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9期-蘭博脈動「宜蘭縣自然生態資源研究前期計畫」

陳子英  /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副教授

林銀河  /  私立真理大學副教授

許秀英  /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講師

張智欽  /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副教授

鄭永祥  /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副教授

陳素瓊  /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副教授

陳進傳  /  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教授

吳永華  /  電信局

鄒燦陽  /  環保局副局長

黃于玲  /  台灣大學博士班研究生

史密森博物館在做熱帶雨林的展示時,曾組了一個團隊遠赴熱帶雨林並結合當地之研究人員做了幾年的調查,將此等資料帶回館內,藉由展示小組的轉換平台,完成博物館有關熱帶雨林「真、善、美」的展示,反觀蘭陽地區在過去的自然研究,只集中於一些明星地點(如龜山島、福山、東北角及蘇澳沿海地區),山區之調查尚屬萌芽階段,距離如史密森博物館有詳細研究資訊做為基礎的展示仍有一段差距,本前期計劃,係將過去之研究資料彙整,並找出在展示所需,但尚未有初步調查之地區,以方便做進一步之研究。

 

本前期研究之主要目的有二項,一、是為第二階段蘭陽博物館開館後展示所需要的自然史調查計劃預做準備,並提出後續研究主題與內容之建議,並提出後續特展之主題;二、積極收集過去之自然史調查文獻,加以整理及分類,依「宜蘭數位博物館」資訊編制模式與規格建置數位化資料庫呈現研究資料,以供未來研究者及一般民眾查詢與參考之用。

一、前期計劃的項目

有關展示主題之討論及未來研究方向的探討,端賴一些過程,如1.野外之參訪:讓蘭博籌備處,設計人員及未來之研究團隊進行野外之實際參訪與討論,加深展示主題討論時之確切性,並讓設計人員及研究者之間做資訊之交換;2.文獻之整理:將過去之宜蘭縣自然及人文之資料做一搜集及系統化整理,供未來展示主題之參考、研究地點之選定及研究人員對宜蘭地區人文、自然之初步了解;3.網路自然史協會之設置:研究人員、蘭博籌備處及設計人員難得全體聚會,同時為了讓一些關心宜蘭博物館之社會人士一齊參與討論,可透過網路之虛擬自然史協會進行溝通;4.展示主題之討論:蘭陽博物館之展示屬於多元化,包含人文、自然、倫理之討論,在主要會議前可分梯次進行分項之小規模的討論;5.未來研究之討論:藉由展示主題之討論與文獻整理及野外之參訪,討論出未來之研究方向,此種研究係針對未來館方之展示為主,並將研究之方式格式化,以建立未來調查研究之基礎。

二、各項目之施行情形

野外參訪共分三梯次進行參訪:

1.蘭陽溪探源

2.多樣化的海岸(東北角海岸及蘭陽溪海岸)

3.由海上看宜蘭地區及赴龜山島參訪

 

參訪之目的在短期內實地了解生態系及地形的特色,並促進展示單位、研究團隊及設計者三者如下:在展示及爾後之研究上溝通及達成共識。計畫施行之項目及流程(如檔案下載)。

 

1.蘭陽溪的探源

主要參訪蘭陽溪上游之思源啞口轉播站的針闊葉林(圖1)、思源啞口的溪谷、鞍部闊葉林(圖2)及嘉蘭地區河川演替早期之台灣赤楊林。

 

左圖一為思源啞口附近之雲杉林/右圖二為思源啞口往下望(中海拔之闊葉林)。陳子英提供
左圖一為思源啞口附近之雲杉林/右圖二為思源啞口往下望(中海拔之闊葉林)。陳子英提供

 

2.多樣的海岸參訪:了解宜蘭海岸的生態多樣性

1)大地構造

台灣島以及蘭陽平原的形成。

蘭陽平原位於沖繩海槽的南端、琉球島弧的延伸。

 

2)海岸之地形分段

宜蘭縣位於台灣島的東北方,三面環山,只有東面瀕臨太平洋,其海岸北起石城里的大澳,南至南澳鄉澳花村的和平溪口,綿長約101公里。宜蘭縣海岸呈平滑而略凹入之弧形曲線,所呈現的地形約分三大段:

