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1期-在博物館產生交集:「專題短講x圓桌論壇」─地方文化與環境教育的對話

何書瑜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專案助理

圓桌論壇海報
圓桌論壇海報

緣起

109年是蘭陽博物館成立10周年、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成立18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有鑑於此,蘭陽博物館受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委託,假1081119日星期二舉辦「在博物館產生交集:地方文化與環境教育的在地對話-專題短講x圓桌論壇」,上午短講部分邀請博物館家族產官學領域的專家,分享環境教育與博物館家族結合成果;下午的圓桌會議則以小組討論方式,透過對話的形式發現問題及凝聚共識,激發出更多想法與可能。

專題短講A:宜蘭的公有資源與公眾參與

專題短講由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處長劉冠妙開場,並於會中擔任主持人的重要角色,接著由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邱組長闡述會議最重要目的-「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概念下,如何透過蘭陽博物館整合資源,並與地方文物館彼此連結,打造宜學、宜居、宜遊的友善環境。宜蘭縣環境保護局林智中科長及林務局吳思儀課長分享公部門單位如何推廣環境教育,並結合自身場域轉化為行動,最後由環教中心的唐欣怡主任分享教育處與環境教育的結合,如何橫向聯繫並整合內外部教育資源推廣的過程。

左圖:蘭陽博物館陳碧琳館長講述會議總體概念   / 右圖:邱秀蘭組長分享宜居、宜學、宜遊的概念
左圖:蘭陽博物館陳碧琳館長講述會議總體概念 / 右圖:邱秀蘭組長分享宜居、宜學、宜遊的概念

專題短講B:民間力量的整合與推動

下場短講則是由博物館家族成員分享經營過程,社造中心林奠鴻老師闡述大二結社區發展社造的過程與未來想像,他強調建構社區的主體性和自發性,希冀培養社區不仰賴公部門經費,培養自主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鄒金玉理事長和橘之鄉林鼎剛經理延續社造理念,探討地方文化館形塑的過程及尋找在地定位價值的重要性;後半段邀請佛光大學蔡明志副教授帶領大家走一趟知性的文化生態之旅,最後回到劉冠妙處長分享蘭陽環境學習中心俱樂部運作經驗,透過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做為與公部門聯繫對話的窗口,就地方文化與經濟發展推動環境教育,並因應市場變化下各單位的競爭模式轉變過程。

左圖:鄒金玉理事長談地方文化館的運作潛力   / 右圖:圓桌論壇學員相互討論
左圖:鄒金玉理事長談地方文化館的運作潛力 / 右圖:圓桌論壇學員相互討論

圓桌論壇討論與回饋

下午的圓桌論壇由學員共同討論,在創造宜學、宜居、宜遊的環境前提下,各相關單位如何建立與落實地方文化推動之共識,並從推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裡,研擬整體目標與可能的行動計畫。在各小組提出意見激盪腦力的過程,歸納出以下重點,包括大眾運輸交通的改善、居住環境改善、教學品質的提升、培養多元文化的價值觀與找回人情味等議題都是長期以來欠缺的面向,彼此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過程中主持人適時提點,引導各小組提出解決方案,更發現學員針對自身領域及經驗提出的見解,可做為各地方文化館未來發展的寶貴意見。

 

最後主持人劉冠妙總結本論壇並提出見解,透過對話與分享的形式做為好的開始,未來將在此基礎上,擴大辦理地方博物館與環境教育國際論壇,作為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開啟交流,並將宜蘭是一座博物館推動30年發展經驗與歷程,作為檢視與再出發的重要起點。

左圖:主持人劉冠妙處長總結圓桌論壇的討論   / 右圖:本次論壇參與者共同合照
左圖:主持人劉冠妙處長總結圓桌論壇的討論 / 右圖:本次論壇參與者共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