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期
2022.02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37期 - 2022.02月電子報內容
Feb.
2022
編
輯語
2022新春的蘭陽博物館,於農曆新年前延續傳統,於蘭博大廳舉辦「墨舞蘭博-大師揮毫迎新春活動」,虎大家暖心過好年,並隨喜捐助宜蘭聯合勸募基金會,以贈予慈善所得幫助弱勢家庭過好年。蘭陽博物館誠摯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虎虎生風、虎嘯祥瑞,成功對抗COVID-19疫情!
本
期主題
「墨舞蘭博-大師揮毫迎新春活動」虎大家暖心過好年!
蘭陽博物館自105年起創辦「墨舞蘭博-大師揮毫迎新春活動」,今年蘭博持續初衷,再度榮幸地邀請到三位書法大師,在農曆年前兩周前來蘭博舞墨撰寫春聯。希望在除舊布新的歲...
詳全文
文、圖 / 蘭陽博物館提供
失而復得的田間瀕危植物-水虎尾
林業試驗所目前著手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針對全國各地珍貴稀有且名列維管束植物紅皮書的原生植物,進行棲地族群調查與移地繁殖復育工作;宜蘭縣位於臺灣東北部,長年...
詳全文
李俊緯、李家泓 /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園區就是博物館!蘭博戶外自導式遊園體驗
蘭陽博物館園區佔地14公頃,園區中的烏石港舊址作為清代宜蘭對外進出門戶,不僅深具歷史文化意義,在淤積陸化後的今日更成為蘊含豐富自然生態的水域濕地。蘭博作為推展地方...
詳全文
蘇美如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
頭城寺廟分論-媽祖廟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廣受各行各業與男女老少禮敬仰望的神祇不多,尤其是其身份又為女性者,更是鳳毛麟角。然而,卻有二位女性神明素為閩台地區民眾敬重。所謂「海上媽祖,陸上...
詳全文
節錄自《人與神共構 頭城的寺廟信仰》一書 作者 / 陳進傳、楊晉平、陳美暖、游錫財、林雅玲、陳宜伶、黃有卿
《開啟宜蘭之窗》-空間場域
蘭陽博物館不但是「認識宜蘭的窗口」,更致力於推動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回顧2016~2020 年,蘭陽博物館不論是在展覽、園區、藝文推廣及國際交流方面,加入創新...
詳全文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蘇美如主編
鐵牛車隊-農村再生的體驗經濟2-1
鐵牛力阿卡一開始不是為了做產業,而是社區營造的產物。2008年以前,主要是為了做老人福利、圓夢傳承及社區凝聚力,所以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駕駛鐵牛車的司機必須年滿65...
詳全文
簡裕鴻 / 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摘錄自「小地方 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 成果專輯」 105年度「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人才培力課程」
宜蘭縣一般古物「嘉慶古砲管」遷移及維護(下)-完
鑄鐵類之古文物容易受到鹽害所影響,進而產生化學反應造成文物受損。移除氯鹽可有效的控制鑄鐵文物於空氣中的腐蝕速率,本計畫主要以鹼液洗脫技術(aqueous alka...
詳全文
圖、文 / 蘭陽博物館提供
開蘭進士塚
1868(清同治7)年,楊士芳進京參加殿試賜進士榜,成為噶瑪蘭廳首位也是唯一的進士。他畢生跨越兩個世紀(1826 ~1903),先後歷經大清朝廷與日本帝國等不同政...
詳全文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福山植物園線
福山植物園位於新北市烏來福山村和宜蘭員山鄉交界處,海拔高度400~1,400 公尺,年平均氣溫18.5 度,年平均雨量4,125 毫米,冬季陰濕多雨,全年無乾濕季...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改寫自「中興文化創意場域整體發展計畫-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委託案」研究成果總結報告書
安全為要的討海人-陳賢隆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
詳全文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分享無限美好-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
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位於梅洲工業區內,由美吉樂企業所自創的MIT品牌,創辦人游源在,因應產業觀光政策設立觀光工廠,目的在於推廣水晶印章與印章美學,讓更多人透過印章...
詳全文
黃有卿、陳宜伶、曾昶尊,蘭陽博物館改編
專
題文選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二:就自然生態論南方澳地理景觀的特色
2021年適逢南方澳漁港建港一百週年,這是一個反省與再出發的契機。開港一...
詳全文
宜蘭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的文學風華-1
宜蘭,有好山、好水,更有好人情、好文化。頭城為漢人進入蘭陽平原開發的第一...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