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0期-博物館視野「奇妙的考古世界等你來探索」

楊淑玲  /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研究助理

Discovery頻道的節目中,常常可以聽到「你今天發現了什麼?」,這其實並不只是一句廣告詞,它對於探究包羅萬象的宇宙很有用。發現新奇的事物可以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進而探究宇宙世界的神奇奧秘。古生物、考古、歷史、地理、天文等各種學問,都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從過去到未來的種種演變,其中古生物學、考古學和歷史學這三大學門研究的主題,都是和古代相關的事物,而在這三者之中,又以考古學研究的資料最廣泛。

如何將考古學的概念介紹到中小學

很多人時常會問考古學是什麼?一般人的印象中只知道它是大學的科目,懂得人很少,中小學童並沒有機會在課堂上學習到什麼是考古,而家長和老師在缺乏考古學知識的情形下,也可能破壞對於考古學的興趣和喪失教學的自信心。

 

然而,就在台灣決定籌設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以後,這座負責保存、研究、維護及推廣國家史前文化資產的考古博物館,面臨了最大的挑戰,在博物館裏的工作人員不禁要問:學生對考古學是不懂?還是真的毫無興趣?於是博物館人員透過學校課程的了解,進一步確認中小學童對考古學是相當陌生的,一來因為考古學並不被列入正規課程內,二來是一般人都將考古學看作是一門相當冷門的學問,抹煞中小學童學習的機會,這也就難怪中小學童根本無從得知自己對考古學是否有興趣?正因為如此,博物館人員假設中小學童一旦接觸考古學,可能會產生熱烈的反應,進而提高對考古學的興趣,達到古蹟維護和古物保存的教育意義。這樣的想法,讓博物館人員深刻感受到考古小尖兵的重要,由博物館來進行散播種子的工作,也就成為史前館規畫工作相當重要的一環。

 

史前館包括了本館和卑南文化公園兩處基地,本館為博物館主體,透過精心設計的展示,傳達台灣自然史、台灣史前史和台灣南島民族的精髓。而卑南文化公園則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基地本身就是卑南遺址的一部分,除了有卑南遺址和卑南文化的展示外,最特別的是在遺址現場規畫了考古發掘中展示,展現現地發掘的成果。公園的規畫不但具有學術研究的目的,同時提供遊客參觀並獲取知識,此外也兼具了遊憩和文化休閒的功能。最值得一提的是,活生生的考古學教材加上史前生活的體驗,皆是其它公園無法提供的經驗。

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發掘中展示。楊淑玲提供
卑南文化公園考古現場發掘中展示。楊淑玲提供

 

這樣的規畫在卑南文化公園局部開放以後,引起遊客高度的參觀興趣,公園也因而成為東部知名的觀光景點。遊客來到公園,在考古現場可以親眼目睹珍貴的史前遺物出土,享受一場豐盛的史前文化之旅,不必千里迢迢到國外,也能夠達到古蹟觀光的目的。但是,對「外行」的中小學童而言,由於缺乏考古概念,所以他們在觀看考古現場的挖掘作業時,大多是看熱鬧而不是看門道,不僅參觀效果不大,而且也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為了讓中小學童認識考古的內涵,博物館人員希望運用「參與式的展示」,讓中小學童可以動手體驗,因而有了學習教室的初步規畫構想,希望中小學童對考古學概念有所認識。

 

對中小學童而言,考古學的概念也許太難了,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中小學童從小即對偵探、尋寶等等活動感到興趣,而考古學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知道如何發掘器物,這種挖掘器物的過程,就好像是尋找寶藏一樣,十分具有吸引力,中小學童不也可以將自己變成一個像考古學家的科學偵探?另外中小學童在家裏經常會發現一些舊東西,引發他們去研究如何利用這些舊東西,這樣的作法,其實就像是考古學家如何從人們遺留下來的東西,重建人們的生活,對啟發中小學童的考古學概念是有幫助的。由此可知,在生活中就可以發現許許多多的考古學。不過,如果要真正第一手接觸考古學,那不妨到史前館本館和其附屬的卑南文化公園走一趟,滿足一下對考古的好奇。

 

在卑南文化公園裏,考古學家的挖掘工作,以及地底露出的史前珍寶,真實地展現在中小學童的眼前。然而,他們雖然知道這些珍寶都是考古學家辛苦挖出來的,但是他們對於考古學家的工作卻可能僅止於一知半解的程度。基於此,我們希望以「考古學家做些什麼」的學習活動來加強考古學概念。

學習教室的設計規畫

學習教室位於遊客服務中心展示廳的後方,原是一間特展室,面積僅約十坪。筆者負責規畫學習教室的活動主題和內容,委由邱千容小姐進行細部設計。筆者曾經從事考古遺址的發掘工作,並曾參訪英國約克市,對約維克維京中心(Jorvik Viking Centre)和考古資源中心(Archaeological Resource Centre)甚表讚賞,它們是約克考古基金會(York Archaeological Trust)推動考古教育相當成功的案例。約維克維京中心以時光列車的方式,吸引大量遊客參觀,是相當具有創意的考古展示。而考古資源中心則像是考古學家的工作室,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在考古資源中心內,不但可以摸得到考古發掘出土的古物,而且也可以像古代維京人一樣紡線和編織,考古學是一項專業工作的觀念,隨著動手體驗的學習過程,而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有趣的是,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習如何解開考古線索,回答許多不為人知的古代謎題。約克考古基金會從1972年成立至今,雖然現代建設同時帶來大量的破壞,但該團隊的工作一直和時間在賽跑,不僅完成了多項考古研究計畫,而且還持續不斷地推動各種考古推廣教育、古物保存及遺址保護的工作。

