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5期-博物館視野「打開宜蘭歷史多寶格,選出我的最愛宜蘭縣!」─歷史建築選拔活動

仰山文教基金會

今年﹙90年﹚是行政院文建會的文化資產宣導年,「宜蘭縣的歷史建築選拔」是其中一項活動;在經過了推薦階段、評選階段以及最後的票選階段之後,在今年的10月初,經由3282位縣民參與,用明信片選出了宜蘭縣14處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不過這次的活動並非只重視最後的投票結果,而是著眼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能真正讓民眾了解到「歷史建築」存在的意義,進而使民眾認同其保存、再生的價值。

 

在這次活動中最感動的,除了前期民眾的踴躍推薦之外,在票選期間的宣傳活動中,也獲得許多媒體朋友的主動協助,並且聽見民眾支持認同的聲音,這是很令人雀躍的。文化資產保存的推展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公、私部門的再接再勵,期待這個活動的結束是另一階段推廣的開始,要將文化資產保存活用的概念,深植於一般民眾的心裡。

 

以下的活動文案及照片,原刊登於宜蘭縣政府發行之《宜蘭生活月刊》909月號上,是仰山工作團隊嘔心瀝血之作,我們將全縣目前所知的300餘處歷史建築,挑選出42處,共分4大主軸7個單元,作為這次票選活動的候選名單;而這42處歷史建築,都各具有其代表性,希望能在最簡短的文字中,傳達出最多的概念與訊息。

左圖為推薦階段記者說明會/右圖為「宜蘭縣歷史建築選拔」抽獎活動。仰山文教基金會提供
左圖為推薦階段記者說明會/右圖為「宜蘭縣歷史建築選拔」抽獎活動。仰山文教基金會提供

人類心靈的歸宿

人類處於浩瀚無垠而人生有限的時空之中,自然會產生承先啟後、延續生命、追根溯源、尋求定位的願望,而保存活用文化資產,正是達到此一古老願望的最佳方式。

可見、可感、可觸、可及的實體歷史

文建會所謂的歷史建築,屬於文化資產的一種,包含歷史群落、歷史建築、文化景觀、歷史紀念物、考古遺址等類型的歷史空間,是「可見、可感、可觸、可及的實體歷史」。置身於歷史空間中,會「有強烈的臨場感與參與感,有正規教育以外的使命感,也有穿梭時空隧道的空間感,有印證史實和歷史事件的正確感,更有回歸鄉土的認同感。」

促進族群認同與自我肯定

一個族群如擁有共同的歷史空間,負載著共同的歷史經驗,自能產生共同的歷史記憶,凝聚共同的歷史情感,這正是歷史空間的珍貴之處。就如同生活在一起的兄弟姊妹,擁有共同的空間,共同的經驗,共同的記憶,感情自會特別深厚。擴而大之,同一家鄉,同一族群,同一國度的人,何嘗不是如此?

 

而歷史空間又能累積人類的文明,具體表現各個時代的成就,展露出不同地區文化的不同風格,讓今人得以體察過去歷史文化的榮耀,從而肯定自我,增強信心。

更新文化創造未來的泉源

歷史空間連繫著過去與未來,透露了先民的美感、技藝、生活觀等等智慧,也包含眾多學術研究的資訊。它不但能反映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族群、一個地區在不同時代的種種發展、特性和榮枯,更是更新文化、創造未來的基礎和泉源。

 

只因為過去孕育著未來的種子,唯有擁有過去,才能創造未來。

陶冶心靈與提升生活品質

人類永恆的生命與對後世的遺澤,具現於歷史空間之中,故歷史空間常能感人至深,興起緬懷、追念之情,也能提供視覺上的滿足,擴充思想的深度,開闊眼界與心胸。多接近歷史空間,必能改善生活品質,提升生活境界。

 

凡對歷史空間愈重視的地區,其居民的素質愈高;而愈能善加保存活用,則愈能帶來觀光旅遊的多重效益。

學童參訪歷史建築─宜蘭設治紀念館。
學童參訪歷史建築─宜蘭設治紀念館。

歷史有如多寶格

桌子無腳則無法站立,同樣的,歷史也有它的桌腳,它的架構。我們從歷史架構中,可以觀照這部歷史的整體性,可以理解這部歷史的特殊性。歷史架構又如多寶格(以前皇親貴族收藏珍玩的小櫥櫃),唯有將各個歷史空間放進多寶格中,才能找出各個歷史空間在歷史中的定位,凸顯它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那麼,宜蘭歷史的架構是什麼?簡單來說,包括四個主軸:「先住民族」、「歷代移民」、「歷代政權」、「歷代成就」。