  • 由頭城鎮石城里的大澳至外澳里的北港口,是屬於礁溪斷層海岸。
  • 從頭城鎮外澳里的北港口至蘇澳鎮北方澳,是蘭陽沖積海岸。
  • 蘇澳鎮北方澳向南延伸至南澳鄉澳花村的和平溪口,是屬於蘇花斷層海岸。

 

3)宜蘭海岸的生態多樣性,植物的調查與解說,由於地形的變化,使的宜蘭的生物社會在海岸可切成三種不同的生物社會,由於植物可以當成指標,因此就以植物的分帶來介紹,其中:礁溪斷層海岸─由於雪山山脈為頁岩所構成之岩岸,地形較為平緩,形成許多平緩的海蝕平台或單面山或礫灘,這些地區由於頁岩所構成之海岸在岩隙間會保留一些雨水,因此適合一些樹木生長,如榕樹、山欖、海檬果、水黃皮等。但沙岸所特有的植物如馬鞍藤、老鼠荔、小海米、海米則較少,但整體而言由於岩岸有較多的縫隙適合高大的植物生長,因此植物種類與豐富度高於沙岸。

 

4蘭陽沖積海岸─屬於沈積形式的沙岸,主要由蘭陽溪及其支流宜蘭河、 冬山河沖積而成,全段從頭城鎮外澳里的北港口至蘇澳鎮北方澳。本區之植物屬沙岸植物, 多具防風定沙功用,可分為遮蔭喬木、灌叢植物、 多年生草本及藤蔓植物,夏日時節往往蔓生成一片綠的沙丘。灘砂因風積作用,常在濱線後方形成橫砂丘,與海濱平行成帶狀分佈,稱為砂丘帶。平行海岸排列的砂脊後方常常形成後背濕地。

 

沙丘前方主要由馬鞍藤及白茅等植物所構成,目前由於一些外來的入侵植物已大片的佔據宜蘭的沙岸及龜山島,如裂葉月見草。第二線則是由林投的灌叢所構成,在沙丘或第三線則為人工栽植的木麻黃防風林為主,部份地區的木麻黃森林中已有原生的植物長回來,如小葉桑、血桐、野桐、苦楝,尤其苦楝是當地主要的木本。

 

5蘇花斷層海岸……宜蘭海岸最南的一段, 從蘇澳鎮北方澳向南延伸至南澳鄉澳花村的和平溪口,屬於直線斷崖,這斷崖下有沙灘出現,寬50公尺~85公尺不等,高潮時直打海崖。由於斷崖常會形成小規模的地滑與崩塌,加上當地極為潮濕及面向東北方在冬季時東北季風之風壓高,因此有許多東北角的植物與崩塌地早期的植物分布在此,如臺灣赤楊、木苧麻、長葉苧麻、長梗紫麻及臺灣蘆竹等。

 

3.從海上看宜蘭海岸與龜山島之參訪

1)多樣化的海岸─由海上參觀宜蘭海岸

海邊代表性景觀的分佈地點體會各種海邊景觀,本次之漁船由烏石港出發經蘇澳外海至烏石鼻岬,中間可看見東北角之群山(圖3)、蘭陽平原及出海口及蘇花斷崖的南蘇澳山、烏石鼻岬(圖4)及東澳灣。

 

左圖三為海岸景觀─眺望東北角海邊/右圖四為海岸景觀─眺望烏石鼻。陳子英提供
左圖三為海岸景觀─眺望東北角海邊/右圖四為海岸景觀─眺望烏石鼻。陳子英提供

 

2)龜山島部份:(圖567

龜山島的植群分帶

受東北季風、人為開墾及造林所形成之植物社會

受東北季風影響下的風衝矮林及避風的山地背風森林(陳子英等 2002)受東北季風影響下全島呈現不同之植物社會,如強風下在龜頭及401高地之間的芒草叢在260公尺以上未受破壞之植物社會主要為風衝矮林,及在龜尾潭附近之森林,由於東北方被401高地所阻擋,森林冠層較高,形成山地背風森林。