左圖為英國考古資源中心考古遺物分類活動/右圖為英國約維克維京中心演示維京人防線的情景。楊淑玲提供
左圖為英國考古資源中心考古遺物分類活動/右圖為英國約維克維京中心演示維京人防線的情景。楊淑玲提供

 

在參訪英國之後,筆者深深感受台灣的考古學,只重學術研究不重考古推廣教育的風氣,導致一般人對文化遺產的認識不夠,這也使得文化遺產的保存維護工作難以推展。

 

英國的參訪經驗,讓筆者深深體會考古推廣教育的重要,而這也是史前館的社教功能之一,學習教室的規畫是一項嚐試。如何將考古學變有趣,讓來到學習教室的學童,可以透過動手體驗的方式,探索什麼是考古,是規畫設計上的一大考驗。學習教室的內容和參觀方式不同於一般傳統的展示,而較偏向於參與型展示,所以規畫時就包括了內容、活動方式和學習護照的整體性包裝設計。

內容

學習教室陶器拼圖活動。楊淑玲提供
學習教室陶器拼圖活動。楊淑玲提供

學習教室的活動,呈現活潑多元的室內考古工作,利用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設計一些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考古活動,例如:

  • 分辨石器、考古遺物分類、分辨生活工具
  • 陶器拼圖
  • 驚奇箱
  • 辨識骨頭
  • 放大找一找
  • 看一看考古發掘
  • 史前人吃什麼
  • 卑南國探險
  • 電腦登錄考古遺物
  • 拓印陶器紋飾

 

這些單元不但使用模型器材,而且也有電腦互動的遊戲。而最特別的是,考古遺物大多十分珍貴,不容許被毀損,所以只能用仿製的的考古遺物做為輔助教材。這項高難度的工作,幸而有國內複製專家潘常武先生的協助,依照真實文物仿製而成的石器或陶器,幾乎和原物一模一樣,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學習教室的活動外,另外利用遊客中心半戶外伸展陽台,規畫了二個考古發掘探坑,模擬室外的考古田野工作。由學童親自充當考古學家,探索考古發掘的過程,操作各種考古工具及儀器,從中體會考古發現的樂趣,學童藉此也可以培養挖掘遺物的正確方法,進而得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

教育對象和活動方式

學習教室是為學童而設計,所以服務對象以七到十五歲的中小學生為主,一般民眾也可以親子團體的方式參加。為了有效運用學習教室的資源,週二至週五的非假日時段,僅提供學校團體免費預約使用,預約申請表可至史前館網站下載。週六和週日的假日時段,則提供前來公園參觀的兒童及其家長使用,凡親子團體均可於遊客中心服務台現場報名,參加假日親子列車活動,場次及時間如下:第一場,上午9:30。第二場,上午11:00。第三場,下午2:00。第四場,下午3:30。學習教室分為視聽區、模擬操作區和電腦互動多媒體區。因學習教室的空間不大,所以參加的學員以三十人為限。

 

活動方式由教育人員安排,先到視聽區觀看影片,然後分組進行學習教室的活動和半戶外的考古發掘活動。

學習護照

在新奇而令人興奮的考古探索活動中,必須通過一站又一站的關卡,所以學童們在參加學習教室的活動時,教育人員會當場發送一本學習護照,協助學童展開不斷發現的旅程。學習護照可以幫助學童做什麼?

 

—提供探索的途徑

—維持注意力

—吸引中小學童積極參與

—和中小學童所要尋找的資訊連結

—幫助學童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深入觀察

—在學習活動完畢後,寫下問題,和同學們相互討論,以進一步作深入地研究

 

更重要的是,學習護照能幫助學童獨立並有創造性地利用學習教室,使學童們可以養成正確的學習模式而終生受用不盡。

考古探索學習護照。楊淑玲提供
考古探索學習護照。楊淑玲提供

結語

台灣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不計其數,但是,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當前各博物館的環境、設備及教育活動的質與量,所以參觀博物館時,大多不是抱持著學習的心態而來。有些博物館雖然以學校和家庭作為目標觀眾,在博物館內成立可以動手做和親身體驗的科學中心或探索室,但它們通常只是博物館的一小部分,位在偏僻的一角,致使它們的學習功能無法彰顯。

 

然而事實上,不管是科學中心或者是探索室,都是專門為成人和小孩設立的學習場所,它們除了可以為小孩帶來歡樂的學習氣氛外,還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提高學習的興趣,為博物館的參觀提昇品質並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很感謝蘭陽博物如此用心,策畫這樣的專題,讓許多學童能更深入了解博物館好玩的地方,有一天,當他們走入博物館,這些場所將成為他們探索學習的好地方。

參考文獻

夏麗芳、楊淑玲  1997 

展示技術及考古學推廣教育研習報告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出國考察報告

 

黃國恩  1999 

考古學習教室  文化驛站—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通訊第八期  19-21

 

楊淑玲  2002 

卑南文化公園的考古教育活動  文化驛站—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通訊第十二期  5-11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