先住民族-宜蘭早期的主人

距今至少三、四千年前,宜蘭地區便已有不知名的人類居住,其後在距今約一千年前,又有飄洋過海而來的噶瑪蘭人移居至蘭陽平原,到了距今約二、三百年前,更有泰雅人從台灣中部翻山越嶺,到宜蘭山區定居。這些族群都曾經是宜蘭的主人,甚且成為今日宜蘭人的祖先。先住民族所流傳下來的文化,是宜蘭的瑰寶,所居住過的遺址、「番社」,則是宜蘭不可取代的歷史空間。

先住民族-宜蘭早期的主人
先住民族-宜蘭早期的主人

先住民族-宜蘭早期的主人

1-1礁溪鄉大竹圍遺址<br>位於白雲村抵美簡舊社周圍,出土距今4000年前後繩紋陶文化及600年前舊社類型文化遺物,可看出蘭陽平原古環境與文化變遷的過程。
1-1礁溪鄉大竹圍遺址
位於白雲村抵美簡舊社周圍,出土距今4000年前後繩紋陶文化及600年前舊社類型文化遺物,可看出蘭陽平原古環境與文化變遷的過程。
1-2蘇澳鎮海岸遺址<br>位於朝陽里大南澳溪南岸山麓,有玉、石、陶器及石板棺等史前文物出土,距今約4000-200年,是台灣東北部海上交通的重要據點。
1-2蘇澳鎮海岸遺址
位於朝陽里大南澳溪南岸山麓,有玉、石、陶器及石板棺等史前文物出土,距今約4000-200年,是台灣東北部海上交通的重要據點。
1-3冬山鄉丸山遺址 <br>位於丸山小山丘上,距今約3700-2400年,出土豐富的玉、石、陶器,並有石板棺、甕棺及建築結構遺跡,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聚落。
1-3冬山鄉丸山遺址
位於丸山小山丘上,距今約3700-2400年,出土豐富的玉、石、陶器,並有石板棺、甕棺及建築結構遺跡,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大型聚落。
1-4五結鄉流流社遺址<br>位於季新村冬山河畔,為現存最完整的噶瑪蘭人舊社,是距今約1200-200年前的文化遺址,出土完整陶罐、陶甑等器物,並有煉鐵遺跡。
1-4五結鄉流流社遺址
位於季新村冬山河畔,為現存最完整的噶瑪蘭人舊社,是距今約1200-200年前的文化遺址,出土完整陶罐、陶甑等器物,並有煉鐵遺跡。
1-5南澳鄉泰雅人舊社<br>南澳群泰雅族人舊社皆因遷村而荒廢(如老金洋、武塔、碧候及流興等),位於現金洋村的kinos部落是目前鄉境內仍然留存的舊聚落。
1-5南澳鄉泰雅人舊社
南澳群泰雅族人舊社皆因遷村而荒廢(如老金洋、武塔、碧候及流興等),位於現金洋村的kinos部落是目前鄉境內仍然留存的舊聚落。
1-6大同鄉泰雅人穀倉<br>干欄式的穀倉是泰雅族人傳統生活中重要的建築物,以木、竹構造為主,設有防鼠板是其特色,用以儲藏糧食及工具。
1-6大同鄉泰雅人穀倉
干欄式的穀倉是泰雅族人傳統生活中重要的建築物,以木、竹構造為主,設有防鼠板是其特色,用以儲藏糧食及工具。

