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2期-臺灣與越南的春節差異

黃氏碧紅

越南熱鬧迎春的舞獅習俗。
越南熱鬧迎春的舞獅習俗。

關於過年的傳說,台灣有很多版本,相傳每到臘月三十晚上,有一隻張著血盆大口叫「年」的怪獸,會挨家挨戶跑,見人就吃,有一回鄰近一戶人家竹樓失火,發出劈哩啪啦的聲響,嚇得「年」逃回森林裡,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怕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兩邊,即是桃符,此後延伸為過年要貼對聯與放鞭炮的習俗。

 

越南沒有習慣使用過年(qua năm)這個稱呼,民間稱正月一日是 「Tết cả”」(大節日), 或是用漢-越字 「Tết nguyên đán」(元旦節)。雖然越南受到中國許多傳說故事的影響,但「過年」這個神話故事不流傳到越南,主要是故事解釋「過年」的這個名稱並不適合越南人的習慣。

春節習俗活動與禁忌

越南過年時有一句歌謠:

 

「Thịt mỡ, dưa hành, câu đối đỏ

 Nêu cao, tràng pháo, bánh chưng xanh」

 

意思是:「肥肉、醃蒜頭、紅春聯; 高招魂幡、鞭炮、綠粽子」。

 

歌謠裡的六個東西在過年時一定要有,每個都有其含義。

 

臺灣春節要過十五天,而越南只到初七,在越南有的家庭只過了初三就算是過年了。臺灣春節在除夕、初一、初二是過年最重要的日子,也保留最多傳統習俗的活動,從初一開始,一直到元宵節,由童謠就能窺見一二: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就睡到飽,初四每頓飽,初五隔開,初六挑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日,初十就有得吃,十一請女婿,十二女兒回來拜年,十三吃稀飯配芥菜,十四結燈彩,十五上元夜,十六拆燈棚。

 

而越南過年從正月一日到正月七日,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是特別重要的日子,在越南傳說裡,第一天造出雞,第二天有狗,第三天有豬,第四天有羊,第五天有牛,第六天生馬,第七天才有人,第八天有米,到第七天越南過年結束,亦是「開下節」的開始,「招魂幡」 (cây nêu)會被拿下去,人們開始正常種田種米。

除夕

越南的除夕和臺灣相同,兩地都是團圓聚餐的一天,為歡迎新的一年到來。臺灣除夕祭拜的對象是玉皇上帝、三界眾神、灶神、床母、地基主和祖先。在除夕當天子時拜天公及謝三界眾神,有的人家則是午前祭拜三界眾神,午後酬謝地基主等,或是在除夕夜傍晚前分別完成酬謝眾神明和祖先的「辭年」祭祀。

 

圍爐夜晚,長輩發紅包給晚輩,俗稱的發「壓歲錢」,如果晚輩已經成家或者有收入,也要回包長輩,拿到壓歲錢後,就能開始守歲。


除夕子時過後,臺灣人會去去廟宇拜拜,上香祈福,參加如搶頭香、新春點燈、過平安橋等活動。

 

越南除夕祭拜的對象:祖先、土地公與灶神。

 

臺灣清明掃墓在陽曆四月四日,在越南除夕就要去掃墓,目的是「歡迎祖先」回來過年。在除夕下午開始祭祀祖先與土地公的儀式,祭拜完祖先,家庭的香案不能停止燒香,所以常用盤香以維持較長的時間。

 


越南祭拜土地公的供品常常多一套紙做的衣服與帽子,是以答謝土地公一年來的幫助 ,祭品和拜祖先的相同,包括:檳榔、花、水果、香火、白米、鹽巴、白酒......。

越南祭拜土地公。
越南祭拜土地公。

 

越南相傳臘月廿三「送灶神」,在除夕晚上灶神和玉皇大帝報告完要回來,所以除夕是要歡迎灶神回來。臺灣十二月二十四日為送神日,二十五日為天神下降,正月初四日才是接神日。

 

越南人認為冬天時天地都進入睡眠,除夕夜晚燃放煙花、爆竹是要叫醒天地,鞭炮的聲音代表自然的雷聲,有打雷才有下雨,種田、作梗是需要雨水,更早之前還沒有煙花、爆竹的時候,人們用打鼓來當成春天的雷聲。

