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26期-鳳梨甜、楊桃香—大湖底的休閒農業

張智欽  /  宜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蔡文婷改寫,卜華志提供圖片)

依山傍水的大湖底聚落群中,「二湖」和「崩山湖」兩個地區,前者因土質屬砂礫型,從事稻作的收成欠佳,後者也因鄰近山區地處偏遠之故,因此早在兩地開發之初(約19世紀末期),便以種植雜作和果樹為生。光復以降,約有 近20年的光景以「桶柑」種植為主,「金棗」為輔;之後,從民國80年以來,為了將兩個區域間的作物區隔,防止產品「供過於求」,農民們努力的進行各項果樹的改良栽種,最後以「二湖鳳梨」和「崩山湖楊桃」成功的將大湖地區「觀光果園」的名氣向外播送。

一、環境簡介

二湖和崩山湖人從居住之初至今百年來,利用靠山近水之利,所用之水皆為山澗水(俗稱山坑仔水),從前沒塑膠管的時代,多用「桂竹仔筒」剖半挖空後,以木樁十字交叉為支撐,將竹管置於其上逐一接合。接管時是以戶為單位,自行從山上引山澗水至家中,或是引至果園作為灌溉之用。每戶人家離水源有遠有近,但總的說來至少有數百米的距離,因此以每根管路約3米的長度計算,動輒都得用上1、2百枝的管線來接引,甚為辛苦。

 

即至今日,當地居民仍清一色的使用百年來的同一水源,他們表示自來水公司曾經徵求他們改用自來水的意願,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水道水(自來水)沒山坑仔水甜,你們外地人還來取這邊的水回去泡茶呢!」當地人對水質的滿意度溢於言表;除了山澗水外,早年當地婦女也會利用鄰近野溪的水資源來洗衣服,洗菜;對於男人和小孩而言,用竹篾自製的魚笱和釣具到溪裡捕捉漁產自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二湖鳳梨

現今二湖的住戶在30多戶中約有27、8戶以種植鳳梨為生,每年在鳳梨盛產的夏季,遊客可自行至二湖鳳梨園或挑選新鮮鳳梨。
現今二湖的住戶在30多戶中約有27、8戶以種植鳳梨為生,每年在鳳梨盛產的夏季,遊客可自行至二湖鳳梨園或挑選新鮮鳳梨。

 

二湖的範圍涵蓋員山鄉湖西村16至18共三個鄰,根據「二湖鳳梨產銷班班長」江森林耆老口述,由於二湖地區的土質普遍屬於砂礫土,幾乎無法從事稻作,因此從曾祖父(江阿甕)、祖父開始便在靠近二湖的近山,闢園種菜,種蕃薯,種薑,到了父親那一代,時值光復初期,才漸漸的以種果樹為主。

 

當時鄰近的崩山湖有人引進桶柑苗種進行種植,因此二湖也開始大面積種植俗稱「年柑」的桶柑,並兼種金棗。在民國40年末至50年代最盛況時,二湖地區的桶柑和金棗種植面積約有百來甲地,這樣的景況約至民國60年代便漸漸因桶柑的外銷市場需求量縮小,產地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果農便開始減少產量,並嘗試改種鳳梨等作物。

 

到了民國80年初,桶柑感染了俗稱「黃龍病」的「立枯病」,以致無法收成,於是二湖農民便將平地的柑園,改成鳳梨園,並由農會輔導成立「二湖鳳梨產銷班」,朝專業的鳳梨產銷地邁進。

 

(一)品種及收成

二湖的鳳梨品種以土種的「開英3號」為主,一般說來,種植的時間約從農曆8月半至9月間,成長期約需3年,收成季節以盛夏的6、7月為主。由於鳳梨生長期非常長,因此果農們多半將鳳梨的種植,以時間點區分為數個區塊,維持每年可收成1至2個區域的收成量,每個區域約收成3至4次後便需將老的鳳梨株清除,重新再整地、翻土、施肥,進行下一番的種植。

 

以「開英3號」而言,每一年的收成量約在3千台斤上下(約1千多支鳳梨),其果肉呈具透明感的鮮黃色,纖維質高,水多汁甜,外觀最大特色,也是最易辨別與中南部鳳梨的差異點在其「無尾」─也就是果農在採收時會刻意將其尾端的葉子去除,因此正宗二湖鳳梨並無葉子,提到這個做法,產銷班長江森林無奈的表示,從民國83年「二湖鳳梨」正式打出知名度吸引大批媒體報導後,便有許多水果販子,無論鳳梨來源為何,總是信口告訴消費者:「這是正宗二湖鳳梨」,由於在外觀上一般人不易區分,他們才想出這個辦法。

 

另外,因鳳梨的諧音有「旺旺來」的吉兆,因此農民們也專種純觀賞用的「鳳梨花」,專門用在7月普渡或農曆年節時拜拜之用,這種「鳳梨花」多半任其自由生長,形狀有的千奇百怪,而且愈怪市場價格愈高,尤其每到農曆七月最是供不應求。

 

(二)鳳梨觀光果園

現今二湖的住戶在30多戶中約有27、8戶以種植鳳梨為生,面積約30甲左右,每年在鳳梨盛產的夏季,遊客可自行至二湖鳳梨園或是路旁的鳳梨採收工廠內挑選新鮮鳳梨,以及農家自行釀製的鳳梨露、鳳梨果醋,以及用豆鼓所醃漬的煮湯聖品鹹鳳梨等「鳳梨系列產品」。