歷代移民-共譜壯美的史詩

2-1宜蘭市獻馘碑<br>在中山公園內,1909年興建,為石砌方形圓頂的紀念塔,莊嚴的陳述了山地泰雅人,與平地漢人、日本人之間,一段從戰爭到和平的歷史。
2-1宜蘭市獻馘碑
在中山公園內,1909年興建,為石砌方形圓頂的紀念塔,莊嚴的陳述了山地泰雅人,與平地漢人、日本人之間,一段從戰爭到和平的歷史。
2-2頭城鎮頭城舊街<br>由南、北福德廟圍成的和平老街,是開蘭第一街,北段有清朝的十三行,南段有約1920年代興建的中西合璧式街屋,見證了當年的繁華。
2-2頭城鎮頭城舊街
由南、北福德廟圍成的和平老街,是開蘭第一街,北段有清朝的十三行,南段有約1920年代興建的中西合璧式街屋,見證了當年的繁華。
2-3宜蘭市陳氏鑑湖堂<br>擺厘的鑑湖陳氏,是以家族力量來宜蘭開墾成功的範例,子孫繁衍,人物輩出。現址始建於1850年代,是縣內最具有園林氣派的聚落。
2-3宜蘭市陳氏鑑湖堂
擺厘的鑑湖陳氏,是以家族力量來宜蘭開墾成功的範例,子孫繁衍,人物輩出。現址始建於1850年代,是縣內最具有園林氣派的聚落。
2-4員山鄉大三鬮林家古宅<br>1860年代始建,是現存清朝仕紳階級最完整的三合院,正身4個起翹的燕尾屋脊,屋身由卵石及青磚砌成,為古厝增添了一份肅穆感。
2-4員山鄉大三鬮林家古宅
1860年代始建,是現存清朝仕紳階級最完整的三合院,正身4個起翹的燕尾屋脊,屋身由卵石及青磚砌成,為古厝增添了一份肅穆感。
2-5頭城鎮盧纘祥宅<br>詩人縣長盧纘祥的故宅,建於1928年,由時任總督府營繕科的宋祖平設計,採西式圓拱及柱飾,設有迴廊,為和洋混合式的美麗建築。
2-5頭城鎮盧纘祥宅
詩人縣長盧纘祥的故宅,建於1928年,由時任總督府營繕科的宋祖平設計,採西式圓拱及柱飾,設有迴廊,為和洋混合式的美麗建築。
2-6壯圍鄉大陳仁愛新村<br>國民政府為了安置大陸撤退時期的移民,於1956年在縣內建了4個大陳義胞聚落,現存的仁愛新村猶能具體呈現當時眷村的居住實況。
2-6壯圍鄉大陳仁愛新村
國民政府為了安置大陸撤退時期的移民,於1956年在縣內建了4個大陳義胞聚落,現存的仁愛新村猶能具體呈現當時眷村的居住實況。

歷代移民-共譜壯美的史詩

歷代移民-共譜壯美的史詩
歷代移民-共譜壯美的史詩

宜蘭是個移民社會,先住民族不計,自十七世紀開始,便先後有西班牙、荷蘭、漳、泉、粵、日本、琉球等人,及戰後大陸人等,陸續落腳於此,不同的族群,自然帶來不同的思想觀念,不同的生活文化,與不同的開發歷史。各族群間互動涵化的結果,為宜蘭寫下壯美的史詩,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也為宜蘭孕育豐碩的文化果實。以下這些歷史空間,正是歷代移民的心血遺澤,吃果子拜樹頭,值得我們深深珍惜。

歷代政權-蘭陽歷史的烙印

歷代政權-蘭陽歷史的烙印
歷代政權-蘭陽歷史的烙印

從西荷政權開始,宜蘭經歷了清朝政權、日本政權、國民黨政權、民進黨政權,這個歷史事實,不管任何人喜歡也好,厭惡也罷,都是無法消除、抹滅,而且從根本左右了宜蘭的歷史文化、宜蘭的整體發展、乃至宜蘭的命運。要想了解宜蘭,我們就必須坦然面對這些歷史烙印,進而從以下歷代政權代表性的歷史空間中,發掘出成功與衰敗的因子,方不愧是記取了歷史的教訓。

