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5期-蘭博周邊鳥類觀察~鳥類的行為與生態

文/圖:徐景彥

 

全世界的鳥類約一萬種,依其生態類型而分為六大類,包括陸禽(雞、鳩鴿)、游禽(雁鴨、鷗等)、涉禽(鷺、鷸鴴等)、猛禽(鷹、鴞)、攀禽(鸚鵡、啄木鳥等)、鳴禽(畫眉、燕、雀、鴉等),各類型的鳥為適應其棲息環境,演化出各式各樣的外部型態特徵,甚至於特化(如雁鴨的嘴),而形形色色的鳥類也表現出其各類豐富而特殊的行為。已於八月概略介紹蘭博周邊留鳥及夏候鳥的繁殖行為,所以,本文主要介紹與鳥類繁殖較不相關的行為,如覓食、洗澡、理羽、避敵、擬態與社會行為等。筆者就蘭博周邊區域觀察到的各類型鳥類的行為與生態簡述於下。

 

食性與覓食行為

 

多數鳥類為雜食性,除利用的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所佔比例不同外,有些是平常多吃植物性食物,而繁殖期為育雛而大量捕捉動物性食物,如五色鳥、麻雀、斑文鳥等;完全肉食的鳥類包括猛禽(如大冠鷲、領角鴞)、海鳥(如鳳頭燕鷗)及伯勞等。只有極少數的鳥是完全吃素,比較有名的如生活在南美洲的麝雉,因為樹葉的能量低,所以牠們每天必須攝取大量的樹葉,且需長時間的棲坐枝頭,以發酵消化貯存於嗉囊的樹葉。

 

紅面番鴨的中文名是疣鼻棲鴨(圖1),曾經出現在蘭博周邊區域數個月,牠會去疏林的草地上撿拾稜果榕落果,會和花嘴鴨群於水池內覓食,當搶棲位時,牠可是比花嘴鴨強勢。花嘴鴨是園區內與民眾最為親近的鳥之一,通常成群悠遊於水池邊覓食,主食是水生植物的草籽、芽、根莖及水藻等。

 

圖1 疣鼻棲鴨在草地上找稜果榕落果
圖1 疣鼻棲鴨在草地上找稜果榕落果
圖2 大白鷺抓到魚後,回到船頭大口吞魚
圖2 大白鷺抓到魚後,回到船頭大口吞魚

 

港口是鷺鷥與燕鷗最喜歡的覓食場之一,蒼鷺、大白鷺(圖2)常停棲在烏石港內的船頭上搜尋水面上的動靜,一旦獵物出現,即飛出攻擊,不論成功與否,均會飛回船頭;而小白鷺則多在岸邊或船甲板上仔細搜尋魚獲的殘渣。紅嘴鷗(圖3)與鳳頭燕鷗群偶出現於烏石港,於海面巡飛覓食,燕鷗不會停駐水面(海鷗才會),而是懸空叼走獵物。小白鷺還常在濕地西側的溝渠邊襲擊小魚,就等魚兒從身旁游過,再彈出長頸及長嘴刺去,有時一擊不中,還會踩著長腳追擊。

 

圖3 紅嘴鷗在烏石港內集體捕食
圖3 紅嘴鷗在烏石港內集體捕食

 

昆蟲也是很多鳥類的食物,如蟬、蝗、蝶、蜓、蠅等,就見過紅嘴黒鵯在疏林的枝頭上叼了隻草蟬,而頭部已被吃掉(圖4)。小白鷺捕魚時,也會注意身邊飛來飛去的蜻蜓,只見牠頭微動,嘴一張一閤,就以迅雷之勢抓到從眼前飛過的蜻蜓,一口就吞了,且不到十分鐘,又一犧牲者,所以,很多蜻蜓應是被鷺鷥吃掉。大卷尾也是喜歡捕食蜻蜓的,常見牠在水池附近滑翔,或是翻轉的追擊蜻蜓,捉住後,會在枝頭或電線上把翅膀拔掉,再慢慢享用,有興趣者可耐心觀察牠們與昆蟲間的攻防戰。 白頭翁在烏石港都市計畫區的開闊草地,忙著啄食龍葵上的紫黑色果實、也見過牠們在濕地南側水池邊啄食烏桕樹上的果實(圖5),而斑文鳥、白腰文鳥則偏好禾本科植物的草籽。鳥將植物的果實吃下,一段時間後,不會被消化的種子將隨鳥的排泄物排出,就等於是鳥幫助了種子的傳播。

