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2期-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頭城老街

何書瑜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案助理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海報。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海報。

 

過去蘭陽博物館曾有文史生態旅行,內容多由專業老師講解歷史故事與生態專業,然而旅行有許多樣貌,一段小故事或一趟單車行,都可能成為旅行中最難忘的記憶。因此本次蘭陽博物館透過與島內散步合作,規劃「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於頭城、員山鄉、蘇澳、宜蘭鐵路沿線、宜蘭市區設計五條不同主題與體驗內容的小旅行路線,包含深度導覽、手做體驗、在地特色小吃、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元素,藉由在地達人或返鄉青年帶路解說,一起挖掘更多旅行動人的片刻,用慢活的腳步深度感受宜蘭在地輕鬆、自在、悠閒的生活風格。

 

頭城為當時漢人移墾的第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與漢人來此開墾習習相關。在烏石港礁遺址旁,以單面山為造型的蘭陽博物館,商船從此地進到頭圍港停泊卸貨,帶動起頭城老街的發展。短短四百五十公尺的頭城老街,沒有其他老街的過度觀光,跟著在地人的腳步,漫步古建物和在地人開的特色店鋪,感受頭城人的生活步調。

見證商業興衰的烏石港

曾經滄海難為水,萬丈高樓平地起,用在頭城的發展上最貼切不過了。清代時期頭圍港擔任往來台北宜蘭重要的水路關口,範圍從現今蘭陽博物館周圍一路延伸到烏石港,可謂繁盛一時的商業重鎮,很難想像老街上保留的舊商號與老店,當時都是緊臨港口的店家,來往的船隻可直接透過鴨母船和岸上交易。

 

透過福哥帶路,在環湖步道一處可以遠眺蘭陽博物館的樹下角落,一群人閉上眼睛,聆聽風行鳥囀,和煦的陽光從葉間灑落熨在皮膚,令人心曠神怡。

左圖:現烏石港一隅。 / 右圖:在樹下遠眺蘭陽博物館的學員。
左圖:現烏石港一隅。 / 右圖:在樹下遠眺蘭陽博物館的學員。

關於老街的想像

頭城老街少了常見的攤販和名產店,街上總能見到當地居民悠哉徐行,偶爾幾位拿著相機拍照的文青穿梭其中,獨特的緩慢步調與強烈的生活感,和印象中充斥著發光招牌與觀光客的老街景象截然不同,頭城老街保有一種單純、靜謐的神秘美感,時間在這裡似乎走的更慢一些,讓人不由得靜下心來。

左圖:頭城老街拱門。 / 右圖:福哥帶領學員走進「小鎮生活」。
左圖:頭城老街拱門。 / 右圖:福哥帶領學員走進「小鎮生活」。

 

老街裡的古早味甜品店─阿壽伯,以槐花中藥熬煮成透亮黃色的梗仔粿聞名遐邇,搭配上一碗沁涼的米苔目冰,承載了無數頭城人的兒時記憶,招牌鹼粿,用稻草提煉出來的鹼仔油,吃起來有一種天然的香氣。老字號店鋪對食品的安全十分堅持,主打商品絕不添加防腐劑,堅持不加「硼砂」,研究出天然的替代物,讓客人吃得安心,年輕的第二代老闆康綺帶著熱愛家鄉的心,在頭城車站對面成立新店面,用有限的空間為遊客提供旅遊資詢、觀光地圖與小鎮導覽,販賣美食的同時推廣維護家鄉與在地文化。

 

另一項特色飲品─石花凍,是頭城居民靠海吃海的最佳範例,早期家庭多由男性捕魚維生,婦女則潛水採集石花菜做成石花凍,但這些傳統記憶正在逐漸消失,借由返鄉青年慧娟和宏達夫妻倆的經營推廣,選用原物料時堅持三不原則:不加色素、不加香精、不加粉,甚至親自採買友善耕種的水果測試口味,就像準備給家人食用般的用心。

 

傳統的石花凍處理及製作過程繁瑣,市售上有些為了降低成本,以洋菜粉混入,破壞原有的營養價值及口感,慧娟懷抱著對石花凍的不捨與熱愛,親自熬煮各式各樣的當季天然果醬,形成100%無化學添加物、純手工熬煮的天然飲品,讓石花凍走出了大家的既定印象。

