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2期-博物館視野「文化資產數位典藏與宜蘭數位博物館計劃」

林銀河  /  真理大學資訊科學系副教授

前言

文化資產是人類經過長時期世代傳承與生活經驗的累積,是歷史的紀錄、也是文化創作的基礎,然而以任何型態呈現的文化資產,都將因天災、人禍、蟲患、或因年代久遠而逐漸氧化、侵蝕等問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如何將此豐富資源妥善保存維護,使之永恆是一大挑戰,先進國家無不積極從事數位化保存工作,希望能藉由現代的資訊科技,留下歷史文化紀錄,當文化資源受到不可抗力侵害時,亦有資料可循,得以比對修復、或為歷史文化研究之用等。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推動世界紀錄(Memory of the Wold)計畫、1995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正式推動美國紀錄(American Memory)計畫、1996年起日本政府開始進行「次世代數位典藏系統研究與發展專案」等,均是以典藏數位化為重點。文化資產數位化已成為各國積極推展的工作,國內也於1998年起積極推展數位博物館計畫,以完成知識管理目標,因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文化資源大多被保存於博物館、美術館、文物館、圖書館等各地的收藏展示機構,也有大量珍貴資料是以各種型態存在於民間各處,因而需突破傳統館藏展覽方式,規劃一個整合全國文化資源的資料庫,利用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使全民共用共享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並將數位化影像加值應用,以助於教育、文化推廣等。為因應全球數位化之潮流、並使文化建設成為全民運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規劃建置『國家文化資料庫』,配合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藉由文化資料的整合、以及全球資訊網的流通,以數位化方式呈現國家文化,建置具有開放性機制,提供全民參與文化,期使文化資料經由不同使用者的開創發展,延伸活化並再利用,達到知識共享與加速向上累積之成效。

 

為配合文建會建置『國家文化資料庫』,並為宜蘭地區的人文發展,建立最珍貴的內容資料庫,以數位典藏作業為基礎,讓老照片、圖書、古文書、老唱片、美術作品、版畫等珍貴的宜蘭文化資產,在傳統典藏方式之外,提供另一項永續保存的機制,並整合運用網際網路、多媒體等資訊技術,達到全民共享文化資源、活化再利用,創造文化產業經濟加值,逐步完成宜蘭地區人文發展與自然生態永續經營的未來藍圖,

數位化工作流程

以各種型態呈現的文化資產,進行數位化典藏的工作時,其流程從準備階段的前置作業,到最後的開放使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前置作業

典藏品數位化工作的第一個步驟即是典藏品的整理。典藏品的物件類型大致上可分為圖書、文獻、器物、地圖、航空照片、遺址空間(考古發掘)、人文、地理資料、繪畫等,而其呈現的資料傳統形式包括照片、地圖、底片、文字、印刷品、聲音、器物、圖書、標本等。因此前置作業的工作內容包括典藏品的篩選、著作權使用同意處理等、拍攝(器物、書畫正片拍攝等)、底片基本清潔、編寫物件識別碼、物件內容詮釋等。這些工作大部分需要媒體專業及內容專家來主導工作的進行。

 

二、數位化工作

數位化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將典藏品的資料傳統形式轉換成電腦可以處理的數位資料型態,以適當的資訊處理技術整理、組織、收集在電腦的儲存裝置裡,並設置檢索技術提供典藏品的搜尋與呈現。這個階段的工作可分為兩個重點:即典藏品數位化與資訊系統開發建置。

 

典藏品數位化的工作內容包括典藏品的內容數位化及實體數位化。內容數位化亦即是典藏品本身內容詮釋資料的數位化,就是將典藏品的文化、藝術內涵,透過專家的詮釋,以特定的資料格式紀錄典藏品的相關資訊。實體數位化則是將典藏品本身透過媒體數位化工具的製作,轉換成文字(text)、影像(image)、影音(audio)、視訊(video)的呈現。

 

資訊系統開發建置則是計算機科學的一種應用,使用尖端的資料庫技術、多媒體資訊與知識管理技術,將前述各種數位化的資料型態整理、組織、收集在電腦的儲存裝置裡,方便保存、管理、收尋及使用,達到永續的目的。這個階段的工作,大部分需要圖書資訊、多媒體及計算機資訊科學專家來主導工作的進行。

 

三、整合應用及開放使用

文化資產數位化的目的,除了透過計算機科學的應用達到歷史文化紀錄的永續保存之外,更應透過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的整合應用,發揮其文化資產的傳播、教育、研究、休閒娛樂、展示、產業發展等價值,提供社會大眾、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產業界的使用。因此利用前述系統開發及網際網路建置的資訊平台,整合典藏品的文化數位內涵,建構歷史、文化及知識應用的附加價值及如何開放使用,是文化資產數位典藏後階段的工作重點。