 

圖4 紅嘴黒鵯叼著草蟬停棲在疏林的枝頭上
圖4 紅嘴黒鵯叼著草蟬停棲在疏林的枝頭上
圖5 白頭翁啄食烏桕樹上的果實
圖5 白頭翁啄食烏桕樹上的果實

洗澡、理羽與清潔行為

圖6 金背鳩在草地上很認真地理羽
圖6 金背鳩在草地上很認真地理羽

 

鳥愛乾淨,常洗澡,也花很多時間理羽,羽毛的清潔程度會影響其保暖、防水,尤其是飛行的功效,若因羽毛髒亂影響飛行,而被吃或抓不到食物,豈不因小失大。鳥會利用各種方式洗澡,麻雀喜歡沙浴,會把翅膀略為張開,並不時揮翅,讓沙子往身上撒,以便去除寄生蟲。多數鳥喜歡水浴,不僅夏季,冬季也常發生。多數鳥會在淺水處,將頭及身體浸入水中,並將翅膀微張,藉身體快速左右擺動讓水流過背上及羽毛間隙,如此數回,再回到岸邊或樹上甩水、並仔細理羽(圖6)或曬日光浴。

 

腳長的鳥如夜鷺、小白鷺(圖7),則可到較深的地方水浴,而紅嘴黑鵯、家燕與棕沙燕等則是從空中直接飛進水池表層,將身體浸濕,即又飛起的方式洗澡,來回數次後,就在港口邊的電線上甩水,並把羽毛仔細的梳理排整妥當,一天可能洗好幾次澡。

 

另外,還有利用煙燻來去除寄生蟲的方式稱為「煙浴」,國外的例子是有些椋鳥科或鴉科的鳥會站在有煙的烟囪口,張開翅膀,用喙啄口烟,然後在兩邊翼下吐出;而另一特殊的方式是「蟻浴」,某些鳥類會去蟻窩附近,咬碎或叼螞蟻放於身上,或去騷擾螞蟻,讓牠們爬到身上,藉由螞蟻或其蟻酸來驅除身體上的寄生蟲,我曾在台北士林區的公園觀察過台灣藍鵲及喜鵲的蟻浴。

 

圖7 小白鷺在木棧道旁水浴
圖7 小白鷺在木棧道旁水浴

避敵、擬態與反擊

 

通常腳長、頸長的鷺鷥遇到干擾,總是一飛了之。想不到身長79公分的紫鷺,見到有人靠近竟是不動聲色、慢慢地縮頸縮腳,將身體趴低在布袋蓮上(圖8)。喜歡棲息在草地,所以又稱草鷺,有動靜時,只要躲在草叢內,不必大費周章的逃跑,除非真的近在咫尺,非走不可了,很多動物就是使用這種策略避敵。濕地南端草地上,兩隻紅冠水雞親鳥帶了三隻幼鳥在岸上覓食,見有人靠近,領頭親鳥馬上下到水池,並呼喚幼鳥下水,而押隊親鳥則因幼鳥群不下水而發出急切叫聲,且開始驅趕牠們,希望牠們趕快下水。但因幼鳥不知危險(我停在一距離外觀察),遲遲不下水,兩分鐘後,押隊親鳥只好先逃走。兩分鐘後,較大的兩隻幼鳥才慢吞吞地結伴游出,而又過了一分鐘,最小的個體才游出水邊。

 

圖8 紫鷺將身體趴低在布袋蓮上避敵
圖8 紫鷺將身體趴低在布袋蓮上避敵

 