左圖:二湖的鳳梨品種以土種的「開英3號」為主,成長期約需3年,收成季節以盛夏的6、7月為主。 / 右圖:鳳梨館提供鳳梨成長資訊,並展示有農家自行釀製的鳳梨露、鳳梨果醋等「鳳梨系列產品」。
左圖:二湖的鳳梨品種以土種的「開英3號」為主,成長期約需3年,收成季節以盛夏的6、7月為主。 / 右圖:鳳梨館提供鳳梨成長資訊,並展示有農家自行釀製的鳳梨露、鳳梨果醋等「鳳梨系列產品」。

三、崩山湖的楊桃

(一)開發和種植歷史

 

崩山湖的範圍涵蓋員山鄉湖西村19至20共兩個鄰,當地居民在戶籍登記上約有42戶,其中「陳姓」人家即佔了24戶,在此開墾約有110年的歷史。

 

與二湖地區不同的是,崩山湖沿山腳下的田地,土壤較肥沃,灌溉水取自源於峽頭(俗稱烘頭)一帶山谷的一條野溪(當地人多稱其為「溪仔」,無特殊稱呼)的水流,因此耕作無虞;除了在平地墾地種稻,在環崩山湖附近海拔約100至200公尺的淺山,也開始闢園種植果樹,民國37年時,陳氏從台北木柵大春農場引進俗稱「大春種」的桶柑試種,種植情形良好,因此到了民國40年代便開始大面積種植。當時在桶柑收成最盛況時,鄰近崩山湖的淺山,如當地人所稱的闊嘴坑仔、登高崙仔、苦苓仔坑等地放眼望去一片「紅橙」,這樣的景象可綿延到隔壁的二湖地區,形成耆老們至今仍津津樂道的「滿山紅」美景,而這樣壯觀的畫面也讓當地的山頭贏得「柑仔山」的美譽;除了滿山的「橙金」外,同時在山谷中採收的1、2百個採柑者,還有來來去去的載柑貨車,也替原本人口極少的小聚落增添不少人氣。

 

民國50年末柑橘榮景不在,之後農民們也嘗試將平地的田園闢建為鳳梨園,但崩山湖的土質不若二湖為砂質土,因此所產鳳梨的品質和收成皆不理想,於是從民國58年至60年間,開始楊桃的栽種和研究。

 

(二)品種和收成

 

崩山湖的楊桃品種從過去至今,在時間序上最早是「土種仔」的硬枝仔,接著分別是二林種、秤錘仔和俗稱「紅肉」的馬來西亞種。硬枝仔的特色是香味濃,甜度佳,但是小小一顆,採收的人工成本較多;二林種又大又甜,但外形較差,品質也較難控制;秤錘仔市場賣相最佳,果肉多,果皮非常有光澤,但甜度較差;紅肉種為現在的主流種,為綜合上述的優缺點中,結果較佳者。

 

儘管「紅肉種」的種植數量最多,但是為了讓市場產品較多樣性,有少部分的楊桃株,在同一棵楊桃樹上,以「接枝」的技法同時栽種了2至3種不同品系的楊桃,如紅肉種,二林種和秤錘仔同掛於一樹,而且為了採收方便,從前所見的高大楊桃樹,如今在崩山湖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整片高度約一人身長的楊桃欉。

 

楊桃的生長期為120天上下,在結果期為防蟲害和霜凍,通常要非常費時費工的將楊桃逐一套袋,至於盛產期約在農曆九月至十一月間,延至開春的二月時分,楊桃產季正式結束。

楊桃樹林而且為了採收方便,從前所見的高大楊桃樹,如今在崩山湖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整片高度約一人身長的楊桃欉。
楊桃樹林而且為了採收方便,從前所見的高大楊桃樹,如今在崩山湖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整片高度約一人身長的楊桃欉。

 

(三)楊桃觀光果園
楊桃觀光果園除了可採果外,還有果農自產自製的當季新鮮楊桃露、楊桃汁以及楊桃乾在當地新鮮出售。
楊桃觀光果園除了可採果外,還有果農自產自製的當季新鮮楊桃露、楊桃汁以及楊桃乾在當地新鮮出售。

 

在二湖的鳳梨季結束後,緊接著登場的就是崩山湖「楊桃季」的開始,從農曆9月至11月,除了可採果外,還有果農自產自製的當季新鮮楊桃露、楊桃汁以及楊桃乾在當地新鮮出售。

 

除了觀光果園產業外,早期種植黃麻、苧麻的麻園,或一些荒廢的果園,民國70年代始有農人將之轉種麻竹筍或是改種韭菜等單價較高的菜蔬,也有少部分人將菜圃改為園藝花卉的專門種植區,並且將自家的老宅第整理成為觀光民宿可供至大湖底觀光者住宿之處;但由於大湖底聚落的整體觀光動線僅成點狀未連成帶狀分布,因此觀光休閒產業在此區仍屬剛發展階段,尚待整起規劃,連成一氣。

左圖:圖六:二湖和崩山湖兩個地區,農民們努力的進行各項果樹的改良栽種,最後以二湖鳳梨和崩山湖楊桃將大湖地區「觀光果園」的名氣向外播送。 / 右圖:大湖底也有少部分居民將菜圃改為園藝花卉的專門種植區,並且將自家的老宅第整理成為觀光民宿。
左圖:圖六:二湖和崩山湖兩個地區,農民們努力的進行各項果樹的改良栽種,最後以二湖鳳梨和崩山湖楊桃將大湖地區「觀光果園」的名氣向外播送。 / 右圖:大湖底也有少部分居民將菜圃改為園藝花卉的專門種植區,並且將自家的老宅第整理成為觀光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