 

後來煙火、鞭炮使用越來越誇張,變成一種有錢人的休閒活動,造成很多意外,一九九四年後,越南政府禁止使用、購買、燃放煙花爆竹,以至於現在越南過年幾乎都看不到這個活動了。

折下的樹枝─「Hái lộc」採祿

除夕子時過後,大家開始去附近的廟裡祭拜,將折下的樹枝、樹芽帶回家,叫作Hái lộc(採祿),越南的樹芽(Lộc cây)和福祿(Phúc lộc)同音,越南人認為這些樹芽代表產生的意思,因此「採祿」便象徵在新的一年裡官運亨通、萬事如意,另一種方式是帶果品回來,亦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當作是在散福。

 

習俗來源是從雄王第三代傳來,傳說雄王的王子們都長大了,雄王想派他們去各地管理、教導人民做根,但王子們不想離開父母親,所以皇后建議他們用抽樹枝的方式,標記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目的地,雄王和王子們說:如果遇到不好的事,只要揮揮樹枝,不好的事和魔鬼就會被趕跑了,哪個王子上山,雄王就會給與雲和馬,哪位王子下海,雄王便賜他風與船。

 

越南人出行去「採祿」,需要選好時間、方向才能出門。最常採的是榕樹的枝,如果去佛廟會選廟裡最老的樹來採,選的樹枝要往東邊長,葉子乾淨,不被蟲子破壞才是好的「採祿」,還要注意有幾片葉子,如果是偶數對生意人而言是不幸運的象徵,相反地,若是準備結婚的人偶數便是吉利的選擇,帶回家後保留一年才可以丟掉。

 

有些人會去廟裡「享祿」,在廟裡供祭品完大家會點一把香,點完香帶回家插在祖先與土地公的香爐上。

採祿習俗。
採祿習俗。

「衝年喜」(Xông nhà)

在臺灣初一稱為「開正」、「賀正」,正月初一當天,家家戶戶都要早起舉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活動,不但要拜廳堂上的神明,連供桌上的祖先(俗稱公媽)都要一併準備菜碗祭祀。

 

越南有一句俗語「mồng một tết cha, mồng hai tết mẹ, mồng ba tết thầy」意思是「初一是婆家的節日、初二是娘家的節日、初三是老師的節日」,初一一定要回到婆家過年,一起團聚慶祝。

 

在臺灣除夕飯後有「插頭香」的習俗,誰能在廟裡搶先插在香爐就可以大發,越南則是「衝年喜」(Xông nhà),越南人十分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為「衝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拜托一位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衝年喜」,以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早期越南人相信過年的時候是土地神不在下界,因此不能動到土地,例如:作田、耕作或者去別人家拜訪,如果做那些事就會讓土地神生氣而帶來不好的運氣,後來才慢慢改變,初一過後就可以去別人拜年。

 

初一早上每戶人家要再一次祭拜祖先、土地公跟灶神,越南人稱做「正旦禮」(Lễ Chính Đán),是新年過後的第一次祭拜,祭品有五果盆、香花、紙錢、登、蠟燭、檳榔、酒、茶、粽子,另外有些家庭會用兩根甘蔗放在神桌兩邊代表給祖先的手杖。

祖先的手杖。
祖先的手杖。

送祖先

越南初三是教師節,那天會一起到老師家舉辦同學會或單純探訪,老師會準備紅包給學生們。越南一年有兩天是教師節分別是陽曆十一月二十日和農曆正月三日。

 

有的家庭會在初三舉辦送祖先回天庭的習俗,或者是在正月四、五、六、七日選一天。

 

燒紙節目的是祭拜祖先,也叫「送祖先」,初三或初四都有人舉辦,要將初一、二、三沒用完的紙錢、冥品全部燒掉,而如果是去年剛過世的親人必須得要另外燒,紙錢燒完後會撩幾滴酒上神桌,這樣祖先在陰阜才可以使用這些冥品,而「祖先的手杖」甘蔗也要圍過火爐,相傳祖先用甘蔗當挑子挑冥品回去,也當作武器抗爭想搶冥品的鬼魂野鬼,最後隨著燒紙節的團圓飯就代表著春節的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