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2期-以語言多樣性推動文化平權計畫——用桌遊認識東南亞的好鄰居

游貞華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2020年蘭陽博物館多語言主視覺—人物部分加入多元族群和世界觀,景的部份加入在地元素讓
2020年蘭陽博物館多語言主視覺—人物部分加入多元族群和世界觀,景的部份加入在地元素讓

 

蘭陽博物館創館宗旨以建構「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為目標,致力整合各項研究資源、推動博物館教育、結合博物館家族,透過公眾參與,共同維護、保存宜蘭境內豐美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等。所有人都可在宜蘭各個環境和空間感受到博物館的氛圍、居民具備在地文化光榮感、文物受到妥善的照顧與活化以及友善平權的設施與服務。

 

西元1990年以來,由於經濟和婚姻的因素,來自東南亞的住民數量在臺灣迅速成長,增加我們與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等國家文化交流的機會,也增添許多新文化的活力。響應2016年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蘭陽博物館從爬梳出土文化與東南亞之間的關係脈絡出發,臺灣與東南亞之間,早在文字還沒出現的史前時代,就已經開始接觸。

博物館是學習多元文化的最佳場域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淇武蘭遺址出土的瓷器、煙斗以及瑪瑙珠等裝飾品,其中部份就是來自於東南亞地區,彼此之間在千百年前早已是貿易上的好夥伴,多年後的現在,我們應該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區域的族群互動。

 

蘭陽博物館不僅是臺灣民眾最佳的學習場域,也是臺灣多元文化教育推廣的最佳展示平臺,如何透過多語言的各種服務,鼓勵新住民朋友們,走入博物館,並運用博物館自我成長與學習,是蘭博營造「和諧共存、文化學習」多元友善環境的重要課題。

 

2020年世界各國皆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國境緊閉,國際間的移動變得不自由。儘管如此,越南、印尼及泰國等國家於過往幾年陸續前來臺灣,短居甚至長住的移工、移民人數為數不少,今年度蘭陽博物館「以語言多樣性推動文化平權計畫」,透過平易近人的桌遊牌卡,從遊戲中學習越南、印尼及泰國等國家東南亞語言,拉近國人與東南亞在臺新住民的距離,實踐文化平權。

來蘭陽博物館玩桌遊認識多元文化

蘭陽博物館以「越南語」、「印尼語」及「泰國語」等語言製作的桌遊卡,不僅僅將越南、印尼、泰國文字印製於桌遊牌卡,更透過QRCODE連結官網語音檔,以語音輔助文字,讓東南亞的朋友用自己熟悉的語言認識蘭陽博物館,拉近文化距離。同時,更可以讓有心認識彼此的朋友們,聽聽不同語言如何講述同一件文化,你也想知道「蘭陽博物館」用泰國語怎麼說嗎?是否也會好奇越南語「檜木」如何發音? 「鴨賞」在印尼語又是怎麼說呢?語言向來是文化最深的底蘊,卻同時也是文化相遇時最容易優先觸及的層面。藉由這套多語言桌遊卡,可以認識13種蘭陽博物館重要的自然、人文、歷史與產業,在遊戲中親近蘭陽博物館。

 

特別感謝文化部的補助,也期待以語言多樣性推動文化平權,拉進東南亞及新住民朋友參與博物館的距離。東南亞文化中有許多文化的產物、自然的風景都與臺灣相類似。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下,不同的語言,仍然可以找到相通相近的經驗,透過本專案執行可以藉機寓教於樂,學習彼此的文化,增加對自身與他國文化之間異、同的認識。也可提供全國中小學作為多元文化補充教材。蘭陽博物館是認識蘭陽之窗,不僅僅是臺灣民眾得以藉此認識宜蘭之美,也可以讓東南亞來的朋友們看見臺灣特色、宜蘭文化。想要認識更多的宜蘭文化,歡迎參訪蘭陽博物館。

以4種語言製作的桌遊紙卡,透過QRCODE連結官網語音檔,以語音輔助文字,拉近文化距離。
以4種語言製作的桌遊紙卡,透過QRCODE連結官網語音檔,以語音輔助文字,拉近文化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