由上至下依序為圖五海岸景觀─遠望烏石鼻/圖六龜山島之筆筒樹林與蒲葵林/圖七龜山島之龜尾潭。陳子英提供
由上至下依序為圖五海岸景觀─遠望烏石鼻/圖六龜山島之筆筒樹林與蒲葵林/圖七龜山島之龜尾潭。陳子英提供

三、宜蘭文獻資料之建置

宜蘭文獻的收集,資料收集的來源有中央圖書館遠距服務圖書系統進行資料庫的搜尋、各專業領域研究報告中已收集探討的文獻及各專業學者所提供與宜蘭相關的文獻。經由資料庫建置後,目前所收集的文獻總數約二千多筆,依照研究區域與研究類目來分類,所得到的結果如表一、表二所示。

 

其建置之欄位與說明如下:

 

1.姓名:

依序填入,如有二人以上,中間以”、 ”分開,欄位寬度為20字。

 

2.年代:

以西元為準,若為民國則轉成西元,欄位寬度為9字。

 

3.篇名:

該篇期刊或書或相關文獻等之名稱,包含主標題及副標題等,欄位寬度共50字。

 

4.卷期:

若該篇為期刊,則加入卷期之資料,卷期之資料一律改成阿拉伯數字填入,如第三卷第二期,則書寫為32),以節省空間,欄位寬度為16字。

 

5.頁碼:

為整篇文章或整本書之頁碼,或研究報告在期刊之起始與終止之頁碼,欄位寬度為12欄。

 

6.資料類別:

指資料之型態,可分成期刊論文、專書報告、日文資料、田野資料、文集報導、機關收藏物、研究專著等,欄位寬度為10字。

 

7.資料類目:

指資料之類目,依中國圖書分類之大項再針對所需之自然項目略加細分為:地球科學:地質學總論(350);生態學(367),微生物學(369)、植物地理學(375)、種子植物(376)、孢子植物(378);動物地理(385);無脊椎動物(386)、節肢動物(387)、哺乳類(389)、脊學動物:脊椎動物(388)、人類學總論及自然人類學(390391);農藝(432);園藝(435);森林(436);畜牧、漁獵、家畜(437);昆蟲學(438)、民族學(535)、民族志(536)、民族風俗(537)、民俗學(538)、民謠;傳說(539)、歷史學;史學(601)、地理學(609);臺灣史地(677);古器物;考古學;古物學(790)、系統考古學;史前古物(799);業餘遊玩;民俗藝術(999),欄位寬度為10字。

 

8.關鍵詞:

該篇文章的重要關鍵詞,關鍵詞可以35個,每個關鍵詞之間可以用”、 ”分開;欄位寬度為20字,本文中有中及英文資料。

 

9.研究區域:

研究之區域為全省但包含部份之宜蘭地區‚區域之研究,但包含宜蘭地區ƒ宜蘭地區。欄寬20字。

 

10.出版社:

專書或研究報告之出版社或機關,若該研究報告屬期刊論文,則不列出,欄位寬度20字。

 

11.摘要:

指該篇文章的要約或摘要,字數約300700字,欄位寬度700字。

 

12.備註:以上未列出之項目。

 

就宜蘭縣的文獻分析上來看,可由區域與類目來做說明:

1)就研究之區域而言:以龜山島、宜蘭市、蘭陽溪、員山鄉之福山植物園、蘇澳、南澳地區及太平山之研究最多,尤其是與宜蘭有關者為1330筆,然此包含整個宜蘭地區及宜蘭市;至於研究地點上以福山植物園的141篇為最多;龜山島的103篇次之,由研究報告的年代看來,都屬於最近30年間之報告為主。可見這二個區域為最近研究之熱點,至於太平山的71篇、南澳的71篇、蘭陽溪的63篇與蘇澳的59篇,其中太平山有許多屬於早期之研究,近期之研究較少,而南澳、蘇澳則多有地形、地質及原住民之研究,可說明研究方向之不同(表一)。

 

