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期
2020.12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23期 - 2020.12月電子報內容
Dec.
2020
編
輯語
人稱「船老大」的陳正勝先生,2013年起陸續將整理後的魚類俚語於網路上公開發表,為使大眾容易記憶,連結魚圖中的魚類特性作另類詮釋。2017年開始歷經四年完成的《百魚圖》系列作品,是陳正勝對大海的寄情,從海釣事業到素人藝術家,跟著蘭陽博物館一同揭開船老大的傳奇人生...
本
期主題
「船老大的魚世界」─陳正勝與《百魚圖》作品展
人稱「船老大」的素人藝術家─陳正勝,其創作的《百魚圖》全系列作品,歷經4年完成(2017-2020),共由69幅畫作組成,全長69公尺,高85公分,畫作充滿各式海...
詳全文
劉維真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從海釣事業到《百魚圖》藝術家—與海相伴一生的船老大陳正勝
陳正勝經營海釣時,因為閱歷豐富,每個月釣魚雜誌都會向他取材故事,他甚至透過舉辦全台性的灘釣比賽來提倡護魚理念,從過去到現在,船老大用不同的方式,一樣的熱枕在守護著...
詳全文
林正芳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2020蘭博四季音樂節─冬陽原音季
2020冬陽原音祭希望呈現個別原民族群在山林、平原、海洋等不同地理向度及生計模式下,發展出各具獨特性的文化與傳統。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現形式上特別規劃以表演節目搭配...
詳全文
劉維真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2020頭城文化藝術季—「自慢.頭城」
由金魚厝邊團隊和在地藝術家攜手策畫的頭城文化藝術季,今年(2020)邁向第六個年度,圍繞核心主軸「自慢.頭城」,以展覽、工作坊、DIY體驗、老街走讀的方式,邀請5...
詳全文
彭仁鴻 / 金魚厝邊創辦人
龜山島行旅路徑形成的世代足跡
「龜山島博物館」的願景想像源自於今日對博物館的理解,已不再侷限於實體展館的形式,而是著重於觀覽者在地方的行旅經驗。以一種後博物館(post-museum)的觀點,...
詳全文
黃建圖 / 龜山島社區居民、海波浪 seabelongings 主理人
集合吧!蘭博宜學會─地方導覽人才培訓課程(下篇)
傳統掛著小蜜蜂複誦文史資料的上課式導覽已成過去式,面對新型的旅遊方式,一味塞知識的填鴨解說,容易使人感到疲乏。在過程中加入更多新奇的元素,打開一切的感官,將眼睛耳...
詳全文
文字 / 郭羽珊、圖片 / 旅人書店
2020年蘭博大廳小市集活動統計與分析
2020年蘭博大廳小市集以「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宜蘭百樣生活」概念為核心,將活動主題命名為「閃冬來宜蘭」,透過舉辦2個場次的蘭陽勁水微展、4日的市集活動(分為7、8月...
詳全文
羅育如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約聘規劃師
被遺忘的歷史《軍伕倖存者─吳金坤的玉田人生》
吳金坤(1923-2015),宜蘭縣礁溪鄉玉田村人,為吳家茅埔開基祖萬寶公之孫。21歲,被日本政府徵調到南洋當軍伕,面對疾病、飢餓、子彈的脅迫,幸運躲過戰火,2年...
詳全文
陳麗蓮 / 國立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在思源埡口邂逅黃花鳳仙花
還記得上個月介紹的濕生植物東亞黑三稜嗎?它的種子透過不知情候鳥的幫助,能遠渡重洋傳播,而這些不耐煩的鳳仙花只能靠著自身的彈射武器,短距離的傳播後代,使得黃花鳳仙花...
詳全文
李俊緯 /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清廷治下的蘇澳開發》─蘇澳的民間信仰
蘇澳沿海一帶於1860年代以前所形成的廟宇有大坑罟的大玄廟、嶺腳的永安宮、北方澳的進安宮,以及蘇澳的海神廟,依照這四間廟所祀主神可以分為三類型,分別是祭祀玄天上帝...
詳全文
張峻浩 / 政治大學台灣歷史研究學碩士
《家,遮是博物館》─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橘之鄉在同業中算是個小孩,宜蘭不乏超過百年的蜜餞廠,基於文化面的理想性,林枝漫和洪美芳想要做和人家不一樣的東西,除了掌握產品的品質和口味,對外觀也花了一番心思。一...
詳全文
黃淑瑩 / 時任《在宜蘭》雜誌總編輯
戰風戰泳的討海人─陳阿萬
「搭流」時期,阿萬曾在「日福」任甲板長,這是「大組」(大型圍網,五艘船為一組,分別是主網船<母船>、兩艘燈船兼拖船、兩艘搬運船)的作業漁法。開始「搭流」後,阿萬和...
詳全文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生活中的森林教室─員山生態教育館
教育推廣課程採分眾分齡的環境教育,探討環境與生態保育議題,以「團體導覽」、「季節特展」、「館舍小活動」、「戶外教學及到校推廣」、「主題活動」及培力成人增能的「專業...
詳全文
陳宜伶、黃有卿、黃振福、曾昶尊撰寫,蘭陽博物館改編
專
題文選
從宜蘭博物館家族到家族協會
1970年代興起於歐洲的生態博物館觀念,開起了一種新博物館發展的趨勢,這...
詳全文
《噶瑪蘭族》第壹部‧尋找─在成為「漢人」的邊緣
當時距離吳沙帶領大量漢人入墾蘭陽平原約一百年的時間,距離清朝將蘭陽平原納...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