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期
2022.03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38期 - 2022.03月電子報內容
Mar.
2022
編
輯語
博物館入校園已推動8年了,如今更推出「2.0」的形式,並將於蘭博遊客大廳舉辦成果聯展,歡迎更多有興趣的學校老師們加入推動在地知識傳遞的行列。蘭陽博物館設立文化餐車,負責販賣「JINHO宜蘭敬好生活」一系列商品,歡迎大家前來採購,一同喝好茶、吃美食,享受好滋味。
本
期主題
博物館入校園2.0成果發表會
蘭陽博物館入校園已推動8年,由博物館的環教老師自行設計教案入校園教學,也有結合宜蘭博物館家族一起入校園,希望將在地知識與文化傳授給宜蘭的莘莘學子們,同時與家族館的...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提供
來蘭博品好茶 敬一份美好生活
對於宜蘭您的印象是什麼?一個被山包圍的鄉鎮,多雨水的平原,面海的那端有座守望蘭陽平原的龜山島,這些都是宜蘭的印象。三面環山一面環海獨特的地形造就多雨的氣候,也形塑...
詳全文
文、圖/ 宜蘭文化局、蘭陽博物館
《開啟宜蘭之窗》-常設展
蘭陽博物館不但是「認識宜蘭的窗口」,更致力於推動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回顧2016~2020 年,蘭陽博物館不論是在展覽、園區、藝文推廣及國際交流方面,加入創新...
詳全文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蘇美如主編
鐵牛車隊-農村再生的體驗經濟2-2
內城社區於2008 年決定將鐵牛力阿卡從社區營造的產物,進一步變成社區產業。我們開始建立社區營造基金,訂定回饋機制,要求社區相關產業的營利至少20% 須投入營造基...
詳全文
簡裕鴻 / 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摘錄自「小地方 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 成果專輯」 105年度「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人才培力課程」
頭城寺廟分論-關帝廟
本鎮的關聖帝君信仰包含有固定建築的宗教場所,以及原本屬於基層的神明會信仰後來也取得固定的祭祀場所。前者與移墾發展相連結,後者屬於帝君信徒發展神明會,之後入主地方廟...
詳全文
節錄自《人與神共構 頭城的寺廟信仰》一書 作者 / 陳進傳、楊晉平、陳美暖、游錫財、林雅玲、陳宜伶、黃有卿
嶐嶺夕煙話古道
清國時期,閩客先民入墾噶瑪蘭平原的最初數十年間,大抵自台北盆地沿著基隆河而上,越三貂嶺後循三貂溪(今稱雙溪)至嶐嶐仔,續走山徑翻過嶐嶐嶺直抵石城仔,再沿著海岸西南...
詳全文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蘭城石敢當
鈴木清一郎針對台灣人祭祀的神明,分成「自然崇拜」、「人類崇拜」、「器物崇拜」三種類別,至於祭拜石頭的民俗慣習,多被學者歸類為「自然崇拜」一類,蓋因先民在開墾初期,...
詳全文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北橫線
宜蘭的山、海、平原甚至生活中的食物都擁有豐富的自然染色素材,為尋找出宜蘭的代表性染料與代表色,建立良好的宜蘭染色資料庫,宜蘭縣文化局委託「天染工坊」策劃「宜蘭縣植...
詳全文
蘭陽博物館改寫自「中興文化創意場域整體發展計畫-宜蘭縣植物顏色踏查研究委託案」研究成果總結報告書
富有求知精神的船長-羅木城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
詳全文
陳財發/李阿梅/黃麗惠
豐富的水草生態之旅-勝洋休閒農場
勝洋休閒農場位於宜蘭縣員山鄉,佔地5公頃,園區內包含水草田、水草溫室與水草生態池等。「水草文化館」是由知名建築師程紹正韜所設計的「宜蘭厝」,主要使用清水模、玻璃與...
詳全文
黃有卿、陳宜伶,蘭陽博物館改編
專
題文選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三:宜蘭縣沿近岸重要漁法漁業資源結構現況
2021年適逢南方澳漁港建港一百週年,這是一個反省與再出發的契機。開港一...
詳全文
宜蘭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的文學風華-2
日治時期頭圍庄(今日宜蘭縣頭城鎮)的傳統詩社登瀛吟社取名「登瀛」採用「十...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