2)就研究之項目上以自然科學類、應用科學類之研究最多;至於各項目中以方志(277篇)、政治學總論(67篇)、教育號(54篇)、園藝(57篇)、森林(55篇)、脊椎動物(96篇)為最;這些反應過去宜蘭重視在地區的歷史、文學及政治上的研究,推其著者,在仰山文教基金會的推動下完成許多這類之研究,至於森林、園藝、脊椎動物之研究的增加可看出宜蘭地區生態環境的研究較多,尤其以福山植物園,參與長期生態研究計劃(LTER)下,研究之成果極多,為宜蘭地區之重點熱點,至於龜山島及其附近海域與蘇澳地區,近來從事漁業之研究亦有增加之趨勢,亦為另一個研究熱點(表二)。整體之文獻資料目前尚在建置中,未來之資料將列於蘭陽博物館網之名,供各界搜索。

宜蘭的鄉鎮來區分之研究區域統計表(如檔案下載)。

宜蘭地區以資料目區分之研究篇數統計表(如檔案下載(1~2))。

四、網路自然史協會的網路社群發展

網路自然史協會的建置,是一種網路社群(network communities)的應用,透過網際網路把本自然生態資源研究計畫的相關人員聚集在一起,並藉由一個自由交往的虛擬環境,使成員在社群裡持續互動,創造出相互信賴與彼此瞭解的氣氛,交換相關資源研究的想法及資訊、分享經驗及知識、建立彼此溝通的管道。

 

本系統已在宜蘭博物館家族網的網站上增列『宜蘭網路自然史學會』選項,其內容包括以下功能:

  • 宜蘭網路自然史學會簡介
  • 會員及相關人員管理
  • 自然史文獻資料
  • 生態資源研究討論區
  • 活動訊息報導
  • 網路新聞區
  • 大事記及
  • 虛擬辦公室。

 

1.宜蘭網路自然史學會簡介:

介紹『宜蘭網路自然史學會』的發展構想、理念、宗旨與目標。目前還在發展之中,未來將逐漸凝聚相關人員,共構發展方向與作法。

 

2.會員及相關人員管理:

網路訪客將透過會員登錄與管理的方式,提供不同等級的資訊存取服務。

 

3.自然史文獻資料:

自然史文獻資料是將相關自然生態資源研究的論述文獻典藏在資料庫中,讓授權會員將自己的新調查資料上傳至資料庫中,並提研究者、展示者及相關民眾,透過檢索功能,以最快速的方式搜尋宜蘭地區過去相關的研究文獻資訊。目前正將2700筆資料轉化入資料庫中,並隨時補充增加;供各界查詢。

 

4.生態資源研究討論區:(圖8

本討論區提供相關人員透過網路社群的建構,聚集在一起,創造出相互信賴與彼此瞭解的氣氛,交換相關資源研究的想法及資訊、分享經驗及知識、建立彼此溝通的管道。

圖八自然史調查討論區網頁。陳子英提供
圖八自然史調查討論區網頁。陳子英提供

5.活動訊息報導:

活動訊息報導區域則提供計畫主持人或專案管理人員,將相關自然生態資源研究的活動訊息,公告在網路上,讓計畫相關人員或有興趣的訪客,隨時獲得最新的活動資訊。

 

6.網路新聞區:

網路新聞則是剪貼各報章雜誌有關自然史相關的報導,儲存在資料庫之中,提供自然史相關新聞的報導記錄。

 

7.大事記:

大事記的功能是將本計畫或相關研究的重要記事,紀錄在資料庫中。

 

8.虛擬辦公室:

虛擬辦公室則提供相關會員一個訊息及資源交換的場所,所有會員必須經過身份確認才能進入此區域,存取本區所提供的資源。

 

目前,網站功能持續在建構發展之中,前述功能的應用將有助於本計畫相關工作的推展,使相關人員獲得迅速的資訊,協助資源調查研究工作的進行。

五、展示主題之討論

展示主題之討論,經由共同主持人、博物館籌備處及顧問與設計人員(吳庭筠、董子菱及吳亞權等三位)之討論,討論時間為五月及六月為初步討論、七月、八月及九月為內容之討論,今將主要場次討論之項目及議題約略簡述如下:

 

1.五、六月份之討論:

宜蘭博物館展示內容之自然生態資源先期研究

1)自然史調查資料庫格式之制定:

 

2)自然生態資源展示之調查計劃區分成長程與短程:

