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期
2021.04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27期 - 2021.04月電子報內容
Apr.
2021
編
輯語
「一個蓋房子的競賽-茶屋構築創意展」於110年2月22在烏石港驛站西側水畔順利開展。此次主要展品共有4間,分別為:「汝帆」、「REOLA」、「植堂」、「貨櫃」,本期電子報將深入了解這些作品的意涵與建造過程,看看這些高中生如何用雙手打造呈現屬於這個世代的茶屋。
本
期主題
創意與動手實踐 -「一個蓋房子的競賽-茶屋構築展」
蘭陽博物館於2021/2/22-2021/6/30舉辦以「一個蓋房子的競賽-茶屋構築創意展」為主題,於蘭博烏石港濕地公園的烏石港驛站西側水畔,以木作構築方式策劃辦...
詳全文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
《宜蘭地方博物館與環境教育國際論壇》觀察筆記
蘭陽博物館(以下簡稱蘭博)於2021年1月15日、16日舉辦「宜蘭地方博物館與環境教育國際論壇」,在「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概念下,邀請臺灣、日本、香港等各領域的行...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約聘規劃師 / 張曉婷
2021年宜蘭社區日曆—尋味啟事4月號
「宜蘭社區日曆」是宜蘭縣社區營造重要的一環,其發想來自於2001年「阿蘭城影像日誌」,每年由不同社區輪番上陣,接棒記錄社區點滴的想法在宜蘭迅速蔓延,一份自下而上、...
詳全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蘭陽海岸最前線的孤獨悍將─岩大戟
林業試驗所目前著手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針對全國各地珍貴稀有且名列維管束植物紅皮書的原生植物,進行棲地族群調查與移地繁殖復育工作;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長年...
詳全文
李俊緯、李家泓 /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蘭博旅人—東澳,乘飛魚入夢
2020年蘭陽博物館與旅人書店合作策劃了四條路線,分別是「大溪,與山海齊行」、「冬山,尋河海之源」、「東澳,乘飛魚入夢」、「壯圍,積沙丘守望」,共7個場次的遊程規...
詳全文
改寫自《宜蘭博物館家族媒宣行銷及深度體驗遊程整合計畫-成果報告書》
《家,遮是博物館》─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
2012年出版的《家,遮是博物館》取國語的『家』與台語的『遮』(tsia,這裡)同音的雙關語,其用意在凸顯地方小型博物館的角色。入選的12個館舍裡,皆是與主題「家...
詳全文
黃淑瑩 / 時任《在宜蘭》雜誌總編輯
九降風帶來的技藝─冬山風箏館
台灣農曆九月為起九降風的季節,此時稻田多已將水放乾,「九月九,風吹滿天哮」,放風箏受限於季節與氣候的影響,乘著無雨的北風在乾涸的稻田施放風箏便成為農閒時節的娛樂。...
詳全文
楊詩羽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專案助理
頭城尋蟹蹤─北關螃蟹博物館
北關螃蟹博物館位於北關休閒農場內,為農場附設的生態展示館,由農場少東李冠興在1998年所創設,1999年2月正式開館啟用,展場空間約250坪,主要特色為螃蟹標本與...
詳全文
陳宜伶、黃有卿、曾昶尊
苦盡甘來的討海人─許朝枝
許朝枝,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宜蘭縣蘇澳鎮的馬賽。父親許俊雄年輕時就在討海,與太太白手起家經營漁船討海,共育有三男一女,朝枝是老么,除了姐姐之外,朝枝與兩位哥哥皆從事討...
詳全文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林美產業道路
今天陳老師及馬老師國外展出籌備事宜無法前來宜蘭,因此先就必採樹種進行染色試驗,我們就原定選擇採集楊梅、烏桕、九芎及哈密瓜藤葉等4 樣染材,以計畫C 路線前往林美產...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改寫自「中興文化創意場域整體發展計畫-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委託案」研究成果總結報告書
《宜蘭農校遺址搶救發掘資料整理計畫》—各項計畫過程與方法
民國89年,即西元2000年,宜蘭大學(當時為國立宜蘭技術學院)進行田徑場及地下停車場施工,工程位置範圍內的遺址遭大範圍的破壞,施工範圍位於校區的東南側(如圖4)...
詳全文
改寫自《宜蘭農校遺址受宜蘭大學污水處理系統工程C管廊開挖影響部分之遺址搶救發掘資料整理計畫─第四年工作報告書》
館內與館外: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的展示與現地的連結
2017年蘭陽博物館舉辦「臺日考古論壇:當代博物館的考古展示與教育」活動,邀請國內外百餘位專家學者參與盛會,從「台灣考古的歷史」、「考古與社區的關係」、「公眾考古...
詳全文
彭佳鴻 /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研究助理
專
題文選
《噶瑪蘭族》第參部‧重現─祖先!請聽我們唱自己的歌
自1895年伊能嘉矩發表宜蘭噶瑪蘭族的田野調查報告以來,許多學者總認為噶...
詳全文
「蘭城百工」─現地博物館建構中的宜蘭城
「現地博物館」的概念,是以文化場域的現有人、事、時、地、物的組成要件,其...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