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64期-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雲霧中的鬼湖,神秘湖的蜻蛉相(二)

文/圖:頼建丞(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湖域範圍的蜻蜓

蜻蜓依種類之不同,所選擇棲息的環境迴異,有的喜歡幽靜鬱閉的山澗,有的則喜歡寬敞湍急的溪流,有的偏好緩慢流動的淺灘,有的只能在靜止的水域生活。

 

上篇中所介紹的豆娘大多是屬於溪流性的種類,在廣大寬廣的湖域範圍中,尚有許多大型的飛行能力較強的種類,就讓我們一一來認識牠們。

左:細鉤春蜓交尾 / 右:細鉤春蜓的卵
左:細鉤春蜓交尾 / 右:細鉤春蜓的卵

春蜓科(Gomphidae)小檔案

春蜓又稱為「春虰」、「劍蜓」,大多為中大型的種類,在分類上是屬於蜻蛉目(ODONATA)不均翅亞目(Anisoptera),複眼在頭部背面無相連,雌蟲沒有明顯的產卵器,除少數種類較喜歡棲息在湖泊等靜水域外,大多數的種類皆棲息於溪流環境。

粗鉤春蜓與細鉤春蜓

粗鉤春蜓Ictinogomphus rapax(Rambur, 1842)

細鉤春蜓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Fabricius, 1775)

在神秘湖的湖域範圍內有二種長得極為相似的大型蜻蜓,腹長大約57~60 mm,後翅長45~48 mm,複眼褐綠色,額頭處具有一條黑斑。合胸黃色,上視具有「八」字型的斑紋,側視具有四條黑斑。腹部黑黃相間,這二種最主要的分辨特徵為腹部第8節側緣突出呈扇狀,此一扇狀物是分辨這二種的主要特徵,細鉤春蜓的扇狀物內側為鮮明的黃色,外側則為黑色,粗鉤春蜓的扇狀物則全部為黑色,雄蟲的交尾附器也較長。

左:細鉤春蜓產卵中,雄蟲在旁邊守護 / 右:細鉤春蜓雌蟲將卵產在水面的植物上
左:細鉤春蜓產卵中,雄蟲在旁邊守護 / 右:細鉤春蜓雌蟲將卵產在水面的植物上

紹德春蜓(嘉義亞種)Leptogomphus sauteri formosaunus

本種為台灣特有亞種,體長約5公分,複眼綠色,胸部黃色,腹部黑色。是神秘湖所產的春蜓科除了上述二種出現在湖域範圍,本種也極為常見,較喜歡棲息在往神秘湖途中的一些小山澗,或湖邊較茂密的森林內,數量多。

喜歡棲息在往神秘湖途中的一些小山澗,或湖邊較茂密的森林內的紹德春蜓
喜歡棲息在往神秘湖途中的一些小山澗,或湖邊較茂密的森林內的紹德春蜓

蜻蜓科(Libellulidae)小檔案

杜松蜻蜓捕食杜松蜻蜓
杜松蜻蜓捕食杜松蜻蜓

蜻蜓科又稱為「蜻科」,大多為中小型的種類,在分類上是屬於蜻蛉目(ODONATA)不均翅亞目(Anisoptera),複眼在頭部背面廣泛相連,蜻蜓科的成員是所有蜻蛉目當中種類最多,體色最多變的一群,從不起眼的黑色,到比天空還要藍的藍色,比紅花還要鮮紅的紅色……,多變的顏色可媲美大自然的彩姬─蝴蝶。

左:杜松蜻蜓 / 右:杜松蜻蜓捕食紅腹細蟌
左:杜松蜻蜓 / 右:杜松蜻蜓捕食紅腹細蟌

本科的種類繁多,棲息範圍遍佈各種環境,從平地一直到高山,從河口半鹹水的濕地到湖泊、溪流、水田、溝渠等等。部份種類的適應環境能力極強,現今的河流溝渠充斥農業及工業廢水,還能見到一、二種蜻蜓存活。有的種類則對環境的變遷極為敏感,稍有變化就會整個族群消失不見。大部分種類的雌蟲在產卵方式皆以「蜻蜓點水」方式將卵產在水中,卵一進入到水中即會自動產生黏性,附著在石頭或者水生植物上。

杜松蜻蜓Orthetrum sabina sabina

杜松蜻蜓交尾
杜松蜻蜓交尾

物種的分布及族群數量多寡與其對環境適應能力好壞成正比,環境適應能力強的物種其分布廣且族群數量大,杜松蜻蜓就是蜻蛉目中的姣姣者。他們不但全島都有分布,甚至於到中高海拔都有它們的蹤影,有時還可以見到牠們出現在離水域很遠的地方,也常可見牠們在會反射光線的物體,諸如地面上的破鏡子、玻璃、白色汽車、夏日的柏油路面,猛點觸產卵。

 

雌雄體形同大,腹長36~40 mm,後翅長36~38 mm,複眼墨綠色,翅透明無色,翅痣黃褐色。胸部淡綠色,二側各具六條黑斑。腹部第一至三節膨大成一球狀,黃綠色具黑色斑紋。第三節後驟然變細,黑、白相間。因腹部此一特徵,故又稱之為細腹蜻蜓,在野外無近似種極易辨識。

左:杜松蜻蜓將卵產在滿是油污的水域 / 右:杜松蜻蜓卵
左:杜松蜻蜓將卵產在滿是油污的水域 / 右:杜松蜻蜓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