 

文化資產的數位化工作流程(如檔案下載)。

宜蘭數位博物館計劃

為了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知識經濟的課題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以知識的結構層次來看,資料內容的數位化工作與資料典藏實為發展知識、創造智慧之基礎大業(如知識的結構層次圖所示),將宜蘭地區透過調查研究而逐漸累積的人文資源、自然生態與生物等多樣性資料,建置為整合的資料庫系統,並提供資訊擷取與推演的平台,運用資訊科技的統計、組織與分類方法,轉換資訊為可開創價值的知識材料,再建置知識庫,透過知識的加值應用創造文化資產利用與知識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時創造價值的智慧。

以宜蘭地區的整體發展來看,數位博物館計劃的預期目標與未來展望為:

 

  • 帶動宜蘭地區人文、自然資產典藏數位化的認知與風氣。
  • 再度結合政府、民間、學界及各專業人士,共同為宜蘭打造新興的文化發展與自然生態永續經營利用、教育的力量。
  • 建立宜蘭地區的人文資訊系統平台、多元化數位資訊整合博物館。
  • 打造宜蘭地區「內容生產」與「內容提供」產業的契機。
  • 建造宜蘭地區「知識擷取」、「知識管理」與「知識發展」的基礎平台,提供相關知識內涵,建置典藏、研究、搜尋、教育之用的網路資訊環境。

知識的結構層次圖(如檔案下載)。

 

宜蘭數位博物館第一期計劃已就宜蘭縣史館所蒐集之『宜蘭歷史老照片』,進行相關之數位典藏等作業,有鑒於館址遷移、人事交替、時間等各種外在因素,都有可能讓老照片遭到破壞或逸失的威脅,另外,當專家學者逐漸老去凋零之時,老照片所代表的意義、文化意涵,也有遺忘之虞,後人將無法了解老照片所敘述的歷史意義,因此,期能藉由老照片的永久圖像紀錄,呈現宜蘭文化歷史的發展痕跡。

 

宜蘭縣史館為全國第一個成立的縣史館,也是第一個地方史料館,自1992年籌備處成立之後,負責編纂宜蘭縣史、推動專案研究計畫、採集官方及民間資料和舉辦研討會等工作,成績卓越,展現宜蘭風土民情的特色,豐富宜蘭人的文化素養。館藏史料包括宜蘭縣相關之文獻手稿、古文書、教育史料、譜系訃文、私家檔案、視聽資料、圖像資料、圖表拓本、文宣廣告品、館史資料、文物、公文檔案及新聞剪報等五十餘萬件資料。鑒於部分珍貴史料因借閱頻繁,以致發生原件史料污燬破損,或因宜蘭地區氣候潮濕,部份史料已漸發霉、褪色,實為可惜,因此有迫切數位典藏之必要,目前所蒐集之照片約有40,000張,從日治時代、光復初期到近代,內容涵蓋紀念冊、文獻、田野調查和生活景觀等等,紀錄了各個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或是同時期不同的生活層面,藉由這些縱向、橫向的圖像紀錄,與照片本身深層文化意涵的詮釋,將有助於全民認識更深層的宜蘭文化。期待透過數位化有系統整理、建檔,結合網際網路有效保存、管理,將珍貴的老照片先進行數位典藏,再規劃加值應用,以作為宜蘭鄉土教育之補充資源,充實「國家文化資料庫」內容,並方便民眾閱覽使用,以落實文化資產維護。

 

第一期計畫目標主要工作可分成兩大項目,一為老照片的影像數位化工作,另一為老照片資料內容的詮釋工作。老照片之影像數位化作業,將採逐張掃描之方式,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訂定之規格,分別就永久典藏、資料參考、預覽影像之用途,製作成TIFJEGGIF三種影像圖檔。另外,老照片的內容詮釋,將依文建會所訂定之Metadata詮釋資料表,由專家學者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討後加以填寫詮釋資料。詮釋資料及數位化作業完成後,匯入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階段性完成國家數位典藏計劃、延續文化資產命脈,期使能結合資訊,讓宜蘭地區的人文、自然多樣化資產,得以轉換成產業經濟,創造更高附加價值,以分享社會。

 

第二期計畫的工作刻在進行中,包括縣史館將近2000件的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宜蘭縣550件傳統版畫數位典藏計畫,及宜蘭縣美術資源266件美術典藏品數位典藏計畫,這些工作的陸續完成將為宜蘭的文化資產提供永續保存的價值,也為宜蘭未來的知識產業提供更豐富的內涵。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