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1期-家族館采風「我們都是一家人」-傾聽家族館的聲音

林玟君  /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助理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自200159日正式成立以來,至今已堂堂邁入第三個年頭。正如一個屋簷下的兄弟姊妹,有著不同的個性,出外各自打拼,但一提起家,還是同一條心,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就是這樣一個大家庭。性質各異的家族館,平時打拼的目標也許南轅北轍,但最終會集結在「蘭陽是一座博物館」這樣一個夢想上。回顧過去這二年的草創階段,協會與家族成員們在摸索與學習之中一路走來。面對著這些異質性頗高的家族成員們不同的需求與成長步伐,如何一面對內協助增強各館的體質,一面建立與各家族館之間的協調溝通平台,並同時對外拓展整體行銷網絡,是每個家族成員對協會的殷殷企盼。

 

此次,適逢協會成立兩週年,特地專訪了幾個家族館,其中包含社區類家族館的「白米木屐村」、產業類家族館的「甲子蘭酒文物館」、藝術類家族館的「珊瑚法界」、隸屬公部門的「台灣戲劇館」、以及甫於2001年成立的「蜂采館」,以傾聽在這兩年中,家族館與協會及其他各館間的伙伴互動關係,以及他們的成長心情點滴。

白米木屐村

如果有人想要在短時間裡認識宜蘭,走一趟白米社區將是一條很好的捷徑。人稱後山的宜蘭,本是世人眼中的化外之地,因為堅持「環保、文化、觀光、資訊」四大立縣目標,而成為全台灣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深受工業污染之苦的白米社區,居民憑藉著一股傻勁,單純的想讓居住環境有所改善,提不出什麼高瞻遠矚的計畫,便依循這樣的理念,沒想到竟也走出自己的路。

 

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瑞木說,白米木屐村的經營運作,完全是以社區營造的方式在進行,靠的是大家的熱情和對社區的向心力,居民壓根兒沒想過「木屐村」會和「博物館」扯上關係。但呂理政老師告訴他們,博物館可以是貼近生活的,正如白米社區一直以來在做木屐的推廣、教育以及展示等工作,就是為了讓更多人體認到木屐是一種生活文化,想要將木屐帶到更多人的生活當中,讓他們有機會能夠體驗、親近,而這也正是博物館的功能之一。居民們這才瞭解,原來白米木屐村早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博物館。

 

200159日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成立大會,特別選在白米社區辦理,顯見白米社區所受到的肯定。就白米而言,協會的成立,林瑞木認為是家族之間進行策略聯盟一個很好的機制,透過協會以達到互補、共享的效果,例如某些家族館可能在行銷方面比較在行,就可以分享經驗和操作方法給其他家族館參考,畢竟既然是一個家族協會,就不能只想自己好就好,應該設法讓大家都獲得成長、獲得好處,這樣才有意義。正如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的辦理,也是需要縣內相關產業、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才有可能一年比一年更盛大,並非只是活動內容吸引人就可以達到如此成效。

 

林瑞木表示,縣內博物館家族有歷史人文、藝術典藏、生態休閒、產業新象、校園采風、社區營造等六種不同型態,如何進行資源的整合即是一項大工程,以協會現有的人力、物力,實在無法面面俱到、照顧到每個家族成員。所以各家族應該要有所體認,即加入協會並非要從協會獲取資源,而是大家互相合作,魚幫水、水幫魚,協會沒有義務提供家族館各項所需的協助,大部分的時候,家族館還是得靠自己,要自己動起來。以白米社區而言,就在去(2002)年自行串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珊瑚法界、碧涵軒鳥園、蘇澳冷泉等景點,策劃文化之旅,帶領遊客體驗蘇澳地區豐富多樣的漁村風情。

 

談到對協會的建議,林瑞木認為理監事對組織的瞭解需要再加強,另外推動業務的效率也有努力的空間,理監事應是扮演協會和家族溝通的角色,並將自己定位成一位永遠的學習者,虛心接受其他不同的意見。至於協會本身也應該調整角度,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家族館奉獻、配合。

 

