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期
2023.11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58期 - 2023.11月電子報內容
Nov.
2023
編
輯語
蘭陽博物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為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巡迴展計畫中的東部場展覽,由臺灣博物館、臺博文教基金會以及本館共同策劃合辦。希望藉由特展,讓大眾認識兼具科學性、美學性的科學繪圖,並邀請民眾一起動手體驗繪畫自然的樂趣。
本
期主題
11月地景音樂廳-監察院晴聲合唱團、小畫家弦樂四重奏、羅東鎮樹林社區國樂團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蘭陽博物館於105年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建築本體完成公共藝術設置的首例,除了建築造型與單面山呼應外,姚仁喜建築師選取韋瓦第小提...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 提供
宜蘭鐵道建設的肇始-日治後期的宜蘭縣鐵道
宜蘭線鐵道跨越蘭陽溪的橋樑最初應為木造,但在1927(昭和2)年討論蘭陽溪治水工事時,亦有討論等到蘭陽溪河川整理後再進行鐵道橋的工事。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 提供
日治時期軍事遺構調查-美軍攻台計畫(四)
臺灣的戰略位置優越,在 1944-1945年間,成為美、日兩國航空對決的主要戰場。宜蘭因位處東北部,銜接琉球至臺灣之空中防線,又有廣大的平原、沙灘,可供登陸與補給...
詳全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提供
頭城海岸生命線-漁場個案分析(二)
本研究針對宜蘭頭城地區定置網漁業五家業者(每家2組、共10組定置網),其所在定置網漁場由北到南依序為光榮定置漁場、復興定置漁場、源興定置漁場、北關定置漁場及福長南...
詳全文
圖、文 / 鄭閔澤
宜蘭的日本時代-始政規模
光緒20年(1894)甲午戰爭日本戰勝清朝後,在馬關條約中要求割讓台灣,樺山資紀因為戰功和對台灣事務的長期關注,被任命為第一任台灣總督。但這不是樺山第一次來台灣,...
詳全文
作者 / 林正芳
因美而良-文物銀行的理念與意義
典藏,是博物館的基礎工作,但在臺灣地方博物館,卻是近年才日益受到重視的課題。回顧臺灣博物館發展,1980年代的鄉鎮縣市主題館計畫,以及1990年代啟動的地方文化館...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 提供
特展廳外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蘭博繪自然特展【帶我繪自然】教育活動
走進蘭陽博物館「繪自然特展」展廳,主視覺牆上優雅美麗的雲豹、大王花、蓪草等以自然和諧的色調,為這個特展定出一種高質感、迷人氣氛的基調。轉進展間,展覽敘事起始於史前...
詳全文
圖、文 / 彭仁怡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研究助理
沉寂與燦爛:1960年代的宜蘭青年攝影家林永懋-序
對於我父親林永懋先生,年輕時熱衷攝影的那段時間,我只有晚期有些印象,6-8歲那幾年,也就是南門(中正路)工廠火災前3年,再早因為年紀太小記不太清楚,很多事是透過跟...
詳全文
文/陳碧琳;圖/林永懋
膽大心細的討海人-黃春連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
詳全文
記錄 /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專
題文選
地方博物館環教國際論壇-龜山島「博物館化」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群人與記憶的故事,雖然一開始看到論壇主題是環境教育,乍...
詳全文
人與土地的對話-頭城的地理環境(二)
頭城的地質主要是由始新世至中新世的雪山山脈地層和全新世沖積層的蘭陽平原所...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