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期
2021.08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31期 - 2021.08月電子報內容
Aug.
2021
編
輯語
羅東福蘭社創社160週年展自7月15日起於蘭博常新館展出,早期北管隨著移民傳入臺灣後,在近三百年綿延不斷的傳承中根植臺灣,成為漢族社會生活中不可缺的音樂之一,本期將帶領大家了解西皮福祿派相爭,回顧漢人、北管社團與土地的關係與其中發生的精采故事。
本
期主題
羅東福蘭社160年
早期北管隨著移民傳入臺灣後,在近三百年綿延不斷的傳承中根植臺灣,成為漢族社會生活中不可缺的音樂之一,在早期是地方社會生活與廟會儀式必備之音樂,隨著社會變遷,在現代...
詳全文
文、圖 / 蘭陽博物館提供
北管翹楚-莊進才先生
莊進才先生精通北管音樂及歌仔戲曲,尤其擅長各種樂器的吹奏拉彈擊打,「八隻交椅坐透透」,不幸於110年7月2日去世。 他10歲輟學後,在父親的「冬瓜山班」跑龍套,學...
詳全文
圖、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穿越時空的璀璨豐華:交通樞紐上的漢本考古遺址特展
近幾十年來臺灣考古學界,帶領工作團隊進行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發現從臺灣本島到離島,分布著舊石器時代到金屬器時代的史前遺留,當時的史前人類,不僅懂得善用自然資源,...
詳全文
文、圖 / 蘭陽博物館提供
蘭博工作543─素月、桂娥、昆倢
蘭陽博物館自開幕以來即將邁向11年,本身的獨特造型以及週遭的生態之美總是吸引大家的目光焦點,但大家是否好奇,本身在這棟建築裏面工作的人,在平常開館前後要做哪些準備...
詳全文
林素月、鄭桂娥 、吳昆倢 / 蘭陽博物館前場服務員
蘭博鳥事一籮筐─鳳頭蒼鷹、小彎嘴(畫眉)與紅冠水雞
四年前的一個早上,我沿著蘭陽博物館外水池的步道進行例行性的鳥類調查。接近10點的時候,走到了漁港對面的區域,一群小彎嘴(畫眉)在前方右側的樹叢吵雜不休,頻頻發出警...
詳全文
徐景彥 / 蘭陽博物館環境監測鳥類組講師
東北部海岸遇見景天科小王子-疏花佛甲草
被譽為生物多樣性之父的生物學家艾德華•威爾森(E. O. Wilson, 1929-)曾提出「親生命性假說」(Biophilia hypothesis, 1993...
詳全文
李俊緯、李家泓 /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海上明燈─蘇澳燈塔
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愛護「古蹟」; 卻較疏忽正視潛藏的「人文空間」。 宜蘭社區大學「走讀歷史空間研習社」於民國101年開設,由陳財發等多位講師群合作,多年來以「輕旅、...
詳全文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宜蘭縣的鄉鎮市農漁會 4-1
蘭陽博物館在2015年執行「宜蘭縣公營事業機關之古物調查計畫」,針對較有急迫性者作為古物優先調查對象。 各地區農會的一手檔案史料,是較少被運用的材料,因此類檔案是...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改寫
樹立法脈的九股山吉祥寺
終戰前的佛教研究,概皆重視中國佛教,臺灣算是邊陲,乏人問津。近年來,焦點轉移,本土抬頭,發現臺灣佛教的僧寺與傳承,亦甚可觀,掀起研究熱潮,始知有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
詳全文
節錄自《人與神共構 頭城的寺廟信仰》一書 作者 / 陳進傳、楊晉平、陳美暖、游錫財、林雅玲、陳宜伶、黃有卿
礁溪庄義塚定界碑
道光9年(1829)5月,三籍總理[1]楊德昭等人,向噶瑪蘭廳衙門申請山場作為義塚,經洪煌通判核定自柴圍山起,至四圍相仔崙山、大坡(今龍潭)深山、七星堆中心崙、匏...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宜蘭的傳統碗盤 6-1
碗盤為人類製作的器物,與人類相隨共伴,乃生活之所必備,其體積雖然不大,但切勿因小而漠視;反之,則是見微知著,內容豐富,反映諸多現象。即透過碗盤的研究,可以檢證歷史...
詳全文
陳進傳 莊琇雯 / 著作
106-108年蘭博家族入校園3-2
本計畫於執行期間共計服務49所學校、442場、9804人,以量化與質化分析評估活動執行成果,量化統計方面針對學校教師發放問卷-「宜蘭博物館家族入校園學校教師觀課滿...
詳全文
《106年-108年蘭陽博物館走入校園教育推廣計畫》/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守護海洋全面啟動計畫》2-1
蘭陽博物館除了展覽關於宜蘭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等展示典藏外,也持續地在地方上推動環境教育工作,在2013年以「蘭陽博物館與溼地」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設施場育認...
詳全文
《108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補(捐)助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辦理環境教育推廣及環境行動成果報告書》 計畫名稱: 2019年蘭陽博物館守護海洋全面啟動計畫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林曹祖宗之墓(下)
1938(日昭和13)年年底,林才添與友人康清江、劉枝昌於拔雅林創辦「蘭陽窯業株式會社」,製造紅磚、紅瓦與黑瓦。戰後買下康、劉二人股份,在1948(民國37)年1...
詳全文
摘錄自:蔡明志教授,2013,〈宜蘭縣定古蹟林曹祖宗之墓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承辦
2021年宜蘭社區日曆—尋味啟事8月號
「宜蘭社區日曆」是宜蘭縣社區營造重要的一環,其發想來自於2001年「阿蘭城影像日誌」,每年由不同社區輪番上陣,接棒記錄社區點滴的想法在宜蘭迅速蔓延,一份自下而上、...
詳全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繽紛的南瓜王國-旺山休閒農場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為蒐集、整理宜蘭博物館家族在地知識建置計畫,透過關注在地人群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累積的智慧,發掘、調查、...
詳全文
陳宜伶、黃有卿、林智凱、曾昶尊,蘭陽博物館改編
公路建設的歷史-後山公路文物館
後山公路文物館成立於2011年,為蒐集並保存後山公路闢建歷程而設,館內陳列分三大主軸:道路、橋樑及隧道,館前入口處亦以陸、橋、隧為公共藝術意象,其中後山公路文物館...
詳全文
楊詩羽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專案助理
專
題文選
《2017台日考古論壇》考古夢想家-日本青少年的考古教育
2017年蘭陽博物館舉辦「臺日考古論壇:當代博物館的考古展示與教育」活動...
詳全文
《2013博物館與地方文化發展》─如果,「宜蘭是一座博物館」
為了擘劃宜蘭縣博物館事業的新願景與發展策略,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與蘭陽博物館...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