左圖:一碗沁涼的古早味米苔目。 / 右圖:小鎮裡的活力甜點─石花凍。
左圖:一碗沁涼的古早味米苔目。 / 右圖:小鎮裡的活力甜點─石花凍。

走進老街的生活樣貌

短短450公尺頭城老街,蘊藏多少文化歷史建築─拱門內的舊屋留下了過去商業繁盛的軌跡、鎮守街頭與街尾的南北福德祠、保留過去古樸風情的新長興樹記及源合成街屋、融合日式與西式建築特色的盧鑚祥故宅;想像舊時繁華的港口與街道景象,聽著馬偕在宜蘭奉獻與醫治的行腳故事,在慶元宮內對著守護漁民的媽祖虔誠膜拜,最後到當地文化工作者經營的咖啡館,啜一口風味咖啡,坐下來欣賞紀錄片,為這次小旅行畫下完美句點。

 

新長興樹記

 

走過長興行,是兩兄弟的父親陳老紅所留下,在1931年時,兄弟倆分財產門戶,哥哥的「老長紅興」續從事米糧生意,而弟弟則另取店號為「新長興樹記」,並改為經營南北食品雜貨的批發零售。

 

傳統嫡庶之分,透過屋宅牆堵裝飾便能體現到過去尊卑仍藏於門面之中,老紅長興使用麒麟與鳳凰,而新長興樹記則是狗和雞當裝飾。

老紅長興使用麒麟與鳳凰作牆堵裝飾,而新長興樹記則是狗和雞。
老紅長興使用麒麟與鳳凰作牆堵裝飾,而新長興樹記則是狗和雞。

 

老街的守護神:源合成

 

清咸豐十年 (1860) 當地居民在老街南北兩端,各蓋了一間面向街心的土地公廟,稱為「北門福德祠」及「南門福德祠」,以祈求土地公保佑,鎮守住老街的繁榮。只嘆土地公的神力,終究不敵大自然的力量及滄桑歲月的變化,日大正十三年 (1924) 一場山洪爆發,造成頭圍港淤塞,一艘美國的大船擱淺在此,從此也影響了頭城老街的發展導致水運沒落沉寂;同年恰逢宜蘭線鐵路全線通車,鐵路的興起使商業中心轉移,而頭城老街的繁華也就這樣走入了歷史。

 

源合成為三連弧及洗石子圓柱的建築,在三連拱亭子腳的設計,每逢下雨天,老街總能直直穿一排走也不會淋到雨,女兒牆上兩尊以鰲魚之姿打造的出水口,堪稱是和平老街最神秘的景點之一。

 

相傳鰲魚好吞火、能降雨,故古代木造建築多會以鰲魚裝飾,希望能免除火難、闔家平安,仔細觀察鰲魚出水口的精緻程度,會發現身上的龍鬚、魚鰭及鱗片都清晰可見,張著寬闊的龍口散發著一股瑞氣,就像默默地守護著商行和老街。

左圖:源合成的三連弧及洗石子圓柱構成古色古香的建築風貌。 / 右圖:女兒牆上兩尊鰲魚形象的出水口。
左圖:源合成的三連弧及洗石子圓柱構成古色古香的建築風貌。 / 右圖:女兒牆上兩尊鰲魚形象的出水口。

 

開蘭第一廟:慶元宮

 

慶元宮有著「開蘭第一廟」的美名,祀奉海上女神媽祖,鄰近舊時烏石港岸且東面大洋,當地人多以「媽祖宮」來稱呼慶元宮,是宜蘭晚清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廟宇建築,在頭城的開發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在過去,位處頭城老街中央,廟門朝東,前埕連接著百年前的烏石港河道,再往東過沙洲就是太平洋,從前殿石柱上的楹聯字句中常提及昔日廟前是烏石港的水域,如今經由歲月洗禮,港灣淤積早已使其不像從前,但慶元宮的存在,見證了頭城老街和烏石港曾相互關聯,實為頭城的重要地標。

頭城慶元宮實為頭城的重要地標。
頭城慶元宮實為頭城的重要地標。

 

漫步頭城老街除了一窺歷史之外,更感受到當地文史工作者、返鄉青年對鄉土的熱愛與保存傳統的熱情,老街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創意活力,彷彿被賦予新生命,在舊式框架裡活出嶄新的風貌。

左圖:走進歷史色彩豐厚的頭城老街。 / 右圖:隱藏在老街裡的文青咖啡店。
左圖:走進歷史色彩豐厚的頭城老街。 / 右圖:隱藏在老街裡的文青咖啡店。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