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9期-「冬海。春山」館館相連藝術工作坊─國道5號公共藝術設置參與計畫

陳秀敏  /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

參與公共藝術計畫的民眾與講師於蘇澳白米木屐館前合照
參與公共藝術計畫的民眾與講師於蘇澳白米木屐館前合照

 

宜蘭以大地博物館為概念,推行「宜蘭是一座博物館」多年。「蘭博家族」是一個以此為願景,集結地方大大小小地文館,以「播種傳薪,守護家園;種樹成林,營造夢想」為共同學習及目標的團隊。國道5號開通是宜蘭迎接新時代的開始,「路通了,城鄉近了,來宜蘭的人潮變多了」是宜蘭人共同的生活經歷。近期因為蘇花改通車,國道5號蘇澳服務區落成,宜蘭觀光動向與地方發展再次產生變化。在交通的帶動下,宜蘭環境快速改變,如何守護地方價值與環境特色,是宜蘭人與在地耕耘的家族伙伴們共同的課題。

前言

本計畫為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委託辦理「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B案民眾參與計畫」,期許以「藝」創「意」—打開宜蘭文化之美的門戶為理念,邀請民眾參與「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之議題,透過地方與公路的連結,使訪客停留過程中能藉由「藝術」的方式,接收與閱讀宜蘭文化內涵,認識並欣賞宜蘭的地方文化特色。

公共藝術的「在地性」

什麼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一詞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其實不陌生,甚至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它所指的是有「公共」與「藝術」特點,在公共空間裡的藝術品通稱。但事實上,公共藝術的設置除了這二項特質以外,還有另一項更為重要且不能忽略的,是與公共藝術設置地點及所在環境最為相關的「在地性」。這是公共藝術從構思到設計需包含其內的元素,是公共藝術必需因地制宜,融入當地生活與環境特色,甚至是地方人文、地產風貌,是能否創造出符合公共藝術設置精神與意涵的重要關鍵。

 

公共藝術的設置來自於政府興辦公有建築物或推動重大公共工程,為獎助文化藝術創作並美化公共空間所推行的政策。去年蘇澳服務區落成啟用同時,「國道5號宜蘭段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同步啟動,這次主辦單位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將計畫分成三個不同層面及計畫來執行,並以國道5號宜蘭段為軸線,一路從頭城連至蘇澳,除了全新打造一座將放置於服務區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以外,還包含民眾參與以及公共藝術推廣活動,希望這項計畫不僅是一件藝術品的呈現,還能藉此議題的擾動,喚起民眾對地方公共事務的關心、參與,重新思考交通與地方發展,空間與藝術之間緊密的關係。

左圖:參與民眾與藝術家一同創作的館館相連藝術工作坊在中興文創園區熱鬧展開。 / 右圖:民眾與完成的公共藝術品開心合照。
左圖:參與民眾與藝術家一同創作的館館相連藝術工作坊在中興文創園區熱鬧展開。 / 右圖:民眾與完成的公共藝術品開心合照。

道路就像人體的血管,它走到哪,血液就流到哪,那裡便充滿生機。

負責執行這次公共藝術民眾參與計畫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與在地藝術家邱憲章老師,設定「以『藝』創『意』」為目標,帶領民眾從公共藝術品參訪、邀請藝術家分享經驗、開辦座談「凝聚共識」,到實際進入「藝術工作坊」進行創作,一步一步引導進階,讓每位伙伴從抽絲剝繭,再逐步建構,把心中對地方的想像與心念,透過藝術表現來傳達在地故事。

 

計畫主持人邱憲章老師談及想法時,就曾以「血管」來比喻交通,他說:道路就像人體的血管,它走到哪,血液就流到哪裡,那裡便充滿生機。透過這次計畫,我們希望打開蘇澳服務區的這一扇能展現宜蘭之美的窗,讓行旅到此的人能感受這片土地的生命力。

 

計畫成果預定在今年8月於國道5號蘇澳服務區展出,這是一群結合藝術家與素人共同創作的作品,每一件都是一則動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歷經參與過程,重新認識了這片美麗的土地,這是公共藝術設置最重要的價值,敬請與我們一起期待「宜蘭製造」國道5號公共藝術成果展。

計畫主持人邱憲章老師分享公共藝術創作案例
計畫主持人邱憲章老師分享公共藝術創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