SARS來襲,2003宜蘭國際童玩節也因此宣布停辦,銳減的遊客,讓許多家族館開始憂心營運問題,甚至暫時停止對外開放,白米木屐館前遊覽車一輛接著一輛的盛況也不復見。但是,林瑞木並不擔心,反而認為這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好機會,讓工作人員可以喘口氣,同時改善現有的硬體設施,也為計畫中的「木屐形象館」好好催生。

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瑞木勾勒出「木屐形象館」的發展遠景。林玟君提供
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瑞木勾勒出「木屐形象館」的發展遠景。林玟君提供

甲子蘭酒文物館

由宜蘭酒廠舊倉庫所改建的「甲子蘭酒文物館」,開館營運四年多以來,已成為遊客造訪宜蘭的重要旅遊點,更是各級學校校外教學的學習場所。當初專責「甲子蘭酒文物館」籌設規劃的酒廠員工李銘灶,剛剛卸下第一屆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理事的職務,對於協會與各家族館之間的互動,他有兩種不同的觀察角度。

 

李銘灶回憶起宜蘭縣博物館家族草創初期,許多家族館都還在摸索階段,亟需包裝、行銷、解說、推廣等各方面的教育與協助,當時,呂理政老師帶著家族館研習、互訪,以及協助印製書籍文宣的作法,對家族館的幫助很大。然而,在協會正式成立之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可否認的,部分家族館開始出現本位主義的觀念,像是協會辦理活動,對於參觀路線的安排、會場的選擇等等,家族成員之間雖然表面上仍是維持君子互動,但實際上卻是彼此暗中較勁。

 

不過,就「甲子蘭酒文物館」來說,由於是公家單位,已經自有一套經營之道,相較其他一些必須自負盈虧的家族館,比較沒有營運上的壓力,所以並不期待加入協會能因此增加參觀人潮或是收入,反而是希望能夠提供家族館「整體行銷」方面的協助,畢竟這並非酒廠的專業,再者單打獨鬥的力量遠不及整體行銷企畫包裝,對於外來遊客也可以方便取得旅遊資訊。

 

站在理事的角度,李銘灶說,他當然瞭解協會正如部分家族館,也有經費方面的壓力,所以必須承接計畫案以維持運作。所以,他建議成立類似企畫委員會的機構專責處理接案工作,除了可以支援秘書處不足的人力,也可以做到把關的工作,選擇和協會本身性質相近的計畫案來做,而非為了爭取經費來者不拒。更重要的是,如此就可以減少為了計畫案的執行而忽略其他事務。

 

站在家族館的角度,也許認為協會應該肩負資源整合、協助營運等功能,但實際上也不能凡事仰賴協會,在協會力有未逮之處,各館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李銘灶強調,像是目前在白米社區也可以吃到宜蘭酒廠的枝仔冰,而在甲子蘭酒文物館內也可以獲取其他家族館的相關文宣資訊,這樣的互相連結即是憑藉著各館之間自發性的合作,如此才會讓人有同是一個「家族」的感覺,存在著兄弟情誼,否則,各家族之間或是協會和家族之間,似乎僅止於名義上存在連結的關係。

「甲子蘭酒文物館」的重要催生者─李銘灶先生。林玟君提供
「甲子蘭酒文物館」的重要催生者─李銘灶先生。林玟君提供

珊瑚法界

根據統計,台灣珊瑚產量佔全世界80%,南方澳更一度成為珊瑚的集散地,全盛時期有多達四百餘艘的採珊瑚船。但是美麗的珊瑚在採收之後,成批的被運往大陸或是外銷歐美,在原產地卻什麼也沒有留下。

 

二十九年前的某一天,做豆腐的南方澳居民賴榮興看到珊瑚被一車一車運往外地,心裡直覺應該要為台灣留下些什麼,就是這個念頭讓他轉而投入珊瑚產業,盡己所能的保留這些海洋瑰寶。賴榮興利用開設珊瑚加工廠的機會,留下珊瑚材料,同時鑽研雕刻技法,將珊瑚提升到藝術境界,更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工作室主任王惠民的協助之下,成立「珊瑚法界」藝術館,為南方澳的珊瑚產業留下見證,也讓國人可以親眼目睹珊瑚之美。

