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3期-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酒話蘭城歷史

何書瑜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案助理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海報。
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海報。

過去蘭陽博物館曾有文史生態旅行,內容多由專業老師講解歷史故事與生態專業,然而旅行有許多樣貌,一段小故事或一趟單車行,都可能成為旅行中最難忘的記憶。因此本次蘭陽博物館透過與島內散步合作,規劃「漫步宜蘭的五種生活」,於頭城、員山鄉、蘇澳、宜蘭鐵路沿線、宜蘭市區設計五條不同主題與體驗內容的小旅行路線,包含深度導覽、手做體驗、在地特色小吃、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元素,藉由在地達人或返鄉青年帶路解說,一起挖掘更多旅行動人的片刻,用慢活的腳步深度感受宜蘭在地輕鬆、自在、悠閒的生活風格。

 

從宜蘭火車站開始,我們走訪一系列的歷史景點,參觀百年宜蘭酒廠,宜蘭豐沛的水資源造就良好的釀酒環境,品嘗縣酒─紅露酒,走進宜蘭人的生活日常;來到新月廣場,這裡曾是縣府舊地,遙想陳定南縣長堅持的生態保護,力阻石化業進駐的重要歷史事件,建造宜蘭價值的根基;最後一覽宜蘭人故事館,翻閱蔣渭水先生的一生事蹟,了解臺灣文化協會對日治時期社會運動、文化傳播的貢獻,感受民主風氣始於這塊寶地的氛圍。

探尋舊城歷史足跡

宜蘭舊城自清朝時期至日據時代皆為縣治所在,過去宜蘭火車站曾因當地多雨氣候毀損而搬遷位置,主要道路─康樂路也就是現今的市場附近,由此為軸心帶動附近文化與商業蓬勃發展,逐漸積累成為宜蘭縣文化厚度的地方。

 

百果樹紅磚屋(米穀檢查所宜蘭出張所)

 

明治37年12月發布「米穀檢查規則」,規定宜蘭境內生產的米穀都要一律由官方依照形狀、色澤、米質和碾米技術,將稻米分成三個等級,一級品直銷日本,二級品內銷台灣,三級品則在宜蘭境內自銷(NG品都是生產者自己吃),紅磚屋當時就是作為分類的檢查所之用。

 

1946年改為舊糧食局宜蘭辦公廳,宿舍在神農路(神農青舍餐廳),後來由國寶級作家黃春明無償代管(小說作家、黃大魚劇團)。

 

紅磚屋建築以紅磚砌造而成,入口呈現拱形,擁有日式四坡寄棟頂(廡殿頂),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牆面則可看出英國特色,矩形窗戶,可看出採和洋混搭的建築風格。

 

「黃大魚」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說是取「大智若愚」的諧音,也有一說「黃大魚」是黃春明老師的筆名。黃老師告訴我們以「黃大魚」為名的原因是覺得對小孩子講一種動物比較好記,加上老虎會變老,狗也會變成老狗,魚只有大魚或小魚,沒有老魚,所以魚不會老,因此取名為「黃大魚兒童劇團」。

 

黃大魚兒童劇團

 

成立兒童劇團的起因是黃老師當年幫愛迪達廣告,成效很好,之後,被NIKE挖角到斗六工廠當協理。因為是生產NIKE鞋子,技術面相當講究,公司為了培養一個員工,要花很多時間、成本,因此非常擔心別的廠商挖角,工廠有六百多個員工,大部分皆為女性,於是黃老師建議公司辦一個托兒所或幼稚園,讓員工能夠穩定留下來,後來又成立基金會支持。

 

不久台北的成長幼稚園不經營了,黃老師便用基金會的錢買過來,成立了鞋子兒童劇團,當時參加的演員很多,又有基金會支持,在台北一下子就打出知名度,後來黃老師回到宜蘭,索性就把鞋子兒童劇團遷回宜蘭,並且把這個劇團改名為「黃大魚兒童劇團」。

坐落於宜蘭火車站斜對面的百果樹紅磚屋。
坐落於宜蘭火車站斜對面的百果樹紅磚屋。

 

宜蘭座

 