鳥類為了躲避天敵發展出一種模擬生存環境的體色和行為(稱為擬態)。如黃小鷺的羽色斑紋很接近濕地環境,當發覺有危險時,就會伸長脖子模擬水生植物生長的樣子,且融入於背景環境。可是當時發現牠時,雖表現出擬態,但因背景透空而一下子就被發現(圖9)。

 

北側的疏林,白頭翁急促地發出警戒叫聲,且一反常態地猛烈追擊大卷尾。大卷尾因勇猛、飛行技術佳,常會追擊路過或附近休息的猛禽,想不到白頭翁竟敢追擊大卷尾,原來是因為其雛鳥在附近,為保護雛鳥,才如此拼命。當群鳥發現掠食者棲息附近時,會集體包圍掠食者,且發出響亮嘈雜的警戒聲,一來讓更多鳥知道這裡有掠食者,二來讓掠食者知道牠已被發現,趕緊離開吧!此行為稱為群體騷擾(mobbing)。

圖9 黃小鷺的擬態,但因背景透空而一下子就被發現
圖9 黃小鷺的擬態,但因背景透空而一下子就被發現

保護領域、位階與社會行為

圖10 大卷尾成對在鐵架上高聲鳴唱,似宣示領域
圖10 大卷尾成對在鐵架上高聲鳴唱,似宣示領域

不僅在繁殖季,即使沒在繁殖也會為了食物或棲息空間等資源而保護領域,最常見的方式即是在制高點上高聲鳴唱,以宣示我是這個區域的主人。八月上旬,在烏石港都市計畫區內,看到成對的大卷尾停棲在鐵架上,把頭揚起、嘴大開的忘情高聲合唱,直覺就認為是在宣示領域(圖10)。

圖11 花嘴鴨老大生氣了,一次追逐兩同伴
圖11 花嘴鴨老大生氣了,一次追逐兩同伴

 

花嘴鴨常成群悠游於濕地水池內,或停棲於烏石礁上或北側石岸邊。因為成群活動且較不怕人,所以較有機會觀察到牠們的社會行為,群體生活通常有一階級制度以維持群內秩序,如「啄序」指的就是階級制度,領導者有其優先權,如交配、進食或棲位等,觀察中若發現一個體攻擊別人,而被攻擊者不敢還手(圖11),或牠靠近時,低階者馬上讓位或表現出臣服姿勢,或棲息在烏石礁上時,高高在上者等,那此個體可能就是領導者。

 

另外,紅冠水雞展現的社會行為之ㄧ是「合作生殖」,合作生殖指的是一對繁殖者會有其他個體來幫忙撫育其子代,即上一窩出生的亞成鳥(稱為幫手)會幫忙照顧最近出生的弟弟妹妹(圖12),如此可減輕親鳥生殖上的壓力,或有時間去進行下一次的生殖行為,這邊要強調的是幫手在群內分工的貢獻。

 

圖12 紅冠水雞亞成鳥(左中)照顧三隻幼鳥
圖12 紅冠水雞亞成鳥(左中)照顧三隻幼鳥

 

由於大家對環境教育的逐漸重視,很多人願意對動物釋出善意,也提供很多友善動物的棲息環境,而在長時間的接觸或是因親鳥的帶領下,很多動物也願意接近人類,甚至選擇在住家附近、校園或公園內築巢繁殖。但是,違法盜獵、虐待動物或騷擾動物的事件還是時有所聞,所以大部份的動物還是會與人類保持距離,甚至避之唯恐不及。所以當我們出現時,動物多還是處以警戒姿態,因此很難觀察到其自然的行為,即使透過望遠鏡或長鏡頭相機,亦難窺全貌。希望蘭博的經營能對這些動物釋出更多的善意及建構更佳的友善棲息環境,透過長期的努力與妥適的規畫,而能與牠們共享這個美好的生態環境。

 

在蘭博二樓平原層有望遠鏡可以在平台觀看濕地鳥類。(林梓椋/攝,蘭陽博物館提供)
在蘭博二樓平原層有望遠鏡可以在平台觀看濕地鳥類。(林梓椋/攝,蘭陽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