歷代政權-蘭陽歷史的烙印

3-1頭城鎮石城殘壁<br>位於宜蘭的最北端山海交界之處,扼守東北角海、陸入蘭的要衝。以大型卵石堆砌成約3.5公尺的圍牆,傳說是17世紀紅毛番所建。
3-1頭城鎮石城殘壁
位於宜蘭的最北端山海交界之處,扼守東北角海、陸入蘭的要衝。以大型卵石堆砌成約3.5公尺的圍牆,傳說是17世紀紅毛番所建。
3-2蘇澳鎮砲台山遺跡<br>雄踞蘇澳港西端,海拔約3百公尺,是清朝捍衛最東海疆的要塞,日本人曾在此建有金刀比羅神社及警察招魂碑等,現已闢為休閒公園。
3-2蘇澳鎮砲台山遺跡
雄踞蘇澳港西端,海拔約3百公尺,是清朝捍衛最東海疆的要塞,日本人曾在此建有金刀比羅神社及警察招魂碑等,現已闢為休閒公園。
3-3宜蘭市舊宜蘭監獄<br>日本人曾在南門地區建監獄、官署、兵營、法院、銀行、小學校、圖書館,展現殖民者的統治決心,現僅存建於1896年的宜蘭監獄門廳。
3-3宜蘭市舊宜蘭監獄
日本人曾在南門地區建監獄、官署、兵營、法院、銀行、小學校、圖書館,展現殖民者的統治決心,現僅存建於1896年的宜蘭監獄門廳。
3-4宜蘭市宜蘭設治紀念館<br>1906年始建,為本縣歷任行政首長的官邸,近百年來政治運作的核心。這棟典雅的和洋式建築,於1997年修復為紀念館,賦予新的生命。
3-4宜蘭市宜蘭設治紀念館
1906年始建,為本縣歷任行政首長的官邸,近百年來政治運作的核心。這棟典雅的和洋式建築,於1997年修復為紀念館,賦予新的生命。
3-5全縣二次大戰日軍設施群<br>二次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悲慘的一頁,日軍曾徵召大批公工建機場、機堡,並沿山挖掘坑道,工程浩大,以阻擋美軍,讓「天皇萬歲」。
3-5全縣二次大戰日軍設施群
二次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悲慘的一頁,日軍曾徵召大批公工建機場、機堡,並沿山挖掘坑道,工程浩大,以阻擋美軍,讓「天皇萬歲」。
3-6大同鄉棲蘭蔣公行館<br>蔣介石曾是掌握台灣命運的領導人,1959年森林開發處在棲蘭山苗圃建有木造雅屋一座,山明水秀,視野開闊,乃成為蔣氏駐蹕之地。
3-6大同鄉棲蘭蔣公行館
蔣介石曾是掌握台灣命運的領導人,1959年森林開發處在棲蘭山苗圃建有木造雅屋一座,山明水秀,視野開闊,乃成為蔣氏駐蹕之地。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從公元一七九六年漢人入蘭拓墾以來,宜蘭基本上是個從事農林漁牧、以神道設教的傳統社會。至十九世紀末期,東洋文化、西洋文化開始在宜蘭紮根,現代化的腳步也邁入宜蘭,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服務型產業則漸形發展。回顧這兩百年來,宜蘭人不論士農工商,皆勤奮開拓、辛苦耕耘,從傳統文化與生活經驗中,錘鍊出過人的智慧,創造出動人的成就,成為宜蘭本色的標竿。

 

本單元又分成以下四個小單元:水利交通、產業經濟、宗教信仰、常民生活。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一)水利交通

4-1頭城鎮舊草嶺隧道<br>1924年通車的草嶺隧道,是當時全台最長的鐵路隧道。其洞口上方勒刻「白雲飛處」、「制天險」等碑文,可見證當年施工的艱辛歷程。
4-1頭城鎮舊草嶺隧道
1924年通車的草嶺隧道,是當時全台最長的鐵路隧道。其洞口上方勒刻「白雲飛處」、「制天險」等碑文,可見證當年施工的艱辛歷程。
4-2蘭陽溪治水工事<br>蘭陽溪整治工事自1929年至1936年完工,從此蘭邑水患減除,區域產業穩定發展,因而設立「宜蘭濁水溪治水工事紀念碑」以茲紀念。
4-2蘭陽溪治水工事
蘭陽溪整治工事自1929年至1936年完工,從此蘭邑水患減除,區域產業穩定發展,因而設立「宜蘭濁水溪治水工事紀念碑」以茲紀念。
4-3冬山鄉萬長春圳<br>1913年合併邱吳成圳及長慶源圳的萬長春圳,增引羅東溪畔湧泉,渠道貫穿竹林、二結、四結、孝威等地,是本縣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圳。
4-3冬山鄉萬長春圳
1913年合併邱吳成圳及長慶源圳的萬長春圳,增引羅東溪畔湧泉,渠道貫穿竹林、二結、四結、孝威等地,是本縣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圳。
4-4舊蘭陽大橋<br>1934年落成的蘭陽大橋,是第一座跨越蘭陽溪的現代化公路橋樑,從而宜蘭縱貫交通更加安全便利,溪北、溪南的地域觀念也漸次打破。
4-4舊蘭陽大橋
1934年落成的蘭陽大橋,是第一座跨越蘭陽溪的現代化公路橋樑,從而宜蘭縱貫交通更加安全便利,溪北、溪南的地域觀念也漸次打破。
4-5頭城鎮烏石港遺跡<br>為18世紀末漢人最早登陸之地,後奉為正口,宜蘭貨物進出皆賴此港。當年帆檣雲集,有「石港春帆」之美稱,1883年因沈船而淤塞。
4-5頭城鎮烏石港遺跡
為18世紀末漢人最早登陸之地,後奉為正口,宜蘭貨物進出皆賴此港。當年帆檣雲集,有「石港春帆」之美稱,1883年因沈船而淤塞。
4-6蘇澳鎮蘇澳港燈塔<br>位於蘇澳港北方澳海岬岩礁上,建於1927年,塔高7.9公尺,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方形燈塔,是宜蘭縣境內第一座海上明燈。
4-6蘇澳鎮蘇澳港燈塔
位於蘇澳港北方澳海岬岩礁上,建於1927年,塔高7.9公尺,為台灣碩果僅存的方形燈塔,是宜蘭縣境內第一座海上明燈。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二)產業經濟

