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期
2022.06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41期 - 2022.06月電子報內容
Jun.
2022
編
輯語
是不是好久沒有出國去玩了呢?跟著蘭陽博物館一同來觀賞斯洛伐克主題展吧!讓我們認識風靡歐洲的航海冒險家貝紐夫斯基的傳奇,並一同航行遠眺,遇見1771年福爾摩沙-宜蘭的原住先民,一窺18世紀宜蘭的人文風情,並認識臺灣的好朋友-斯洛伐克的現今。
本
期主題
18世紀航海王與宜蘭的相遇-「斯洛伐克主題展」登場
「斯洛伐克主題展-1771 年貝紐夫斯基伯爵與宜蘭的邂逅」於5月27日在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盛大開展,宜蘭縣長林姿妙、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博塔文(Martin...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提供
女路啟航-女性地位的見證
過去在傳統父權文化影響下,文史、地景的紀綠往往只看見男性或重要事件,女性存在的身影總被隱藏,也常忽略女性角色及女性堆起來的貢獻。為此我們從女性的視角出發,重新詮釋...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提供
【博物館入校園2.0成果發表會】「家-屋」一起在學校蓋房子校園地景建置
「博物館入校園2.0」為蘭陽博物館結合本縣高中、國中、國小教師,與學校老師合作,共同進行教案設計及教材製作,達到走出博物館,走入學校的目的。蘭博電子報特意刊載參與...
詳全文
宜蘭縣立復興國中 陳怡翔老師
北關嘉慶古礮管與清代宜蘭軍事史6-1
宜蘭舊稱噶瑪蘭,平原上居住的原住民,現今被稱為噶瑪蘭族,約在一千年前來到蘭陽平原。(註1)他們是如何來到此地,不乏有「南方島嶼漂流移來」傳說;但從考古挖掘來看,4...
詳全文
許毓良
蘭陽博物館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成果報告(三)完
為了提供民眾從博物館獲得更優質的文化服務與體驗,蘭陽博物館執行了提升計畫,其中的「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透過觀眾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希望反映不同群體的立...
詳全文
改寫自「蘭博館常設展問卷調查暨焦點團體訪談委託執行案成果報告」
《開啟宜蘭之窗》-典藏與研究
蘭陽博物館不但是「認識宜蘭的窗口」,更致力於推動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回顧2016~2020 年,蘭陽博物館不論是在展覽、園區、藝文推廣及國際交流方面,加入創新...
詳全文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蘇美如主編
在地知識與小農創新3-1
2016 年末蘭陽博物館承接並代辦文化部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結合土地倫理、地方知識、生態環境教育、友善環境鐵馬微旅行等面向,以保存宜蘭在地文化為前提,舉...
詳全文
蔡晏霖 /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人水共濟的匏杓崙
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愛護「古蹟」; 卻較疏忽正視潛藏的「人文空間」。 宜蘭社區大學「走讀歷史空間研習社」於民國101年開設,由陳財發等多位講師群合作,多年來以「輕旅、...
詳全文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頭城寺廟分論-土地廟
土地廟設置普遍是頭城寺廟的特色之一,由表3-2觀之,並非每個里的境內都可見其身影,在頭城鎮24 個里別中,計有龜山、大坑、竹安、城北、城西及新建6 個里未見土地廟...
詳全文
節錄自《人與神共構 頭城的寺廟信仰》一書 作者 / 陳進傳、楊晉平、陳美暖、游錫財、林雅玲、陳宜伶、黃有卿
闖出遠洋路的討海人-李正中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
詳全文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記錄著台灣珊瑚的輝煌-珊瑚法界博物館
1999年1月23日開幕的「珊瑚法界博物館」,是由南方澳珊瑚雕刻家賴榮興所創立「法界」二字,由靈鷲山創辦人心道法師所命名,以珊瑚的佛教藝術創作來體現宗教與佛法的世...
詳全文
陳宜伶、黃有卿、曾昶尊,蘭陽博物館改編
專
題文選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六:日治時期南方澳漁港之興建
2021年適逢南方澳漁港建港一百週年,這是一個反省與再出發的契機。開港一...
詳全文
頭圍登瀛吟社的文學風華-2
登瀛吟社規模及組織延續大正年間傳統詩社的背景,小而健全,社員人數約二十至...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