 

館長賴榮興表示,當初王惠民主任鼓勵他結合住家與展示空間,設立家庭式的珊瑚博物館,但他覺得「博物館」三個字太沈重,又給人有距離感,所以並未接受,後來王主任不斷跟他溝通,同時介紹國外各種不同形式的博物館,這時「博物館」不再遙不可及,現在更是已經成為家庭和生活的一部份。

 

「珊瑚法界」自民國八十八年開館以來,賴館長指出,不可諱言,在營運上的確面臨不少問題,像是行銷、包裝等等,而這也是大部分私人博物館較弱的一環。雖然在早在協會成立之前,就一路跟著呂理政老師安排的研習課程從頭學習博物館相關概念,但效果就只限於吸收,畢竟那些理論要能真正運用,仍是與現實有一大段落差。所以在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成立之後,最大的期望即是能獲得行銷方面的協助。

 

此外,加入家族協會讓他有機會認識一群同樣有著「牛脾氣」的伙伴,他說就是因為「九怪」(台語)的個性,才能有所堅持,像他堅持珊瑚的保存,碧涵軒園主張漢欽堅持雉科鳥類的保育,一起為南方澳、甚至為台灣留下一點別的地方所沒有的特色,要不,當產業紛紛外移大陸,台灣要留下什麼給後代子孫?而且,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一起為著理想共同打拼,也比單打獨鬥要來得有力量多了。

 

就在「珊瑚法界」經營瓶頸尚未突破,又一時無法獲得外界奧援之際,賴館長倒也沒有因此就困坐愁城,他反而另尋出路,開始辦起了社區報-「南風澳」,而且投注其中的心力不亞於珊瑚保存。賴館長說這份社區報,走的是溫馨路線,以關心地方為出發點,雖然有點不務正業,同時可能因為沒有稿費的對外邀稿而欠下人情債,但他認為,地方文史的紀錄和調查,也是博物館功能的一部份,方向雖然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

       

說到對協會的建議,賴館長期許協會的運作能夠更務實一些,或許有時也可以站在家族館的立場來思考,家族館的需要為何?協會做的是否就是家族館所要的?當然協會也沒有義務幫助每個家族館,但總是大家互相體諒、彼此幫忙,才有可能讓「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美夢成真。       

致力於珊瑚保存及南方澳地方文史紀錄和調查的「珊瑚法界」賴榮興館長。林玟君提供
致力於珊瑚保存及南方澳地方文史紀錄和調查的「珊瑚法界」賴榮興館長。林玟君提供

台灣戲劇館

民國七十九年,本縣以「歌仔戲的原鄉」以及台灣僅存漳州傀儡戲聚集地等因素,受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設立了「台灣戲劇館」,這不但是全台灣第一座由官方設置的地方戲劇博物館,也是本縣第一個小型博物館。

 

台灣戲劇館在設立之初,文建會已委託專家學者進行整體規劃,而且因為開館已經十多年了,所以在整個家族協會當中,堪稱是機能健全且營運經驗豐富的博物館。除了靜態展示品的不斷充實、收集,館方也積極辦理教育推廣、戲劇研習等動態活動,為戲劇的傳承與創新不斷努力,未來更計畫定期邀請著名戲劇團隊前來駐館表演,同時增加遊客親身體驗戲劇之美的機會。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鄭英珠表示,台灣戲劇館的行政業務目前是由文化局視覺藝術課負責辦理推動,被規劃納入博物館家族協會的一員,和大家一起為實現「蘭陽是一座博物館」這樣的夢想而努力,就她個人而言,當然是樂觀其成,再者有協會這樣的組織進行家族館之間的統合工作,應是可以讓資源獲得妥善的運用以及交流。

       

但實際上,由於文化局是公家單位,業務承辦人有一定的行政能力,加上和設治紀念館、甲子蘭酒文物館在地理位置上自成一極具歷史人文懷舊風格的旅遊動線,旅行社在安排行程時會自動排入台灣戲劇館這個景點,所以需要仰賴協會的地方並不多,反倒是他們在戲劇館內主動規劃出一個空間,放置其他家族館的文宣資料。