 

a.短程:針對3年後蘭陽博物館開館之展示所需。

 建議:以生態系為主之展示需求,並依宜蘭地區主要不同生態系為核心做為展示;

  • 中高海拔:思源啞口附近之闊葉林及檜木林(森林生態系)
  • 蘭陽溪:流域(河川生態系)
  • 低海拔之濕地:無尾港濕地生態系
  • 蘇澳附近:海岸及海洋生態系

 

b.長程:補足未來蘭陽博物館之自然生態資訊。

 

3)調查與相關人員之資料建檔

最後為成立小組並進行未來地區之參訪及未來展示項目之討論。

 

以上為暫訂請討論,另是否在調查上依區域需求組成不同之團隊,進行調查,並希望完成之地區能出自然生態解說手冊或生態步道導覽手冊。

 

2.七、八、九月份之討論:

會議主題:該計劃學者討論其研究計劃進程,並因應蘭博展示內容研商可能資料來源。蘭陽博物館展示研究地區及生物資源之相關研究項目;可參考之項目及地點:

 

1)針葉林生態系(含雲杉、鐵杉及冷杉林)

地點:四季-發徒山-南湖大山或太平山(鐵杉林)

 

2)檜木林生態系(溫帶的長壽森林)宜蘭的特色生態系

地點:邊吉岩山一帶

 

3)中海拔闊葉林(櫟林帶;暖溫帶及溫帶)

地點:思源啞口 

 

4)低海拔闊葉林(楠櫧林帶;亞熱帶)

地點:福山

 

5)宜蘭縣的濕地生態系(含不同之生態系)

地點:a.雙連埤b.各濕地生態系及蘭陽溪口

如神秘湖、崙埤池、棲蘭池、草埤、加羅湖群等,部份地區調查資料詳細,如神秘湖、草埤、加羅湖等,但部份湖沼目前資料尚待補充。

 

6)河口及沙岸生態系

 地點:東港(圖9

 

7)岩岸生態系

地點:北關(圖101112

 

8)濱溪生態系-演替早期森林(赤楊林)

地點:嘉蘭

 

9)觀音海岸保留區-南部陡崖生態系

 

10)海洋生態

a.潮間帶及河口域

地點:東北角一帶

b.近海洋生態系

地點:南方澳及東北角一帶

 

11)尚待補充之相關各生態系之地形、生態與資源資料

尚待填補之資料,如宜蘭地質、邊吉岩山之檜木林、四季林道到南湖大山、思源啞口、銅山山毛櫸、海洋資源、蘭陽溪。

 

12)可供特展之項目:

宜蘭的濕地鳥類資源,不同生態系之鳥類及鳥類在此扮演之角色。

地點:沿海濕地及相關各海拔生態系

資料尚待整理與部份地區之加強濕地(含濕地中之人文、節肢動物及植群)保育之發展

 

13)人文展示之研究

目前尚缺乏的有聚落中人使用水之經驗、東嶽廟繞境、各族群的主神、廟會及過火儀式、泰雅族的  境觀念、漁村與漁民的調查研究。

建議處理方式由蘭博籌備處與七觀國際有限公司共同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專家及學者。

由左至右依序為左上圖九東港海邊之林投灌叢與木麻黃人工林/左下圖十一北關之一線天(張智欽老師講解)/右上圖十北關附近張智欽老師講說地形/右下圖十二北關的地形一景。陳子英提供
由左至右依序為左上圖九東港海邊之林投灌叢與木麻黃人工林/左下圖十一北關之一線天(張智欽老師講解)/右上圖十北關附近張智欽老師講說地形/右下圖十二北關的地形一景。陳子英提供

六、蘭陽博物館未來研究調查之建議

博物館的研究調查有其輕重緩急,就自然與人文之展示上依研究之深淺程度之不同,大致上可分成完全研究清晰,了解其過程的白箱(white box)、略為了解其類型(pattern),但並未了解其過程(process)的灰箱(gray box)、及對該生態系之內容並不清楚的黑箱(black box);由於展示上係以全體的面向及抓出重點長景為主,對於目前尚是黑箱,但屬於展示所需者及屬於適合深入展示,但目前仍為灰箱者之生態系或區域建議列為未來第一年的研究,未來並由部份目前已有初步研究基礎的項目,做整合性的簡單研究,做為特展及解說教材之用。

