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知名的「頭城搶孤」是頭城中元祭典的重要活動,也是目前具備國際能見度的宜蘭民間文化,宜蘭縣政府並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其登錄為宜蘭縣「民俗-節慶種類」之無形文化資產。
「這片大海由我來保護!」 暑假一開始就有一群孩子參與蘭博舉辦的海洋保衛大作戰-解說員養成計畫的課程, 經過三天緊鑼密鼓的訓練,從認識海洋世界、了解海洋面臨的問題到解說技巧練習,小小解說員們無不拚盡全力,勇敢地朝向專業解說員之路邁進!
溼地就是一個博物館,「烏石港濕地公園」園區占地約14公頃,周邊蘊藏豐富生物相,園區出沒的鳥類經調查達62種,植物有160多種,歡迎大家一同探索烏石港濕地這座充滿生機的現地博物館。
一年一度的中元普渡即將到來,還記得高檯上華麗且壯觀的孤棧嗎?往年由頭城、礁溪境內的村里所製作而成,製作過程從取材到製作完成,須歷經數十個步驟。 今年蘭陽博物館邀請傳統工法的耆老,教授孤棧製作的實務,製作展示用孤棧,脫離祭典的禁忌,可以讓不同性別的人士參...
台灣的東部外海常有鯨豚在此活動,搭乘賞鯨船就有機會一睹牠們的海上英姿,但是近年來,我們不時可以看到鯨豚擱淺的新聞,可能因為汙染、誤食塑膠或是船舶的通運等各種原因影響牠們的健康,甚至威脅到牠們的生命。宜蘭國中小的小朋友們,在暑假期間成為鯨豚的最佳代言人!...
「棲蘭山檜木林」之林區海拔範圍從500公尺到2,800公尺,因受到地形與東北季風的影響,長年為雲霧所籠罩,是臺灣「霧林帶」森林的典型代表,極適合紅檜、臺灣扁柏等檜木林的生長,有著臺灣目前最大面積的原始檜木林,目前有保存歷代神木園區的許多檜木大樹景觀。
宜蘭擁有5、60家地方文化館,包括校園館、社區館、休閒農場、觀光工廠、文化資產館、博物館等,為深化宜蘭的國小學生鄉土教學課程,讓學生瞭解環境與生活的連結性與重要性。
4月至5月的初夏,蘭陽博物館選擇了四個不同的海岸作為淨灘培力的基地,包含頭城的外澳海灘、壯圍的廍後海灘、五結的利澤沙丘以及蘇澳的無尾港海邊,每次活動都有不少宜蘭的學校教師、企業單位甚至是外縣市的夥伴來參與,有些學員是第一次參加淨灘活動,有些則是經驗豐富...
「絲法自然展」是一個由日本京都染織藝術大師伊豆藏明彥(Akihiko Izukura)、紐約茶藝書畫家孫采華女士(Ines Sun),結合蘭陽博物館策展團隊共同跨國合作完成的生態藝術行動計畫。
春節系列活動-溫馨又充滿文學墨香的「墨舞蘭博─大師揮毫迎新春活動」,延續前2年以揮毫幫助弱勢團體的初衷,現場自由樂捐所得,將全數捐贈宜蘭聯勸基金會。
宜蘭擁有5、60家地方文化館,包括校園館、社區館、休閒農場、觀光工廠、文化資產館、博物館等,今年蘭陽博物館與多家館舍合作辦理宜蘭博物館家族環境教育與在地知識入校園活動。希望將本縣各館豐厚的特色,轉換為適合國小學童延伸的教學活動,讓宜蘭的孩子瞭解環境與生...
本館舉辦臺日論壇考古人才培育計畫,以當代博物館的考古展示及教育推廣為主題,藉此提升本館的考古展示及教育推廣專業能量,同時,邀請日本考古博物館館員以及國內考古專家學者、博物館等進行交流研討,引進日本校園考古教育的養成知識,增進考古教育環境經營之創意、動能...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宜蘭縣環境教育成果展,邀請您跟我們一起體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回顧環境教育的成長歷程,讓我們共同「環」抱收穫,持續增進成長,展望未來。
全國知名的「頭城搶孤」是頭城中元祭典的重要活動,也是目前具備國際能見度的宜蘭民間文化,其中「孤棧」是核心關鍵,孤棧的製作、運送、安置體現了地方工藝與在地認同,為了讓更多人深刻的瞭解、體驗與認識這項在地文化,蘭陽博物館在頭城中元祭典協會的支持與指導下,參...
講堂演講主題以宜蘭地方知識六大知識議題,包括蘭陽開拓、常民生活、水綠資源、農林產業、海洋漁業及地域風格,做為宜蘭地方知識講堂的主要探討議題方向。
培訓教育人員之海洋教育知能,從漁業、養殖業等海洋產業角度深度認識海洋相關議題,以達到永續海洋教育之種子教師培訓之目的。
「烏石港歷史劇場」課程擴增為適用於國中以上到成人,甚至親子的團體,並拉長為可進行半天至一天,結合現地觀察遊戲、自行車訪舊地的戶外行程。
頭城中元與搶孤不僅是一種社區儀式、一種歷史記憶,與搶孤密切相關的還有孤棚、孤棧等工藝技術。孤棚是搶孤活動中主要的硬體,也是競技的關鍵場域,頭城搶孤活動中的孤棚與孤棧,往往是眾人目光的焦點。高檯上華麗且壯觀的孤棧,是由頭城、礁溪境內的村里所製作而成,製作...
蘭博近年來進行藍染田野調查,發現宜蘭優美山林仍有茂盛大菁蹤跡,社區內存有傳統生產藍靛染料的菁礐遺址,在一次次的研究中,一點一滴地拼湊出宜蘭藍染產業昔日的興衰風貌。於是,我們將研究成果企劃出當期的「藍出於菁-宜蘭藍染特展」,期待分享此一友善與親密的藍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