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2期-蘭博環教 in 2023考古生活節

蘭陽博物館 提供

2023考古生活節-金鯉魚DIY宣傳海報
2023考古生活節-金鯉魚DIY宣傳海報
本次蘭陽博物館參與2023考古生活節的工作同仁合影
本次蘭陽博物館參與2023考古生活節的工作同仁合影

編按

「新北考古生活節」自2012年開辦以來,每年邀請國內外博物館、駐臺機構、學術單位等各專業領域單位,透過特定主題,提供民眾考古知性學習及史前生活趣味體驗,深入了解考古遺址保存的重要性,迄今共吸引逾29萬人次參與,是臺灣每年度重要的公眾考古盛會。
2023年適逢十三行博物館開館20周年以「舶樂嘉年華」為主題,呼應「考古論壇」古代東亞海路交流探究,於新北考古公園及陽光廣場舉辦。活動分為「賞!史上展演」、「做!史上夯品」及「買!史上好物」等三大主題區域,規劃「體驗活動」、「展演活動」及「交易市集」等內容,提供民眾進一步認識考古學、古代海路貿易與環境保護等內容,達到寓教於樂的公眾考古推廣目標。

蘭陽博物館自2014年起便每年受邀出席考古生活節,在現場提供與史前文化相關的活動體驗,每年皆以宜蘭不同的史前遺址做為活動發想,今年是以宜蘭礁溪出土的淇武蘭遺址作為主題。

噶瑪蘭人的珍稀飾物-金鯉魚DIY

《噶瑪蘭廳志》記載:「蘭番常以低金絲線作一弓一弦之勢長約尺許,高約二寸,以金線數纏于弓弦之際,狀似扁梳,懸於眉額,名金鯉魚。」然而這樣珍貴的飾物事實上究竟長什麼樣子呢?這一直是考古及文史界極欲解開的謎,直到2002年礁溪淇武蘭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終於揭開它的真面目。

鯉魚是以銅質金屬纏繞而成形狀金屬物,遺址發現2件,後來宜蘭遺址發掘出土3件。遺址出土的金鯉魚最大一件身長接近50cm最寬處8.2cm,表面似覆蓋著金箔,不過因受土層重壓,較難以推測原始樣貌完整器物只見墓葬內,顯示貴重,置於前,出土時還伴隨金箔金珠銅環各式陪葬品,幾何印紋陶罐安平容器,17世紀,400年前遺留。 

金鯉魚的製作方式據推測,三條銅質金屬環,有辮狀,做為首,然後左右來回層層繞,做成彎月有如魚身,尾部尾勾三角形金屬魚身應有做為模,成形,因而層層相疊具有彈性,銅線表面略有彎曲波浪起伏

本次的DIY活動便以淇武蘭遺址出土的金鯉魚飾品做為發想,試圖利用現代工藝製作的模具及彩色鋁線纏繞還原出相似的樣式。

在DIY開始前會先由老師們為遊客介紹淇武蘭遺址的歷史及出土文物,讓遊客們了解金鯉魚所擁有的歷史價值,是噶瑪蘭人生活富裕的象徵之一。

宏仁老師於DIY開始前為遊客介紹金鯉魚相關的歷史
宏仁老師於DIY開始前為遊客介紹金鯉魚相關的歷史
雅玲老師於DIY開始前為遊客介紹金鯉魚相關的歷史
雅玲老師於DIY開始前為遊客介紹金鯉魚相關的歷史

現場遊客可以選擇喜歡的鋁線顏色搭配,按照順序依次纏繞在模具上,之後利用鐵槌輕敲壓印出形狀,製作出個人專屬的金鯉魚項鍊或吊飾。

遊客在蘭博同仁們的帶領下進行金鯉魚飾品的製作
遊客在蘭博同仁們的帶領下進行金鯉魚飾品的製作
遊客與製作完成的金鯉魚飾品合影
遊客與製作完成的金鯉魚飾品合影
小朋友開心地配戴金鯉魚飾品
小朋友開心地配戴金鯉魚飾品

雖然製作工序繁瑣,但金鯉魚飾品完成時所收穫的成就感也讓來訪的遊客笑逐顏開,頻頻追問是否能在蘭陽博物館再次體驗這個有趣又充實的活動。

考古教具箱-完美史前人

考古教具箱是本館近年試圖擴充服務量能的計畫之一,校方可以向博物館提出申請後,將教具箱帶回到學校,作為歷史課程的補充內容,可以實際操作和碰觸的歷史文物仿品,能夠讓同學們對於從課本中學到的內容更加印象深刻。

每箱教具箱都有著不同的主題,本次與金鯉魚DIY搭配的教具箱是"完美史前人",裡面有著可以實際穿戴的史前人及噶瑪蘭人服飾,以及金鯉魚、瑪瑙珠、人獸形玉玦等仿製飾品,可以讓遊客了解當時噶瑪蘭人的穿搭喜好以及生活樣態。

同仁於現場攤位為遊客介紹教具箱內的仿製飾品
同仁於現場攤位為遊客介紹教具箱內的仿製飾品
老師們協助小朋友穿戴噶瑪蘭族服飾
老師們協助小朋友穿戴噶瑪蘭族服飾
穿戴噶瑪蘭族服飾的小朋友合影
穿戴噶瑪蘭族服飾的小朋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