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6期-家族館采風「慈林巡禮」─慈林教育基金會的成立

陳鳳萍  /  慈林基金會工作人員

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林義雄、方素敏夫婦失去了慈母林游阿妹女士和雙胞胎愛女亮均、亭均。

 

一九九一年三月三十一日,他們邀集至親好友所創辦的「慈林教育基金會」誕生了。一生一死之間,象徵林義雄夫婦心靈的轉折。

 

十一年中,痛失親人的哀傷、流落異鄉的辛酸,以及對民族前景的苦慮焦思,伴隨著林義雄夫婦渡過了漫漫的歲月,也煎熬和充實了他們的心靈。最後,他們走過了死蔭的幽谷,從死亡中看到了生命,從台灣民族的苦難中看到了希望。

 

生命要有價值,必須擁有高貴的心靈。希望要能實現,必須耐心不倦地力行實踐。慈林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就是要對同胞高貴心靈的培育、民族美麗希望的實現,做些渺小微薄的貢獻。

 

我們可以用林義雄先生在慈林教育基金會成立典禮上的獻詞中,一個佛經的故事,來代表慈林的精神。

 

「在喜馬拉雅山下,有一大竹林,竹林中住了許多飛鳥走獸。有一天刮起了大風,竹林和竹因為強烈的摩擦而起火。火隨風勢越燒越大。林中的飛鳥走獸有一部份跑開了,大部份跑不出去而留在那裡痛苦哀叫。這時候有一隻鸚哥鳥已經飛上了天空,脫出了火海,本來可以高飛而去。但是他依戀那生長的竹林,感謝竹林給了他住處的恩德,同時慈悲心生,不忍看著同胞受著苦難,於是他飛入附近的池塘,把翅膀浸入水中,然後飛上天空把水滴灑在烈火上,他不斷的飛來飛去做著這種看來不會有效果的事。

 

這鸚哥慈悲的心和獻身的精神感動了天神。所以神從天而降,來到鸚哥的面前對他說:「你的心雖然值得稱讚,但是這麼大的火,怎麼能用你的翅膀所取的水滴來熄滅呢?」鸚哥回答說:「用感謝和慈悲心所做的事,一定會成功的」。這個故事的結束,是說天神受了感動,用神力把大火熄滅了,不過我想那時候如果有十萬隻百萬隻的鸚哥同時做這種事,也許就不需要天神的幫助而能撲滅大火。」

 

今天慈林教育基金會用感謝和慈悲的心做事的精神,是用非常渺小的力量開始在我們所熱愛的台灣從事挽救人心的巨大工作。我們不敢奢望天神的幫助,但卻希望鼓舞和我們一樣愛護台灣的親友同胞,共同投注心力來維護原本自然美麗的鄉土,恢復原本純樸誠厚的台灣人心,也許當我們聚集了千百萬人來共同做這工作時,就真能感動天神來協助我們台灣創建一個「人間樂園」。

 

「慈林志業」就是要證明下面這句話是真理:「用感謝和慈悲心所做的事、一定會成功」。

慈林文教中心簡介

慈林文教中心外的一塊大石碑上,刻著一段敘述『慈林緣起』的短文,內容是: 『人心的善惡決定了人間的歡喜或悲苦,社會的祥和或紛擾。救苦渡厄不是菩薩的責任,人間樂園也不是上天的恩賜,而是人類就自身心靈不斷地錘煉和提昇的事工。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和教育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主要媒介。』

 

基於以上的信念,慈林教育基金會投注心血成立了『慈林文教中心』,這個中心於1994年2月28日正式獻館啟用。正因為慈林把文化教育、社會改革視為培育民族高貴心靈,長遠耕耘的事工,因此我們希望這個中心能夠成為各種文教活動、改革活動的永久基地。

 

慈林文教中心。慈林基金會提供
慈林文教中心。慈林基金會提供

一、 研習場地

為提供參觀團體、社會改革團體、公益團體等舉辦講習、研修等活動,並配合慈林不定期舉辦之各類講座、營隊及其他文化教育活動之用。

 

1.演講聽(可容納120人,並配有播放影音資料之設備)

 

2.教室(共三間,可分別容納60人、30人及25人之教室)

 

3.宿舍(四間雙人房及兩間通舖,可容納30~40人住宿)

 

4.餐廳(可飲食,僅提供簡易加熱之設備)

 

二、 台灣社運史料中心

收藏台灣民主研究及台灣社運研究之書籍、期刊、論文、影音資料及文物等,提供有興趣之民眾及研究者到館閱覽,歡迎使用。未來將朝提供資料庫網路查詢之服務而努力,提供更方便之查詢服務。

 

我們仍在持續收藏相關資料,歡迎大家提供或捐贈相關文物、資料。

 

1.圖書室(除文物外,相關資料收藏區,提供到館閱覽服務,設有影印機,供讀者使用。)

 

2.社運文物展示區(收藏各式文物,歡迎參觀。)

 

三、 台灣民主運動館

位於慈林文教中心34樓的「台灣民主運動館」,將收藏、展示台灣百年來民主運動的珍貴文物史料,藉由展示台灣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歷史,希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能藉此參訪的機會,更瞭解歷史,更能反省過去、珍惜現在、思索未來。

 

此外,該館亦將具備「民主教室」的功能,配合文教中心原有的5樓研修教室、6樓宿舍等設施,成為適合各項營隊及參觀團體進行民主教學的場所。

實現夢想的起步

慈林教育基金會自1991年創辦、1994年文教中心暨圖書館落成啟用、1998年慈林紀念館及台灣社運史料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慈林致力於聚集更多良善、質樸的人心,共同打造一個美好的世界,一同改善我們的社會,吸引共多的人們加入我們的行列;因此,慈林成立以來舉辦各類型的講座、研修班、音樂會及展覽活動,並在各地成立讀書會、合唱團;一同培育改善人心的種籽,在我們熱愛的土地上,紮根茁壯!