三零年代臺灣大眾流行文化盛行,歐式大型劇場在各都會相繼落成開業,台南麻豆有電姬館,嘉義有萬國戲院,「宜蘭座」則是宜蘭最早開業的戲院,由本地人黃天賜、吳蕃薯等人籌資興工,落成後演出多以歌仔戲、新劇為主,1940年代後有聲電影盛行,更改為播映電影為主,戰後更名為「宜蘭戲院」,1990年停止營業而荒廢。

 

宜蘭座外觀為折衷主義樣式,具對稱之正立面,入口居中,上方為弧形山牆,檐口有線腳及裝飾,角隅兩端量體突出是為售票室及廁所,長條窗上鑲嵌彩色玻璃,化解厚重沉穩的建築量體,反映當時現代時尚而又活潑輕盈的娛樂文化特色。

荒廢的舊時宜蘭電影院─宜蘭座。
荒廢的舊時宜蘭電影院─宜蘭座。

 

昭應宮

 

自清嘉慶13年(公元1808年)建廟至今已超過200年,座東朝西,為全臺唯一不面海的媽祖廟。建時,規模較小,為兩殿式,原方位座西朝東,保持著媽祖廟面海庇護海上生靈之意的傳統。

 

道光14年(公元1834年),居民原意擴建昭應宮,相傳當時命理師言昭應宮地處宜蘭市市中心,如易向座東朝西,蘭陽子弟必定「科甲聯登」(朝東則是物產豐隆),仕紳認為學有所成才是光榮,故將原址拆除改建為戲臺,改建昭應宮於原址對面,現存廟址即是此時所建造位置。改建後蘭陽地區楊士芳(1826-1903)、李望洋(1829-1901)等人相繼進士,舉人及第,蘭陽文風譽滿全臺。

宜蘭昭應宮為全台唯一不面海的媽祖廟。
宜蘭昭應宮為全台唯一不面海的媽祖廟。

 

宜蘭酒廠

 

宜蘭酒廠為全台唯一仍具生產力的百年酒廠,釀酒和地方風土物產有極大的關聯性,除了需要品質優良的水權,釀酒也是保存農作榖物,是保存食物、是手藝、有工藝,更是常民生活文化的積累和展現。

 

紅露酒源自中國福建安溪的老紅酒,相傳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的先民因思念家鄉,於是就地製造老紅酒飲用。1909年宜蘭士紳林青雲邀集38位股東,集資成立「宜蘭製酒公司」,利用祖傳家族秘方及紅麴,專事生產老紅酒。日治時期,蔣渭水也曾透過其妻舅石煥長(宜蘭酒廠創辦人),取得「紅露酒」代理,並引進至臺北大稻埕販售,為社會運動籌措資金。

 

紅露酒的飲用成為宜蘭人生活的一部份,冬天放入黑棗、薑、枸杞加熱喝,夏天摻入蘋果西打,從婦女做月子、麵攤小酌寄瓶,到喜宴暢飲,都少不了這一味。

左圖:宜蘭酒廠外觀 / 右圖:陳列於酒銀行的酒釀。
左圖:宜蘭酒廠外觀 / 右圖:陳列於酒銀行的酒釀。

 

宜蘭人故事館

 

宜蘭人故事館昔日為舊宜蘭縣議會,後來因空間不敷使用,分別於1975及1985年整修成現貌,2001年8月17日宜蘭縣議會遷至宜蘭縣政中心,本建築則於2002年12月指定為歷史建築。

 

宜蘭人故事館設有蔣渭水先生常設展,透過詳細的介紹讓遊人理解蔣渭水對於台灣民主發展、文化傳播的重要角色,一旁設有蔣渭水故居定址牌,日治時期蔣渭水先生曾居「宜蘭街巽門278番地」,約今日宜蘭市中山路二段與民權新路交接一帶,惟城市易貌,原居故址已不復健,2015年宜蘭縣政府為定址揭牌,讓民眾緬懷蔣渭水為民奮鬥的情操。

左圖:宜蘭人故事館外觀 / 右圖:蔣渭水故居定址牌。
左圖:宜蘭人故事館外觀 / 右圖:蔣渭水故居定址牌。

 

走一趟人文與歷史充沛的小旅行,身為宜蘭人的我們是如此的自傲,民主精神就是這座城市的DNA,是深根蒂固潛在每個宜蘭人心中的「宜蘭價值」。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