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1期-蘭博小鴨

文/圖:鄭君穎(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書記)

鴨賞是宜蘭特產
鴨賞是宜蘭特產

 

 

說到鴨賞,就會想到宜蘭和宜蘭養鴨產業,這和宜蘭的地形與氣候有很大的關係。

 

蘭陽平原是由發源自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各溪流夾帶的泥沙沖積而成,這些泥沙先形成沙崙,把一部份的海域圈起來,形成瀉湖,日久之後,漸漸陸化,河川繼續堆築下一波的沙崙、瀉湖、陸化,形成現在的平原樣貌。

 

200多年前,漢人移民來到這裡時,先到近山的平原地帶開墾,如頭城、二城、三城、四城這樣的動線開展,隨著到來移民日多,開墾的腳步不得已往較低潌的沿海地帶發展。

放養在稻田的鴨子可以啄食害蟲,排泄物又能當肥料補充稻米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
放養在稻田的鴨子可以啄食害蟲,排泄物又能當肥料補充稻米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

 

宜蘭是出了名的多雨,加上平原滿布低漥的水池,在溪河尚未整治的年代,只要大雨來時,沿海較低漥的地方都容易氾濫成災。鴨子識水的天性,似乎是農村社會可以發展的一條生路,從清代起,宜蘭就是台灣養鴨產業重要的基地,他們用「逃冬」這種互利的方式飼養。逃冬可解釋為在稻田放牧鴨子,收割後的稻田裡,鴨子可以啄食害蟲及收割時掉落的稻穗或雜糧,留下的排泄物又能當肥料補充稻米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與稻田相輔相成和諧共存著。

宜蘭多水,農家需以鴨母船收耕(林梓椋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宜蘭多水,農家需以鴨母船收耕(林梓椋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鴨子一身都是寶,無需諱言的肥美的鴨肉滿足了人類的口腹之慾。。戰後,台灣唯一研究鴨子的機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便設置在宜蘭五結鄉利澤海邊,為了提高鴨子羽毛的價值,他們培育出有名的宜蘭白菜鴨─台畜一號,本館陳列一隻台畜一號標本便是該所提供的。

 

 鴨子對宜蘭的貢獻良多,因此我們在蘭陽博物館的平原層便有一個區域以鴨為主題,記錄了養鴨人家、產業、逃冬的飼養方式及鴨賞的介紹等。在那裡有一群蘭博小鴨快樂的生活著。要特別一提的是:當初為了要製作這群蘭博鴨,模型廠商還特別養了一籠小鴨,希望能夠更仔細的觀察小鴨子的體態及動作,以製作出生動活潑的小鴨模型,因此展場裡的每隻小鴨體態都不盡相同。

 

 下次當你來到本館平原層參觀,不妨放慢腳步觀察這群蘭博小鴨,栩栩如生的樣子,會讓你彷彿聽到牠們正對你呱呱叫哩。

不同神態的蘭博小鴨
不同神態的蘭博小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