生態
  • 遊漁港的景觀
  • 漁港的汙染
  • 有好環境才能許一個未來
  • 南方澳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 南方澳的沙灘

 

討論議題:陽光、幸福、快樂的南方澳漁港

議題召集人:吳文明

討論內容:

  • 自然條件的品牌、內容如何經營
  • 南方澳擁有什麼樣的優勢?
  • 南方澳的基本資料調查
  • 舊漁村到新漁村
  • 廟宇文化結合觀光旅遊
  • 地方創生在南方澳漁村實行的可能性
  • 彩繪漁村
  • 南方澳半日遊規劃
  • 南方澳鯖魚節互相交流
  • 當地人的參與
  • 舊漁市如何轉換
  • 新漁市如何吸引在地年輕人的參與
  • 漁港如何傳承
  • 南方澳媽祖文化的傳承
  • 觀光漁港的改變
  • 南方澳大橋倒塌後的路網規劃
  • 南方澳的發展與觀光
  • 在地人如何生活變得陽光、幸福
  • 南方澳為了捕魚犧牲一切
  • 漁資源的匱乏下如何轉型
  • 舊有元素如何打卡地點
  • 南方澳傳統服飾
  • 過分包裝喪失自己的文化特色
  • 用心經營自己的店
  • 讓居民有幸福感
  • 在地人關心在地事
  • 文化探討(傳承讓孩子有感情)
  • 鼓勵孩子參與、藝術家進駐
  • 南方澳的獨特性(鯖魚舞)
  • 以故事引導學生樂趣
  • 建立價值與行動的動力

 

討論議題:討海文化館該如何為南方澳服務?

議題召集人:林正芳

討論內容:

  • 討海館二樓做咖啡廳、賣店,價格是否吸引消費者?
  • 設置3D互動博物館的可行性?首要難題是受限於經費。
  • 與學校合作,成為一個教育基地。
  • 讓公共參與成為一種習慣
  • 討海文化館的角色與任務
  • 和南方澳遊客中心的區別
  • 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在地人、NGO團體等作活動場地、討論
長期關注環保同時擔任教職的南方澳人穎秀,提出「百年漁港伴隨漁村應該要有什麼?」的議題討論。
長期關注環保同時擔任教職的南方澳人穎秀,提出「百年漁港伴隨漁村應該要有什麼?」的議題討論。

南方澳的下一個一百年

經過兩個場次的討論後,原先的立場在對話的過程中逐漸軟化,在這個開放的空間裡,彼此的交流很自在,能夠暢所欲言,大家普遍對南方澳的多樣性,已經有足夠的想像。

 

結束的時候就是結束了,誠如主持人蔡淑芳所言,我們在對的時間開啟對話,在最舒服的時間落幕,在場的與會者都是對的人,當發言的權杖落在手中的那一刻,所有人必將全心聆聽,即使沉默亦是一種參與。

 

南方澳開港即將一百年,而我們想許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是這次公民會議留給每個人的一道題。來不及參與的你,先別氣餒,預計在明年8月舉辦的南方澳開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歡迎有想法、有經驗的學者、專家一起來予以指教,甚至是想聽聽看、默默關注著南方澳的在地民眾,我們一起想像一個屬於南方澳的下一個一百年。

在羅東經營二手書店的返鄉青年林冠旻對「南方澳的北方澳人故事」十分有興趣
在羅東經營二手書店的返鄉青年林冠旻對「南方澳的北方澳人故事」十分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