       

另外, 鄭英珠也以今年初家族協會主辦「宜蘭鄉土尋遊記」活動為例指出,在「宜蘭舊城」這條路線當中,規劃了宜蘭設治紀念館、甲子蘭酒文物館以及碧霞宮這三個推薦景點,就是遺漏台灣戲劇館,主辦單位或許有其考量因素,但還是希望戲劇館不要因為可以自行運作良好就被遺忘。

 

針對協會的運作,鄭英珠表示,以她十幾年來投入台灣戲劇館館務的經驗發現,經營一座博物館,需顧及的層面很多,現有家族館不管是學校、社區、產業或是個人,都無法像公家機關有精密的分工,而本身具行政、策劃、推廣能力的也非常有限,在操作上更不是一股腦的將人力、物力、財力砸下去就可以生出一個好的博物館,他們需要的是實際的行政支援,更何況有許多家族館在營運時是有經濟上的壓力,這可能是協會未來需要思考改善的問題。

台灣戲劇館內部展示。李錕鐘攝,台灣戲劇館提供
台灣戲劇館內部展示。李錕鐘攝,台灣戲劇館提供

蜂采館

2001年宜蘭綠色博覽會中,蜂采館榮獲遊客票選人氣指數最高的展館,館長黃東明在慶幸養蜂產業終於受到肯定的當時,也興起了以文化來包裝養蜂產業,讓養蜂產業品牌化、商品化的念頭。歷時四個月的籌備,20018月蜂采館終於呈現在大家面前。

 

蜂采館館長黃東明,一個奉「蜜蜂精神」為圭臬的農家子弟,在他身上處處可見蜜蜂勤奮不懈、互助合作的人格特質。從民國八十四年遊說九個原是互相搶花奪蜜的養蜂班員,共同成立產銷班,到八十六年創立「養蜂人家」品牌並設置展售中心,秉持推廣以及教育的理念,強調「深度、知識、趣味」的經營手法,黃東明一步步將縣內養蜂產業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館務運作漸上軌道之際,適逢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成立,黃館長抱著廣結善緣、虛心學習的心情加入,除了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希望藉由協會所提供的輔導、協助以及交流等功能,強化蜂采館的各項機能。

 

黃館長表示,加入協會以來,幾次活動讓他頗有收穫,像是20026月辦理的南部博物館參訪活動,家族成員遠征南台灣。除了實際走訪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美濃客家文物館、奇美博物館等地之外,在遊覽車上可也沒閒著,大家把握時間一起討論、分享心得,整趟行程下來覺得獲益良多,藉由密切的互動,無形中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黃館長認為家族館彼此之間是合作的伙伴關係,協會應該多辦類似活動,以增進會員之間的瞭解,也讓各館間的結合可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三的效果。

 

黃館長同時指出,目前協會和各館之間以及館和館之間感覺上仍有距離,三方互動交流也稍嫌不足,甚至部分家族館,似乎還無法完全融入這個大家庭。如果各館之間不知道其他家族館的性質為何、品質為何,要如何推薦給遊客?又如何能稱得上是一個「家族」呢?以蜂采館而言,目前只和珍珠社區建立結盟伙伴關係,這也是透過雙方主動進行交流訪問,互相瞭解之後,才有信心介紹給遊客。

 

黃館長強調,以協會成立才二年的時間,各項資源及人力有限,要統整所有家族館事務,其實不容易,他除了肯定協會的付出,也很心疼秘書處人員的辛勞。黃館長建議協會,不妨學習蜜蜂精神來經營運作這個大家庭,即「共有共榮、包容尊重、互助合作」,透過研習、觀摩、互訪等活動的舉辦,凝聚向心力和共識,讓彼此之間形成一緊密的感情網絡,進而提升各個家族館的品質達到一定水準,讓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共享努力付出後的甜美果實。

奉「蜜蜂精神」為圭臬的蜂采館黃東明館長。林玟君提供
奉「蜜蜂精神」為圭臬的蜂采館黃東明館長。林玟君提供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