5-1三星鄉天送埤及清水水力發電廠<br>建於1921、1939年的天送埤、清水電廠,係引用蘭陽溪水力發電,原為供應當時製糖用電而興建,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基礎建設。
5-1三星鄉天送埤及清水水力發電廠
建於1921、1939年的天送埤、清水電廠,係引用蘭陽溪水力發電,原為供應當時製糖用電而興建,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基礎建設。
5-2宜蘭市台灣銀行<br>1898年台灣銀行於宜蘭設出張所,成為宜蘭第一所新式金融機構,後因業務量擴大,升格為宜蘭支店。光復後改建,成為宜蘭分行。
5-2宜蘭市台灣銀行
1898年台灣銀行於宜蘭設出張所,成為宜蘭第一所新式金融機構,後因業務量擴大,升格為宜蘭支店。光復後改建,成為宜蘭分行。
5-3冬山鄉廣興自來水廠<br>「水源地」是羅東人對自來水廠的稱呼,建於1926年,其蓄水池、八角亭、圓柱高架水塔仍遺留至今,成為廠內珍貴的文化資產。
5-3冬山鄉廣興自來水廠
「水源地」是羅東人對自來水廠的稱呼,建於1926年,其蓄水池、八角亭、圓柱高架水塔仍遺留至今,成為廠內珍貴的文化資產。
5-4羅東鎮林場儲木池<br>太平山伐木事業始於1915年,羅東為木材集散地。1982年停止砍伐後,相關設施只剩5.6公頃的儲木池,是當年羅東商業鼎盛的見證。
5-4羅東鎮林場儲木池
太平山伐木事業始於1915年,羅東為木材集散地。1982年停止砍伐後,相關設施只剩5.6公頃的儲木池,是當年羅東商業鼎盛的見證。
5-5天送埤及大湖梯田<br>近山一帶的天送埤及大湖區,先民胼手胝足,疊石為埂的梯田景緻,呈現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構成順勢而為的美麗農業地景。
5-5天送埤及大湖梯田
近山一帶的天送埤及大湖區,先民胼手胝足,疊石為埂的梯田景緻,呈現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構成順勢而為的美麗農業地景。
5-6宜蘭市宜蘭酒廠<br>創立於1909年,是民生必需品紅標米酒的原產地。廠區內的辦公廳舍、禮堂、調和室等日治時期的典雅建築,保存尚稱良好。
5-6宜蘭市宜蘭酒廠
創立於1909年,是民生必需品紅標米酒的原產地。廠區內的辦公廳舍、禮堂、調和室等日治時期的典雅建築,保存尚稱良好。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三)宗教信仰

