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9期-家族館采風「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如何扮演博物館教育推廣的角色?」

黃淑瑩  /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常務理事

200159日,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正式成立,其組織章程中明訂「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為推動本縣博物館事業之發展,整合博物館資源,以保存維護地方文化及自然資產為宗旨。」當中,「保存維護地方文化及自然資產」是最終目的,而過程則必須是「推動本縣博物館事業之發展,整合博物館資源」,要討論協會在博物館教育推廣方面的表現與展望,應該用此目標與過程來作為衡量標準。

教育宗旨:認識宜蘭,愛鄉護土

首先,我們得談談協會推動博物館教育的宗旨為何。例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該館各項教育活動的規劃,均以提高全民的科技素養為主要宗旨,因此,舉凡生活周遭可能接觸到的各種應用科技,不論是現代或古代、傳統或尖端,都是他們辦理教育活動的學習內容。由於協會內部並未對博物館教育宗旨有過正式的討論或宣示,對照組織章程所示,我個人認為協會規劃的教育活動,應以「認識宜蘭,愛鄉護土」為出發點,藉此描述出博物館家族之教育推廣藍圖,讓更多人認識宜蘭的文化及自然資源,並且激發守護這塊土地的熱情。

 

然而,「認識宜蘭,愛鄉護土」畢竟還只是抽象的目標,就如同說要維護文化資產,它可以是保存文物或修復文物,可以是文史研究或社會詮釋,發展重點偏向哪方面,應該有具體的方案。

 

具體方案的提出,則需要考慮協會的發展策略。協會既以「宜蘭縣博物館家族」為名,故有家族才有協會之存在,協會的宗旨是一定的,但是家族成員卻可能隨著時間或其他因素而變動,每一個家族館都是其中一塊拼圖,缺一未必不可,只是拼出的圖形有所不同。這是擬定協會發展策略的基本立場,也是家族館必須學習去理解和接受的現實。

協會扮演何種角色?

觀諸目前家族館(準)成員的類型,依經營者特性可分為「公部門」、「社區型」、「學校型」及「民間經營」,內涵則囊括傳統戲劇、鄉土史料中心、藝術創作、社區營造、生態保育、經濟產業、社會政治,以及特定主題如荷花、螃蟹、蜜蜂、雉科鳥類、珊瑚、獅子、鴨子、水草、風箏等等。

 

我們要問的是,這些家族館如何做以及做過哪些教育活動?而協會又做了什麼?當中有沒有明確的目標來貫徹,真正發揮整合博物館資源之效?

 

筆者手中雖無掌握具體調查資料,但粗淺地看來,家族館對教育活動的辦理顯然十分匱乏,公部門館在資源較充足的情況下,尚有能力辦理研習等推廣活動,非公部門館則受限於人力、物力,往往連基本的營運問題都自顧不暇,哪有餘力從事博物館教育的服務工作。

 

在這種家族館大都「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下,協會該扮演何種角色的探討就愈發重要。

 

我們嘗試從協會辦過的教育活動來看,大抵有:教育人員利用博物館研習營(90.05.16 ~ 90.05.17)、教師社區博物館教育巡禮活動(90.06 ~ 90.08)、連江縣文化義工再造研習(90.08.22 ~ 90.08.24)、學童參觀宜蘭博物館家族活動(90.09 ~ 90.12)、博物館教育種子教師研習計畫(90.09 ~ 90.12)、博物館與地方文化資產保存行銷研習營(89.10.19 ~ 89.10.21)、青少年歷史建築巡禮夏令營(91.07 ~ 91.08)、民俗技藝種子教師研習計畫(91.09 ~ 91.12)以及數梯次的宜蘭縣社區文化之旅等,可以看出,協會企圖藉學校與博物館的結合來推動博物館教育,不過預期目標與成果效益間的落差,尚待進一步的檢討。

推動博物館教育的仲介者

博物館服務的對象通常是不分年齡,照理說,其教育活動的規劃應包含各種不同深度與廣度,以期服務能遍及全民。博物館教育活動涉及的「人」,除了服務對象外,還包括教育工作者、博物館工作(經營)者以及博物館專業者,而協會的角色應該是居間串連、協調,甚至提供行政支援及協助輔導的仲介者,是一個管道、機會跟橋樑。

 

協會作為一個仲介者的功能是必要的。當我們用博物館四大目標「典藏、展示、研究、教育」來檢視各家族館時,不得不承認的是,除了幾個較具規模的公家館外,其餘的「博物館專業」普遍不足,本人就曾遭遇外縣市友人實地參訪過後提出質疑:「XXX怎麼也能列入博物館家族中?實在讓人對宜蘭感到失望!」,也曾聽人批評說:「宜蘭的民眾都沒有去博物館參觀的習慣!」,問題是:宜蘭哪裡有像樣的博物館,而且能夠與服務對象建立長期的互動關係,讓他們有去參觀的習慣?

對協會博物館教育方案之建議

至此,協會現階段的博物館教育方案該如何擬定,思考的方向便越來越清楚。我在此提出兩點建議供大家參考,第一是強化家族館基礎,充實資料庫,第二是參與社區營造工作,互助共榮。

 

一、強化家族館基礎,充實資料庫

做好基礎資料的調查與研究,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責,無論是地方文史、自然生態或任何特定主題,調查研究的成果一方面是最基本的館藏內容,同時也是塑造每個館展示、營運風格的素材,更可以作為鄉土教學的重要資料。缺乏這些底層的土壤,如何「播種傳薪、種樹成林」呢?

 

協會應該建立一個體檢家族館的機制,發展出一套評定標準,輔以積極介入方式,要求家族館在所屬領域內推動各項資源調查工作,建立一個「認識宜蘭」的大資料庫,甚至協會本身也應該掌握宜蘭社會發展及文化需求之資料,以期能結合博物館專業者之協助,將這些資料轉化成精緻的博物館內涵,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長期目標則能夠帶動宜蘭的博物館事業。

 

二、參與社區營造工作,互助共榮

其實,現今家族館有體質不良的問題,泰半的原因是因為當初號召大家加入家族行列時,「博物館專業」並非主要的考量因素,反倒是願意集眾人之力為這塊土地做一點事的熱情,凝聚了這個大家族。易言之,迥異於傳統制式博物館,發自草根的民間力量,正是我們最大的本錢,不應該忘記。

 

說實話,要和外縣市比較宜蘭所擁有的各項博物館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我們絕對不是一塊「沃土」,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我認為應該先走入社區,透過社區營造的過程,將「認識宜蘭,愛鄉護土」的宗旨和根基,結實地紮在宜蘭各處。

 

提出這樣的操作策略,想必會引起一些博物館專業者的質疑,在我看來,協會需要的是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及階段性的任務目標,並且選擇適當的操作手法。從家族成立、協會創立到目前為止,「博物館專業」似乎不是我們追求的重點,甚至協會本身就是非專業的,只要目標清楚,方向正確,無須自限於博物館的框框之內,況且,不也有人云: 「凝聚社區力量是博物館的新時代任務,博物館參與當地社區營造工作,是社區、居民、博物館共生存的作法。」(黃世輝、張賽青,2001

 

宜蘭被山海環繞的特殊地理環境,地方不大,資源不多,因為小且獨特,它的整體表現卻較容易在台灣的發展座標中被突出。不可諱言,宜蘭博物館家族的成立受到中央正府的肯定,讓其他縣市紛紛仿效,協會的表現與成敗更加動見觀瞻。面對自我期許和外界期待的壓力,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能夠謹慎思考,大膽去做,才能為協會、家族館和宜蘭的文化發展走出一片新天地。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