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資源下載

新城考古遺址

文化內涵: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5600-4200年)

新城考古遺址想像圖
新城考古遺址想像圖

昭和8年(1933年)開闢宜蘭-蘇澳間之道路時,發現80餘具石板棺,但多在道路工程中被破壞,惟實際有紀錄者僅4具。棺具皆由板岩拼湊而成,呈東南-西北走向,其他80多個石棺,據說也多朝這個方向。寬端多在西北,僅一具在東南,未見陪葬品。石棺有底部,與高雄州墾丁寮的不同,而與東海岸的馬武窟、加路蘭方面的類似。

出土石器見有錛鑿形器、矛鏃形器、穿孔圓盤、有槽石棒、網墜等;陶器見有無紋的陶片殘片,以及帶刻劃紋之繩紋陶片,紋飾以乙字紋為主,另有圓柱狀把手,口部多呈凸弧轉,常見折肩。

宜蘭地區年代最早之遺址

遺址幾已毀壞殆盡,無法再次踏查確認,但1933年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所採集帶有劃紋口緣之繩紋陶,為大坌坑文化典型之陶類,推測該遺址應為大坌坑文化由北往宜蘭擴散目前發現年代最早之遺址。

遺址基本資料

1.位置:新馬火車站東南方約300公尺處,九股山向北延伸出之山腳,北迴鐵路、台九省道與新馬陸橋交叉路段。長寬大約525x150公尺,面積約78750平方公尺。

2.保存狀況:遺址分布之稜脈前緣山腳因遭台九省道及北迴鐵路切穿而嚴重破壞,僅剩兩處小孤丘,目前多長滿雜草,遺址保存狀況並不理想。

資料來源:
劉益昌,2000,〈宜蘭在台灣考古的重要性〉,《宜蘭文獻雜誌》43:3-27。
劉益昌,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宜蘭縣、花蓮縣》。臺北: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