6-1頭城鎮慶元宮<br>1796年(清嘉慶元年),漢人進墾頭城,特建媽祖廟,號稱「開蘭第一古廟」,該廟經歷多次改建,唯三川殿仍保持早期石雕原貌。
6-1頭城鎮慶元宮
1796年(清嘉慶元年),漢人進墾頭城,特建媽祖廟,號稱「開蘭第一古廟」,該廟經歷多次改建,唯三川殿仍保持早期石雕原貌。
6-2宜蘭市五穀廟<br>1812年噶瑪蘭廳通判翟淦建先農壇於南門外,供奉神農大帝,其後傾毀。重建後的五穀廟,格局完整,東西廂房至今仍保有古樸風貌。
6-2宜蘭市五穀廟
1812年噶瑪蘭廳通判翟淦建先農壇於南門外,供奉神農大帝,其後傾毀。重建後的五穀廟,格局完整,東西廂房至今仍保有古樸風貌。
6-3宜蘭市林氏家廟<br>1835年漳洲林姓族人集全宗族之力,捐建林氏家廟,作為全族團結、祭祀的中心,是縣內格局完整、保存尚佳的傳統家廟建築。
6-3宜蘭市林氏家廟
1835年漳洲林姓族人集全宗族之力,捐建林氏家廟,作為全族團結、祭祀的中心,是縣內格局完整、保存尚佳的傳統家廟建築。
6-4員山鄉員山忠烈祠<br>原為宜蘭神社,建於1918年,是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的建築代表,光復後改建為忠烈祠,其旁有日本人所建的自來水廠。
6-4員山鄉員山忠烈祠
原為宜蘭神社,建於1918年,是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運動的建築代表,光復後改建為忠烈祠,其旁有日本人所建的自來水廠。
6-5頭城鎮天主堂<br>建於1960年,又稱聖伯多祿堂,位於開蘭東路,圓形屋頂呈現西方教堂建築獨特的風貌。
6-5頭城鎮天主堂
建於1960年,又稱聖伯多祿堂,位於開蘭東路,圓形屋頂呈現西方教堂建築獨特的風貌。
6-6五結鄉四結長老教會<br>1965年興建的四結長老教會,其建築特徵是以清水模板構築的鐘樓,結合紅磚外壁的禮拜堂,組成樸素莊嚴的宗教空間。
6-6五結鄉四結長老教會
1965年興建的四結長老教會,其建築特徵是以清水模板構築的鐘樓,結合紅磚外壁的禮拜堂,組成樸素莊嚴的宗教空間。

歷代成就-蘭民智慧的結晶

(四)常民生活

7-1宜蘭市北館市場<br>1911年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設立,成為市民必至的民生商品中心。其後因開路拆成南、北兩半,而今只餘北館市場仍大體保持原貌。
7-1宜蘭市北館市場
1911年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設立,成為市民必至的民生商品中心。其後因開路拆成南、北兩半,而今只餘北館市場仍大體保持原貌。
7-2五結鄉利生醫院<br>是利澤簡舊街的地標,最早的西式建築,始建於1920年,原為利澤簡信用組合,之後曾作為輕便車站、五結鄉農會,現為利生醫院。
7-2五結鄉利生醫院
是利澤簡舊街的地標,最早的西式建築,始建於1920年,原為利澤簡信用組合,之後曾作為輕便車站、五結鄉農會,現為利生醫院。
7-3宜蘭市宜蘭戲院<br>係由宜蘭仕紳集資8萬日圓,於1933年建成,當時號稱「蘭陽唯一」。從歌仔戲、舞台劇、西片到國片,曾是宜蘭人重要的娛樂場所。
7-3宜蘭市宜蘭戲院
係由宜蘭仕紳集資8萬日圓,於1933年建成,當時號稱「蘭陽唯一」。從歌仔戲、舞台劇、西片到國片,曾是宜蘭人重要的娛樂場所。
7-4礁溪鄉台銀招待所<br>礁溪溫泉名聞遐邇,始於日本人的開發利用。本所位在德陽宮的對面,原稱西山旅館,至今保存尚佳,是了解日式溫泉建築的好所在。
7-4礁溪鄉台銀招待所
礁溪溫泉名聞遐邇,始於日本人的開發利用。本所位在德陽宮的對面,原稱西山旅館,至今保存尚佳,是了解日式溫泉建築的好所在。
7-5羅東鎮五福眼科<br>日治時期和洋混合式磚木建築,原稱清野病院,二次大戰後,由「台灣的史懷哲」陳五福醫師接手,改設成遠近馳名的五福眼科。
7-5羅東鎮五福眼科
日治時期和洋混合式磚木建築,原稱清野病院,二次大戰後,由「台灣的史懷哲」陳五福醫師接手,改設成遠近馳名的五福眼科。
7-6宜蘭市蘭陽女中校門口,1941年落成的蘭陽女中,原為興亞帝冠式建築,於今改建殆盡,只剩校門口傳達室及圍牆外整排的茄冬樹,依稀猶有老校老樹的風範。
7-6宜蘭市蘭陽女中校門口,1941年落成的蘭陽女中,原為興亞帝冠式建築,於今改建殆盡,只剩校門口傳達室及圍牆外整排的茄冬樹,依稀猶有老校老樹的風範。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