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6期-棲蘭山研習活動記錄

文/圖:許浩倫(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棲蘭山檜木林區內的扁柏林是全台灣原生檜木林帶中蓄積最優良、更新最佳的地域,佔地也最廣。
棲蘭山檜木林區內的扁柏林是全台灣原生檜木林帶中蓄積最優良、更新最佳的地域,佔地也最廣。

 

棲蘭山檜木林區內的扁柏林是全台灣原生檜木林帶中蓄積最優良、更新最佳的地域,佔地也最廣,其生態系的價值無可替代,因此棲蘭山檜木林於2003年即被當時的文建會遴選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近年來在文化部的積極帶領下,對棲蘭山檜木林區爭取列入世界遺產乙案,已在棲蘭山檜木林區有許多生態研究計畫進行,並陸續完成相關資源調查研究等資料。然而,讓民眾認識棲蘭山,為世遺申請登記乙案中刻不容緩的先期工作,應有必要以不同的方式向社會大眾普及,因此辦理了本次的「棲蘭山檜木林調查及人才培育研習」。

 

全體學員參觀泰雅生活館認識泰雅文化
全體學員參觀泰雅生活館認識泰雅文化

 

本次人才培育研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課程於本年(102年)9月11日在蘭陽博物館一樓研習教室舉辦,邀請了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以世界遺產為主題進行講習,包含世界遺產的相關背景知識、國內申請世界遺產政策與執行及棲蘭山檜木林、泰雅族生活文化等主題進行基礎課程和參訪。接著第二個階段進入棲蘭山檜木林進行分組實地觀察、實務訓練、經驗分享與成果發表,希冀培植未來協助推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人才。

 

第一階段的課程在蘭陽博物館研習教室展開
第一階段的課程在蘭陽博物館研習教室展開
講師介紹各種調查的工具
講師介紹各種調查的工具

 

第二天一早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分組課程,分別是棲蘭山的動物與植物的調查方法。動物調查方法的部份由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的劉藍玉組長介紹各種昆蟲採集的工具與方法,包括捕蟲網、毒瓶、吸蟲管、燈光誘集、食物誘集、陷阱及土壤採集等方法。植物調查的部分則由從事植群生態研究的宋梧魁先生介紹植物的各種調查方法,以及各種環境因數的觀測與評估。

動植物調查法的分組課程結束之後,接著由樂水部落的解說員帶領學員走進部落的山林中,認識各種動植物相,並瞭解這些動植物在他們生活與民俗上的各種用途以及傳統的生活智慧。

 

樂水部落的解說員帶領學員走進部落的山林中
樂水部落的解說員帶領學員走進部落的山林中

 

下午的課程是前往鴛鴦湖自然保護區進行動植物的實察,鴛鴦湖位在宜蘭、桃園和新竹三個縣的交界處,由於為管制區,進入需事先申請,所以很多學員都是第一次進到這個園區,也對保護區裡特殊的生態相與美麗的湖域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台灣杜鵑交錯又附滿苔蘚的枝幹所構成的奇幻世界,還有湖域裡大名鼎鼎卻因從沒見過而極富神祕色彩的東亞黑三稜,都讓人驚嘆萬分。

 

學員於鴛鴦湖自然保護區入口合影
學員於鴛鴦湖自然保護區入口合影
鴛鴦湖特殊的林相
鴛鴦湖特殊的林相

 

結束鴛鴦湖的探訪課程後,全體學員下山前往當天晚上的住宿地點-明池山莊,對於有機會可以在明池住上一晚,許多人都相當興奮,迫不及待想要去夜觀。晚餐後的時間,果然許多學員都在課程講師或相關經驗非常豐富的學員帶領之下,在明池山莊周圍的林間小徑進行夜間觀察,找到了一些蛙類,但卻很奇怪的遍尋不著半條蛇類的蹤影,而很多人很期望看到的長臂金龜,竟然不負眾望所歸的現身了,這無疑的是今晚最大的收獲,也讓許多沒跟到的學員扼腕不已。

 

鴛鴦湖特殊的湖域景觀
鴛鴦湖特殊的湖域景觀
明池夜觀發現的長臂金龜,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金龜子
明池夜觀發現的長臂金龜,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金龜子
學員整個人趴在地上專注的記錄所發現的物種
學員整個人趴在地上專注的記錄所發現的物種

 

第三天早上一樣是分組的課程,不過地點改在130林道,林道內有豐富的檜木林生態,所以對植物組而言,到處都有認識不完的素材,然而對動物組而言就不是如此了,學員們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找了老半天就是沒看到半隻會動的蟲子,頂多只能聽到幾聲鳥叫,或在獸徑上看到幾個山羌的腳印和牠們前一天忘記帶走的東西,而就在組員們差不多到了要自我放棄的時候,有幾個組員在山羌所留下來的東西裡面,發現了令人精神為之振奮的東西「糞金龜」,而且還不只一種,甚至還有頭頂上長了三根犄角的,原來,我們平常都忽略了最精采的部份!

 

講師及學員圍著草地上的山羌排遺進行調查(前方為另一堆山羌排遺)
講師及學員圍著草地上的山羌排遺進行調查(前方為另一堆山羌排遺)
眼尖的學員發現躲在葉背、模樣相當特殊的象鼻蟲
眼尖的學員發現躲在葉背、模樣相當特殊的象鼻蟲
動物組用各個組員所拍到的照片分享活動成果
動物組用各個組員所拍到的照片分享活動成果

 

下午是成果發表時間,各組派代表將三天課程的發現和成果提出來跟大家分享,而看似沒什麼成果的動物組,在將各個組員這三天所拍到的照片匯整起來,發現原來還是非常豐碩且精采的!加上負責分享的學員本身又是好幾個地方的生態解說員,以幽默逗趣的口語將每一個物種發現的過程和生物本身的特徵描繪得栩栩如生;而植物組的分享也是非常的專業,有條不紊的將各種不同植物的葉子加以區別分類,並說明個別的差異以及辨識的要點。兩個組別的成果分享結束後,為期三天的「2013棲蘭山檜木林調查及人才培育研習」也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植物組以實物展示將所認識的植物及所學的辨識技巧分享給所有學員
植物組以實物展示將所認識的植物及所學的辨識技巧分享給所有學員

 

這次棲蘭山課程的舉辦,可以肯定的是學員們透過實地的踏查,對於棲蘭山這個鮮少涉足的區域林相及生態樣貌已有了初步的認識與瞭解,然而短短幾天的時間對於要培育出未來可以協助推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人才,我想是不太可能辦到的,不過至少這是一個開始,只要愈來愈多人知道這個地方的特殊性與價值性,那麼,我們想達成的目標自然就不遠了。

 

學員們透過實地的踏查,了解棲蘭山這個鮮少涉足的區域林相及生態樣貌特殊性與價值性。
學員們透過實地的踏查,了解棲蘭山這個鮮少涉足的區域林相及生態樣貌特殊性與價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