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
期
2011.02月電子報
蘭陽博物
LANYANG MUSEUM E-NEWSLETTER
各期電子報
徵稿說明
聯絡我們
073期 - 2011.02月電子報內容
Feb.
2011
編
輯語
噶瑪蘭族是台灣平埔族中,少數還保留著語言、文化的民族,宜蘭這塊土地,深深刻劃著噶瑪蘭族的文化,隨著蘭博「探溯淇武蘭」特展在2010年12月揭幕,有更多人想要更深入了解噶瑪蘭人的生活面向,這一期的蘭博電子報,我們刊出邱秀蘭組長對於噶瑪蘭族的研究成果。
本
期主題
噶瑪蘭族的飲食
17世紀的蘭陽平原自然環境資源豐富,物種多樣,平原上的噶瑪蘭族,善用周遭的食物與資源,採食野菜,在林野間射鹿、獵山豬,在河海處鏢魚、撿蝦貝,閒暇時抽煙和雕刻,生活...
詳全文
文:邱秀蘭(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圖:莊雅惠
噶瑪蘭族的衣著
噶瑪蘭人在穿著上與多數南島民族一樣僅在下半身利用織成的樹皮來遮蔽,其材料則取自天然纖維或動物獸毛,材質粗糙而堅硬,染料取自天然植物。姚瑩在《東槎紀略》中形容最初見...
詳全文
文:邱秀蘭(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圖:莊雅惠
噶瑪蘭族的家屋
早期的噶瑪蘭族分布於蘭陽平原低濕的沼澤地,和沙丘西側的河流沿岸,其居住空間在《噶瑪蘭廳志》記:「其房屋則以大木鑿空倒覆為蓋,上下貼茅,撐以竹木,兩旁皆通小戶;前另...
詳全文
文:邱秀蘭(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圖:莊雅惠
噶瑪蘭族的交通
噶瑪蘭人是擅水的民族,操舟駕船是基本生活方式,船更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1875年(光緒元年)Taintor在宜蘭平原旅行,即注意到噶瑪蘭人不只在溪流與海岸採集、...
詳全文
文/圖:邱秀蘭(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噶瑪蘭族的編織
噶瑪蘭族和其他原住民族一樣,擅於利用大自然的材料做為各種生活行為所需,例如海邊的一棵林投樹割取葉子,去其刺,就可編製成裝糯米飯的殼子,作成qudibunbun;也...
詳全文
文/圖:邱秀蘭(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專
題文選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夜的精靈「小強」篇
對昆蟲不熟悉的人可能對「蜚蠊」這個名詞還不知他是什麼樣的昆蟲,但若說起「...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