 

以下我們摘錄幾位慈林志工參與慈林活動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作者側寫-陳雅雯(出生於彰化,東吳中文系畢業。慈林青年營學員,現為慈林基金會職工)

 

1998年,還是個大三生的我,有著如一般年輕人所擁有的,單純、一派天真的熱情,總希望自己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儘管校園裡的教育,讓我們對自己的土地是那麼的疏離,對過去的歷史是那麼的陌生。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瞥見了學校社辦公佈欄,貼著一張青年營的簡章,於是,這個女孩與慈林間的一段"奇幻之旅"就這麼的開始了...

 

從報到開始,隊輔們親切的帶領,課堂上講師賣力的演出,我清楚得記得那是一個充滿自由討論的空間,每一個想法的表達都那麼被鼓勵的一個營隊,那一年課程主題為『社會影像紀實』,四天三夜中,我們看了許多部令人震撼的影片,五二0農民事件、穿過婆家村、野百合學生運動、朱老闆的暑假作業(勞工抗爭),黑色將軍溪....等,對我來說,那是一個相當大的衝擊,因為學校的教育從未告訴我這些,營隊中,每一堂課幾乎無法準時結束,因為衝擊之後而來的問題實在太多,與講師的互動是那麼的欲罷不能,即便下課後,於餐廳的方桌旁,大家依然圍坐在一起繼續著方才意猶未竟的討論,令我感動的是,有一群跟我一樣的人,此刻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每一個人是那麼認真的在思考,那麼努力得試圖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論是相呼應的還是針鋒相對的辯論,令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被鼓舞後,泉湧而出的自由與熱情,這股暖流在我的心中始終不曾褪去,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對的地方,我想,我來對了!

 

在與夥伴們告別得那一刻,我在自己心中與慈林相約下次青年營見,的確,緣分就是如此奇妙,曾有一位夥伴這麼說過:「青年營對於我們這一群因慈林相識的好友來說,就如候鳥過冬一般,每年寒暑假總覺得該回來看看,更重要的是再成長!」。

如今,這個女孩離開了校園,有幸成為慈林大家庭的一份子,屬於我的奇幻之旅似乎更長、更豐富了,我期待往後的每一年,在一個暖暖的午后,鬧哄哄的慈林,一批準備報到的學生裡,再次走進3年前那樣的一個女孩或男孩...

 

作者側寫-曾美麗(慈林社會發展研修班學員、慈林政治家研修班學員,曾任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離開學校到了社會後,由於工作上的需要,我曾參加過不少專業性的研訓或成長班,尚稱是個"求知若渴"的用功學生。但在慈林文教基金會先後上過的『社會發展研修班』、『政治家研修班』,我卻始終沒有領到結業證書----事實上,我始終認為自己一直都仍在實習成長中,領取文憑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

 

1994那年,我因參與環保團體民間版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草案之修法研商與國會遊說運動,而有機緣參加慈林『社會發展研修班』。對於一個正陷於環保運動困境中的環保工作者而言,慈林適時提供我沈澱省思的空間。

 

初到慈林,發現那裡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漢",各個頭角崢嶸、能言善道,唯一共同點是大家都很關心社會弱勢族群及國家民主政治的發展。上課時,人人勇於表達己見,甚至為了不同的論點而和老師、同學們當場激烈辯論起來----這對一個從小在"權威至上"的學習環境中成長的我而言,是何等的震撼!因此,潛藏在我內心的那股反威權的意識逐漸甦醒。

 

課堂上大家從民主社會談人權、婦女運動、勞工殘障等弱勢族群的權益,到社會動員、非武力抗爭等,在在拓展了我的視野,也啟動了我的思辯與行動能力。課後,自然而然地在自己工作領域中,認真地實習驗證----從與農委會、國會立委協商通過民間版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草案,到成功地促使台北市政府闢建關渡自然公園的漫長催生遊說過程,豐富了我溝通協調及動員折衝的經驗。

 

從此,慈林精神像在腦海中烙下印痕般,深刻影響我的行事風格,就如同一位智慧長者在我面臨理念與現實衝突時,即時給予指引與鼓勵。

 

2000年我有幸追隨林義雄主席參與台灣政黨輪替之總統大選行列,然後走入政府體制內成為政治工作者。因此我又有機會再次回到慈林,參加第一屆『政治家研修班』。在這個班裡,新、舊官僚齊聚一堂,個個人生閱歷豐富,處事經驗與態度卻是迥然不同。從剛開始人人爭著各說各話,到最後彼此互相尊重、專心傾聽對話,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心境竟有如此大的轉變,想必大家點滴在心頭。

 

從慈林出來的學員不一定都會成為傑出的政治家或社會改革者,但我深信個個都會是關愛土地和人民的心靈改造工程師,在他所依存的那片天地裡努力影響更多人活出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