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6期-十五年的輝煌工程紀錄─雪山隧道文物館

陳宜伶、楊霈瑜、曾昶尊撰寫,蘭陽博物館改編

雪山隧道文物館入口,2019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雪山隧道文物館入口,2019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編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為蒐集、整理宜蘭博物館家族在地知識建置計畫,透過關注在地人群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累積的智慧,發掘、調查、研究與書寫,將宜蘭在地知識予以紀錄,並將調查資料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蘭陽博物館特此將該計畫作系列電子報,延綿知識的積累,廣宣宜蘭在地人文風情。

歷史工程的重現

雪山隧道文物館展廳,2019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雪山隧道文物館展廳,2019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雪山隧道工程自1991年動工,2006年全面通車,設立文物館是為了記錄這段耗時十五年,艱辛開鑿的歷程。雪山隧道文物館位於雪山隧道口下方,由國道新建工程局規劃設計,榮民工程公司施工, 2006年6月16日雪隧通車日開館啟用後,移交由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負責空間管理與預約導覽、展示更新及修繕任務。

 

入口處透過時光長廊,以文字及圖片展現隧道規劃與設計施工過程、遭遇困難、地質處理、安全衛生、環保與環境監控的歷程。館內空間約寬10公尺長20公尺,展示國道5號南港至頭城段的立體模型、雪隧開挖工法、施工文物區、岩心與岩石標本區以及研究報告,包含主線、導坑,以及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器械工具、削刀、岩石等實品與工程獎座等文物,透過圖文介紹隧道地質特性與相因應的工程措施。

 

文物館在坪林交通控制中心負責下,近年來增加安全管理、環境保護、交控機電設施等圖文說明作為展區特色,透過構造、地質、橫斷面、交控監測說明,逐步賦予文物館作為民眾瞭解過去隧道工程與現在隧道使用安全的重要宣導媒介。

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控制室,2019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控制室,2019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全斷面隧道鑽掘機

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 (Tunnel Boring Machine)機具的重點是削刀,為雪山隧道文物館館內重要展示品,是施工過程中三組不同使用狀況之削刀實品。

 

雪山隧道採用的全斷面隧道鑽掘機(TBM),屬於機械式、開挖速度快的全斷面施工機具,一天約可進展20-50公尺,整組造價約新台幣十億。雪山隧道使用的大型TBM直徑11.74公尺,裝設有80顆鎢合金鋼製的削刀進行挖掘工作,每顆直徑43.2公分,單個削刀重量為186公斤。當岩盤穩定時,削刀可以平順的往前切削岩盤面,刀刃因而正常磨損;但遭遇剪裂破碎岩盤時,開挖面碎裂坍方之大塊岩石會在削刀頭前推擠,使削刀刀刃遭扭擠撞裂而形成不正常之磨損。

 

每顆削刀造價約為新台幣4-7萬,整體施工過程約替換新台幣1億元左右的削刀,足見施工之艱辛。

左圖:TBM使用之削刀於雪山隧道文物館提供展示,可觀察突出刀緣差異,左邊為削刀正常磨損、中間為削刀全新品、右邊為削刀不正常磨損 ,2016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 右圖:TBM模型之削刀配置位置,圖中綠色部分為削刀示意斷面上共計80顆 ,2016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左圖:TBM使用之削刀於雪山隧道文物館提供展示,可觀察突出刀緣差異,左邊為削刀正常磨損、中間為削刀全新品、右邊為削刀不正常磨損 ,2016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 / 右圖:TBM模型之削刀配置位置,圖中綠色部分為削刀示意斷面上共計80顆 ,2016年攝。高速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坪林交通控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