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86期-新書介紹:頭城搶孤-歷史、祭典與工藝

文:林正芳(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圖:蘭陽博物館

 

農曆七月頭城地區舉行中元祭典,在普度儀式結束,經由跳鍾馗送孤後,舉辦攀登孤棚、孤棧,奪取棧頂「順風旗」的競技比賽活動,這就是聞名的「頭城搶孤」。

 

頭城慶讚中元普度由來已久,舉行的用意與頭城甚或宜蘭的開拓史關係密切,據說自吳沙在頭城建立聚落後,為了紀念死亡的無主亡魂,就辦理了第一次的搶孤,此後辦理的情形,史料沒有清楚的記載,僅知日本統治時期的昭和12年(1937)停辦。到1945年臺灣光復後,次年即恢復,從1946年到1948年間持續辦理,至1949年又因故停止。停辦43年之後,於1991年因宜蘭縣「開蘭一九五」活動而復辦,然至1994年又因故停辦搶孤兩年。至1996年配合「宜蘭紀念日200週年紀念」又再度復辦。1997年至2003年間又停辦,2004年起則年年如期辦理至今。

 

頭城搶孤原是一項社區儀式,每年不斷執行,以無形的力量維持頭城這個社區永續發展。日久成為一種歷史記憶,不斷地更新的形式敘述,賦予其消失而又重現的動力。

《頭城搶孤-歷史、祭典與工藝》
《頭城搶孤-歷史、祭典與工藝》

 

晚近,它被視為一項「非物質文化資產」,由原先頭城人所執行、擁有,躍升為更多人所應共享的經驗或公共性的資產。尤其在1991年因「開蘭一九五」活動的舉辦,讓中斷四十餘年的頭城搶孤重現,當時「文化立縣」的政策思考,滲入原本的傳統社區宗教儀式活動,將它推進更多人的視野,變成舉國矚目的「宜蘭」活動,頭城搶孤不再僅是宗教信仰活動,更化身成為頭城的標誌象徵。

 

如此重要的民俗活動,從清代、日治到當代,不乏記述或研究的篇章出現,但可惜的是,整體的學術研究作品一直沒有產生。2008年,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委託蘭陽技術學院進行「頭城搶孤民俗保存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之研究」計畫,文史調查部份由邱彥貴先生主持,他糾合了一群年輕,但是田野資歷很深的宗教研究學者進行調查,成果斐然,以此為基礎,2009年宜蘭縣史館辦理「頭城搶孤學術研討會」,開啟了學術研究的第一步。

 

本館以「建立宜蘭的知識體系」為職志,尤其是館址所在的頭城,更是高度的關注,職是之故,本館長期對這個議題保持關注,早期進行資料蒐集、影像紀錄,同時加上本館與搶孤會場的地緣關係,我們徵得這兩個單位和作者的同意,出版這本深具意義的著作。

 

頭城中元與搶孤不僅是一種社區儀式、一種歷史記憶,與搶孤密切相關的還有孤棚、孤棧等工藝技術,所以我們將這些年來的研究成果分為歷史篇、祭典篇、孤棚篇、孤棧篇,邀請到邱彥貴、劉俊廷、姚伯勳、陳詠笙等人執筆,以求從不同的面向來探討頭城中元與搶孤的內涵。

《祭典篇》
《祭典篇》

《歷史篇》

邱彥貴先生執筆的〈歷史篇〉通過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的時空聚焦討論,透過史料的回顧,在清代它被視為治安之瘤,到日治1923年被新聞報導為「蘭陽三郡具代表性的珍貴祭典」,到1937年被譽為「全島第一」的搶孤歷史文本。

 

頭城搶孤能在全臺壓制搶孤的不利大環境中延續至今,除了原本地方重視自我歷史的論述外,地方人士的努力更是值得注意。最後作者透過香港長洲和龍海大社兩個域外類似的個案,推擬頭城搶孤可能的未來。

 

《祭典篇》

劉俊廷先生執筆的〈祭典篇〉,首先介紹頭城地區中元普度現況,包含開成寺的慶讚中元祭典,以及頭城地區農曆七月的各個普度現況;接著,敘述祭典組織內容與籌備過程,由於開成寺慶讚中元為三朝醮典規模,為地方盛事,需要地方人士分工參與才能完成;第三,以醮典記錄方式介紹臺灣北部正一道派三朝醮典的科儀內容。

 

《孤棚篇》

姚伯勳先生負責撰寫〈孤棚篇〉,作者將搶孤活動各部構件依材料分為「木作」、「竹編」與「供品」三部分,木作孤棚包含孤柱、直栱、橫栱、倒翻棚、孤棚板等是他探討的主要範圍。

 

孤棚是搶孤活動中主要的硬體,也是競技的關鍵場域,但這樣的物件具有「消耗品」的性質,需加以紀錄、研究以解析其所承載典章制度,並透過製作技術的傳習與操練,使之能夠不斷替換、延續的基礎。

 

姚文先以清代與日本時代史料為基礎,試述普度風俗轉變造成孤棚形式的演變歷程;接著他以孤棚與飯棚孤柱、直栱、橫栱和孤棚板4項構件,分述其製作之工料、工具、工序與工法,最後再對其價值核心與保存要項提出討論與建議。

 

《孤棧篇》

陳詠笙的〈孤棧篇〉以早期文獻、影像的討論,為讀者介紹臺灣各地孤棧,進而透過文獻逐漸聚焦於頭城搶孤,探討孤棧製作對象、型制與祭品等有關的問題,並藉由數據分析孤棧型制的類型與特徵。

 

頭城搶孤活動中的孤棚與孤棧,往往是眾人目光的焦點。高檯上華麗且壯觀的孤棧,是由頭城、礁溪境內的村里所製作而成,製作過程從取材到製作完成,須歷經數十個步驟。

 

隨著社會的發展,孤棧的製作也逐漸由繁而簡,孤棧的製作方式,實有必要盡快進行記錄與傳承,本篇第二單元即以2008年的田野調查為基礎,以孤棧製作工藝為出發,藉由詳實的紀錄,嘗試解析製作孤棧的要領,探討理想的孤棧型制,並進行各個孤棧的比較分析。

《孤棚篇》
《孤棚篇》

這4篇共同的特色是:重視田野調查,而又有堅實的學理作基礎,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都不以「頭城」或「搶孤」的命題自限,在各自的主題中,旁徵博引,展現寬闊的研究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