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社會喜好熱鬧,迎神賽會或戲曲表演,藝陣還沒出現,遠遠地就傳來響亮的大鑼聲吸引民眾駐足觀賞,仔細看大銅鑼邊寫上「宜市林午鐵工廠」,目前全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銅鑼...
今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在蘭博大廳有「2018宜蘭縣農村再生成果展-型農」,主題為「型農」-型塑出永續發展的農村社區。參展社區為參與了宜蘭縣農村再生計畫的各...
適逢2018年宜蘭縣政府舉辦鯖魚節活動,縣府在南方澳在地文史團體「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協助下,將南方澳討海漁村的人文與歷史,透過老照片及地方人文故事,策劃了這...
地球有45億年歷史,塑膠垃圾才出現一百多年,雖然為人類帶來了高度便利,也造成了大量垃圾與汙染問題,不認識塑膠的所有非人類動物們,常常因為誤食而產生致命危機。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即將到來,還記得高檯上華麗且壯觀的孤棧嗎?往年由頭城、礁溪境內的村里所製作而成,製作過程從取材到製作完成,須歷經數十個步驟。今年蘭陽博物館邀請傳...
蘭陽博物館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聯手合作,即日起至9月3日在蘭博大廳展出「水保防災起步走-巡迴展」,該展為強化土石流防災教育,向下扎根。...
南方澳討海文化館的展示以介紹討海人的生活、漁法及行業為主,例如:漁業文史調查、老船長口述歷史、一日漁夫體驗以及辦理各式海洋體驗活動課程等。透過討海文化之展示述說,...
臺灣最早的人力車由日本傳入臺灣,只有兩個大輪子,輪子之間有座位,座位上頭有帳篷可遮陽避雨,座位兩側各有一突出長桿,車伕用手抓握拉行。戰後,結合了腳踏車與人力車,出...
本展覽是由日本京都染織藝術大師伊豆藏明彥(Akihiko Izukura)、紐約茶藝書畫家孫采華女士(Ines Sun),結合在地的蘭陽博物館團隊,歷經將近一整年...
蘭陽博物館在歲末迎新期間,以紙錢「雲馬」版畫作為展示主題,每年臘月廿四日送神日與正月初四接神日,當天每戶人家除準備牲醴外,必備天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