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1期-第八屆宜蘭文化獎紀念獎得主─吳貴英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吳貴英女士一生奉獻在舞台,使瀕臨絕傳的四平戲保存至今。
吳貴英女士一生奉獻在舞台,使瀕臨絕傳的四平戲保存至今。

吳貴英女士出身於戲劇世家,從小耳濡目染深受戲劇的薰陶,11歲起便開始唱戲生涯。1959年吳女士組「宜蘭英歌劇團」,是宜蘭縣歷史最久的歌仔戲班,使得瀕臨絕傳的四平戲得以傳承。她將一生歲月奉獻舞台,締造的戲劇藝術成就,對提升宜蘭文化水準,有重大貢獻,特頒贈「宜蘭文化紀念獎」。

守護四平戲的歌者─吳貴英

「宜蘭英」─吳貴英女士(1925-1990)出生在戲劇之家,從小耳濡目染深受戲劇的薰陶,父親吳九里自小學習四平戲,16歲時學成出師,獨自前來宜蘭闖天下,54歲時自組四平戲班。

 

吳貴英9歲才就讀宜蘭市向陽小學(現宜蘭國小),惟下課之餘,經常跟著戲班於後台觀看演出,自己邊學邊唱,戲班發現她的學戲能力,11歲起便輟學習藝,開始唱戲生涯。她所唱的二簧,淒美的對白加上哀怨的唱腔,讓聆聽者無不心酸直入人心,至今戲迷對其聲音、身段,都十分難忘。

 

1945年,吳貴英買下貓仔姑婆班,與自己原有班底重新組合,取名為新龍鳳歌劇團。1950年代,野台戲演出都要經過嚴格的申請,使得演出機會銳減,在此種環境之下,吳女士只好暫時結束新龍鳳歌劇團,跑到台南加入丹鳳社演出,並為自己去了藝名「筱桂英」。一年多之後,因打聽到宜蘭的野台戲申請不像以前那麼嚴苛,才又回到家鄉,重新找回新龍鳳的成員,再度演出,期間經歷父喪、解散劇團等挫折與考驗。

 

1959年吳女士組「宜蘭英歌劇團」,是宜蘭縣歷史最久的歌仔戲班,她待人體貼、周到、講義氣,非常照顧團員,曾交代子女,萬一她無法掌團時,宜蘭英歌劇團無論如何都要維持下去。

 

四平戲早年與亂彈戲同時流行,但因唱腔特殊,一般人較難聽懂,所以漸漸式微。出身自北管四平戲班的她,能發揮創意進行調整,劇團於下午的戲碼多安排武打大戲,演唱北管戲曲,才使得瀕臨絕傳的四平戲得以維持,1986年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傳統戲劇類四平獎項得主。

左圖:吳貴英於後台聚精會神勾繪大花臉的神情。陳進傳攝 / 右圖:接收國立藝術學院邱坤良教授在後台訪問情形。陳進傳攝
左圖:吳貴英於後台聚精會神勾繪大花臉的神情。陳進傳攝 / 右圖:接收國立藝術學院邱坤良教授在後台訪問情形。陳進傳攝

大事記

  • 1936年宜蘭英歌劇團已故團主吳貴英的父親吳九里成立四平戲劇團,對吳貴英之所以會經營劇團的影響相當大,後因日治時期皇民化的禁鼓樂令,以致該團形同散班。
  • 1945年吳貴英與宜蘭縣另一個貓仔古婆所組的「小龍鳳歌劇團」四平戲班合併成一班。
  • 1946年該團搭傳船前去鼻頭演戲,發生船難,該團重要演員阿桂罹難,以致貓仔古婆財務發生困難,吳貴英買下貓仔古婆的戲籠,正式成立「新龍鳳歌劇團」。
  • 1951年新龍鳳歌劇團因為政府制定的野台戲政策相當嚴格,於是該團解散。
  • 1951-1960年吳貴英前往中南部演出四平戲,以「宜蘭英」藝名走紅。
  • 1959年組宜蘭英歌劇團。
  • 1960年宜蘭英歌劇團正式成立,由吳貴英所創辦,初期以四平戲聞名全台。
  • 1962年宜蘭英歌劇團以一齣「鐵血勇士」參加地方戲劇比賽,榮獲外台歌仔戲組第一名。
  • 1967年該團再以「二小童復國」榮獲地方戲劇比賽決賽歌仔戲組成績優異,經評列殿軍及一項個人獎。
  • 1985年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奇祿以「民間劇場四平戲演出紀念」的獎牌頒贈獎勵宜蘭英歌劇團。
  • 1986年吳貴英榮獲教育部頒發「薪傳獎」,使其努力深獲肯定。
  • 1988年應宜蘭縣立文化中心之邀於「野台高歌」活動中演出。
  • 1990年吳貴英因為腿傷引發其他症狀,驟然逝世,其遺言「希望宜蘭英歌劇團可以持續不斷在世上留下」。吳貴英第二代吳美子接任該團團主,並由第三代洪有訓幫忙管理。
左圖:榮獲台灣省地方戲劇比賽冠軍時團員合影。宜蘭英劇團提供 / 右圖:每逢神誕節慶,在廟宇前空地上演「野台戲」實況。江武昌攝。
左圖:榮獲台灣省地方戲劇比賽冠軍時團員合影。宜蘭英劇團提供 / 右圖:每逢神誕節慶,在廟宇前空地上演「野台戲」實況。江武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