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期
2020.01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112期 - 2020.01月電子報內容
Jan.
2020
編
輯語
全台唯一的歡樂宜蘭年邁入第27次辦理,新的一年,蘭博祝願大家能夠在鼠年五穀豐登、金玉滿堂,春節期間,我們舉辦「噶瑪蘭微展」和「墨舞蘭博」活動,歡迎大家來蘭博走春,台灣與越南年節習俗的比較,「招魂幡」、「衝年喜」等過年習俗和台灣有點像又不太一樣,提供大家作文化交流...
本
期主題
「鼠慶豐年」─喜迎2020歡樂宜蘭年
2020歡樂宜蘭年即將邁入第二十八個年頭,一月二十四日(除夕)將在「丟丟噹森林廣場」舉行全台唯一的除夕守歲晚會,以溫馨熱鬧的活動氛圍,讓遊子、縣民一踏出宜蘭車站就...
詳全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臺灣與越南的春節差異
越南的除夕和臺灣相同,兩地都是團圓聚餐的一天,為歡迎新的一年到來。臺灣除夕祭拜的對象是玉皇上帝、三界眾神、灶神、床母、地基主和祖先。
詳全文
黃氏碧紅
台灣和越南的送灶神習俗
越南灶神為何是三位,乃因受中國道教的影響,土公、土地、土基三合一的觀念,在越南演變成兩男一女的故事。另有一說灶神需要三位是從爐灶的形狀演變而來,因爐灶的建構是需要...
詳全文
黃氏碧紅
「墨舞蘭博」─大師揮毫迎新春
蘭陽博物館在喜迎2020宜蘭年之際也籌備一連串精彩活動,盛情邀請三位書法大師為大家舞墨撰寫新聯,蘭博延續往年的「墨舞蘭博」,希望在除舊布新的歲末時分,讓一紙春聯為...
詳全文
彭仁怡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
「蘭陽博物館志願服務隊」─2019年志工大會
2019年12月8日召開年度志工大會,原本應該由承辦人來服務總是奉獻的志工們,但志工就是閒不住,擔心承辦人是否忙不過來,或在休息時間仍舊跑去服務遊客。志工間的感情...
詳全文
李孟紋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案助理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頭城老街
頭城為當時漢人移墾的第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與漢人來此開墾習習相關。在烏石港礁遺址旁,以單面山為造型的蘭陽博物館,商船從此地進到頭圍港停泊卸貨,帶動起頭城老街的發展。...
詳全文
何書瑜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案助理
戰風戰湧的討海故事─林新川
林新川六十歲那年(二O一O年)決定退休,並把漁船賣掉,他覺得自己討海在外,對於家庭難以照顧,因此想要早點退休,回歸家庭生活,跟親人才有更多的對話空間。
詳全文
陳財發 / 李阿梅 / 黃麗惠
2019蘭博四季音樂節─冬陽原音季
冬陽原音季邀請宜蘭優秀原民音樂團體演出,包括泰雅族樂水部落的「門諾漾文化藝術團」、泰雅族南山部落的「南山國小泰雅傳統舞蹈隊」、在宜蘭落腳生根的阿美族「瑪嘠巴嗨文化...
詳全文
劉維真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人間國寶─陳惠美的「纏花」之道
2019年12月5日,陳惠美老師獲文化部第二屆傳統工藝審議會決議通過,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纏花』項目暨認定保存者」,一般稱之「人間國寶」。
詳全文
南九州與海上航路─渡海而來的陶瓷器
日本列島的中世是一個貿易興隆的時代,不僅有國與國之間的官方貿易,民間的商人也很活躍,大量的香料、生絲、砂糖、銅錢、陶瓷器被裝上船舶,經過海路運輸到這裡。
詳全文
原典『台湾‧宜蘭‧淇武蘭遺跡~海路の交わるところ~』2019年度国際交流展図録 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編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游貞華譯
鳥語花香現蘭博─濕地之美「白頭翁」
白頭翁(Pycnonotus sinensis)的閩南語俗名叫「白頭殼仔」,因其頭後有塊很明顯的白斑。牠可不是鶲科鳥,而是鵯科喔,所以中國大陸稱其為白頭鵯。牠們很...
詳全文
徐景彥 / 蘭陽博物館環境監測鳥類組講師
專
題文選
地方知識的紀錄實踐─以宜蘭空間三十座談會為例
1980年代末期的台灣剛從威權戒嚴走向民主開放的時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及...
詳全文
山再朝日公民論壇─風起篇(上)
民國63至66年龜山島人遷村後,島上土地遭政府沒收,改劃定為軍事管制區;...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