 

由目前蘭博確立的研究大綱在初期的研究,建議集中在目前調查尚未清楚的地區,在自然部份如蘭陽溪中高海拔地區,如邊吉岩地區之檜木林、四季至南湖大山中途的中高海拔生態系及南澳南溪山毛櫸森林之生物基本資源調查及展示題材之拍攝。至於目前已有初步資料,同時可做為未來展示的山地溼地湖泊及平原、海岸溼地湖泊,則可進行整合性之研究;在人文部份,山地原住民檜木產業之變化、漁村及漁民的人文變遷及對海洋的態度及繞境的慶典及民俗禮儀皆可在第一年中做整合的研究。

 

除了以上研究調查之外,博物館資料可再加以重整,首先係將過去文獻之數值系統化處理,建立一套文獻可供檢索及調查資料可供查詢之系統,因此這些調查與研究資料在調查前宜統一研究表格及研究方法;未來此等調查資料方便數位入宜蘭之博物館資料庫中。

 

在生物的調查上建議調查之樣點之生物資料可依生物資源調查之方式,將調查樣區及生物調查資料記錄調查日期、調查地點的經緯度座標、調查所得生物之記錄學名與中名、調查所得之時間、調查人之姓名及身份證字號等。

 

若未來將此等調查之資料累計至一定程度與縣政府目前重點發展方向的地理資訊系統相結合,套上時間及空間尺度的變化,可增加展示上的說服力。

 

至於第二階段之研究,可針對不同之生態系逐步由海岸溼地及生態系經由平原、低海拔、中海拔擴及高海拔,並由蘭陽溪及東北角地區擴及南溪及宜蘭縣的和平溪。

 

  未來如平原與海岸之研究上,可確立海岸或平原之研究大綱,建議在自然部分有海洋的生物、潮間帶生物、海岸濕地的底棲生物及鳥類族群、海岸的生態系,包括動物、植物組成等範圍。山地則以宜蘭近內的山地湖泊植群及昆蟲為調查重點。人文部分,包含噶瑪蘭人對海洋的態度、沿海濕地變遷對人文、經濟的影響,以及宜蘭養鴨產業的歷史。這些資料皆可加入蘭博未來之文獻與地理資訊資料庫中,一方面除可做為推廣教育之手冊外,另可充實未來之展示內容。

七、結語

宜蘭文獻資料庫的整理與網路化,一方面可了解自然資源類型的研究趨勢及宜蘭地區研究之孔隙地區或研究上尚屬缺如的自然資源類型;同時在未來亦可供民眾與研究人員查詢相關資訊之用。

 

在目前忙碌的社會中,涵及一群人發揮團體的智慧,共同思考展示的研究與想法,是不容易的事,網路自然史協會的建置,是一種網路社群的應用,透過網際網路把蘭陽博物館展示與研究的相關人員,聚集在一起,並藉由一個自由交往的虛擬環境,使成員在社群裡持續互動,創造出彼此溝通的管道,交換相關資源研究的想法及資訊並分享經驗及知識。相信未來架設後在研究或展示相關議題啟動後吸引更多的虛擬會友加入討論。

 

台灣地區的自然史調查,在日據時代曾有一段蓬勃發展的時期,光復後至20年前礙於經費及研究重點的考量,研究只於一些明星地點及項目,宜蘭地區也不免於此種困窘,未來蘭陽博物館成立的展示上,係以全區之特色為考量,針對目前尚未有簡單調查資料的地區,如銅山地區之山毛櫸林、邊吉岩山地區之檜木林及四季至南湖大山中途之中高海拔地區,此等展示之黑箱應加速簡單基本資料之調查,而部分之整合性研究屬於灰箱者,如漁村及漁民的人文變遷等相關之議題,則為下一步之重點

參考文獻

陳子英、林銀河、許秀英、張智欽、鄭永祥、陳素瓊、陳進傳、吳永華、鄒燦陽、黃于玲 

2002  宜蘭縣自然生態資源研究前期計畫成果報告書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43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