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3期-生活中的森林教室─員山生態教育館

陳宜伶、黃有卿、黃振福、曾昶尊撰寫,蘭陽博物館改編

員山生態教育館入口,2019年攝。
員山生態教育館入口,2019年攝。

編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為蒐集、整理宜蘭博物館家族在地知識建置計畫,透過關注在地人群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累積的智慧,發掘、調查、研究與書寫,將宜蘭在地知識予以紀錄,並將調查資料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蘭陽博物館特此將該計畫作系列電子報,延綿知識的積累,廣宣宜蘭在地人文風情。

館舍沿革

員山生態教育館前身為林務局舊員山工作站改建,由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管轄,藉由生態教育館開設,成立一個學習平台與知識據點,提供民眾一個兼具知識與休閒遊憩的景點,讓大家了解在地環境資源,進而投注更多關懷,推廣宜蘭地區的保育教育。

 

2009428日正式開館,委由財團法人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經營管理與辦理教育推廣活動,2011年元月配合林務局生態教育館系統整體發展策略更名為員山生態教育館,2017年起委由宜蘭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進駐提供館務及旅遊資訊服務。

 

館內1樓是森林生態系展示空間,透過文物與模型,讓參觀的民眾認識太平山早期開發史,進一步思考現在的林業政策中,是否存在需要改進之處,配合許多互動式的導覽設施,讓遊客更能深入其中,蹦蹦車場景模型十分具有代表性,讓搭乘民眾感受當年林業火車運輸情境。

 

2樓介紹本館周邊的山系,進一步帶入「里山」(Satoyama)觀念,讓我們好好思考如何與自然共生共存。2017年增設淺山保育及湧泉保育主體展示,介紹宜蘭特色湧泉,譬如阿蘭城、螃蟹冒泡等,期待遊客在館內認識這些景點後,能夠親身走訪體驗,加深對這塊土地的印象,同一層樓也設有視聽室,最多可同時容納28人,播放森林生態與相關的教育影片。

左圖:1樓森林生態系展示空間,2019年攝。 / 右圖:2樓圖書閱讀區,2019年攝。
左圖:1樓森林生態系展示空間,2019年攝。 / 右圖:2樓圖書閱讀區,2019年攝。

生態知識的傳遞工作

教育推廣課程採分眾分齡的環境教育,探討環境與生態保育議題,以「團體導覽」、「季節特展」、「館舍小活動」、「戶外教學及到校推廣」、「主題活動」及培力成人增能的「專業研習」,提供親子共學與遊客教育推廣服務。豐富的課程支持下,場域在2015年3月16日獲得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成為學校團體與社會大眾,認識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學習中心。

 

2011年林務局為了管轄全台8處生態館,進一步發揮各館「宣導生態資訊、落實保育行動」宗旨,2011至2012年借重人禾基金會辦理員山森林生態館的環境教育專業,委託執行「林務局生態教育館推動輔導計畫」,由郭育任教授任計畫主持人,訂定生態教育館整體發展策略,引導各館館務發展,推動更名,分成三目標:一、擬定各教育館中程發展策略,落實館舍功能。二、強化人員專業知能,提供優質保育教育服務。三、促進大眾對林務局保育工作之認識與支持。

 

結合展示與學習場域的打造,並透過教育活動來推廣,是活化館舍並傳遞知識的重要方式。1997年到2009年,以林業經營與保育專業為主的林務局,在全台陸續成立森林生態館來做為保育資訊、研究監測及培力據點。由員山森林生態館,更名為員山生態教育館,足見林業事務推動發展的重點,逐步由山林專業的經營,走進群眾,進行第一線生態知識的傳遞工作。

員山生態教育館透過導覽解說帶領民眾探索環境與生態保育的各種驚奇,2019年攝。員山生態教育館提供
員山生態教育館透過導覽解說帶領民眾探索環境與生態保育的各種驚奇,2019年攝。員山生態教育館提供

宜蘭第一座貯木池

這張老照片是宜蘭出張所員山貯木池於1929(昭和4)年所攝,日本和歌山縣蓮沼正先生提供與授權,由時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林鴻忠處長策畫,2006年將相關照片整理成《太平山古往今來──林業歷史》一書,是了解太平山林業史與員山生態教育館起源的重要文物,見證當時先民運用水資源的智慧。

 

宜蘭出張所員山貯木池是1916(大正5)年在員山設置,為宜蘭第一座貯木池,當時水池面積約3萬坪,位置大約在現在員山公園附近。1924(大正13)年以前,太平山木材在土場(山上木材集散地)開始會藉由蘭陽溪,以「管流運材」方式,經過30公里順流至宜蘭員山貯木池,成本低廉且操作簡單,但遇到洪水期,大量木材便會流向海中造成損失。

 

1922(大正11)年,當蘭陽溪天送埤發電所啟用,1924(大正13)年運材森林鐵道「五分車」完工後,改利用小火車從土場運送木材,宜蘭出張所也跟著遷移至羅東。

員山貯木池水池面積約3萬坪,另有7,500坪的陸上貯木場,1929年(昭和4)年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員山貯木池水池面積約3萬坪,另有7,500坪的陸上貯木場,1929年(昭和4)年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日日新報第5版報導──林業發展近況,2019年掃描剪裁。
日日新報第5版報導──林業發展近況,2019年掃描剪裁。

 

隨著林業重心由宜蘭移往羅東,員山貯木池在1923(大正12)年起停止使用。羅東成為木材集散重鎮,帶動地方百業興起,羅東出張所即今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戰後改稱為羅東山林管理所,1960年羅東山林管理所與太平山林場合併,成立蘭陽林區管理處。

 

1924年以前,員山工作站控管著伐木、集材、運材,以及貯木池木材進出,1960年員山工作站納入蘭陽林區管理處,隨著林業生產事業機構組織改組,與廢省改隸,現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管轄。2009年員山工作站經林務局重新規劃後,於舊址新建館舍,成立員山生態教育館,以「宣傳生態資訊、落實保育行動」為宗旨,開啟員山生態教育館的新任務。

1924(大正13)年以前,太平山木材會藉由蘭陽溪,以「管流運材」方式,順流至宜蘭員山貯木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1924(大正13)年以前,太平山木材會藉由蘭陽溪,以「管流運材」方式,順流至宜蘭員山貯木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