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0期-「讓世界看見淇武蘭」─臺日攜手交流展

陳碧琳  /  蘭陽博物館館長

游貞華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淇武蘭遺跡赴日展海報。
淇武蘭遺跡赴日展海報。

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與指導下,蘭陽博物館獲文化部博物館事業推展計畫補助,201910月以淇武蘭遺址作為首檔赴日特展,淇武蘭遺址是宜蘭金屬器時代的代表,出土考古文物可以連結蘭陽平原的歷史、噶瑪蘭族群與現代社會,在臺灣原住民族中,堪稱難得。

 

位於礁溪的淇武蘭遺址是宜蘭縣目前發掘範圍較大的考古遺址,也是最重要的舊社時期遺址。從淇武蘭遺址出土豐富的考古資料顯示:噶瑪蘭族與外來者有積極的交流行為。此地兩百多年以前人類活動的文字紀錄稀少,僅能知道蘭陽平原主要居住著噶瑪蘭人,漢人於兩百多年前大量進入開墾後,噶瑪蘭人不是移居他鄉就是被同化。直到近年,因為考古搶救發掘,淇武蘭遺址出土幾何印紋陶罐、石器、木器、骨器、金屬器,還有外來的瓷器、煙斗、瑪瑙珠、銅錢等等文化遺留,讓我們慢慢窺見那段千百年前海陸匯集的精采歷史,顛覆以往將東臺灣視為落後的偏見。

左圖:陳碧琳館長接受日媒專訪   / 右圖:開幕典禮上陳碧琳館長(左二)和西都市長押川修一郎(左三)進行剪綵儀式
左圖:陳碧琳館長接受日媒專訪 / 右圖:開幕典禮上陳碧琳館長(左二)和西都市長押川修一郎(左三)進行剪綵儀式

 

蘭陽博物館作為宜蘭縣文物蒐藏、研究、展示、教育的窗口,面對2001年開始的淇武蘭考古遺址,從得子口溪的溪流底下進行了二次考古搶救發掘,累積約一百萬件出土遺物,遠遠超過縣級博物館典藏與研究能量。考古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宜蘭仍是剛起步的階段,所以蘭陽博物館仍在學習如何全面的接手管理這些出土遺物。

 

2020年我們將推出一個以宜蘭史前文化為主題的親子探索常設展,親子考古探索展覽的推出,獲得許多日本專業考古博物館的幫忙,「臺灣·宜蘭·淇武蘭遺跡~海陸匯流處~」國際交流展正是這樣一個背景所產生的美麗結合。

優秀的臺日策展團隊
優秀的臺日策展團隊

宜蘭的國家寶藏─淇武蘭

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考古博),位於日本南九州的宮崎縣西都市,是國際極富盛名的專業考古博物館。西都市與本縣羅東鎮2018年締結姊妹市,透過國際交流展行銷臺灣與宜蘭,並促成考古學展示及教育跨國共學合作。考古博與韓國及臺灣知名考古博物館固定在每年10-12月辦理國際交流展,已連續15年,「該館持續進行典藏文物鐵製品、古人骨及其他考古文物(陶器、石器等)整理、修復、保存處理、資料登錄等。古墳時代出土的鐵器是典藏核心,配置保存科學專門研究人員,進行鐵器保存修復處理作業。由於日本自彌生及古墳時代以後的遺址,常見金屬器遺留,金屬器的保存修復工作需求大,考古博的各種設備(例如:強固用的減壓含浸機器)很齊備。」

 

2018年大山江里子館長來蘭博訪問,到2019年谷口武範館長全力支持把90111件(含13件鐵器)出土遺物帶到西都原博物館進行專業的博物館展示,展出包含鐵器、陶器、瑪瑙珠、銅錢,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淇武蘭遺址有許多木質出土遺物,因為顧及遺物安全無法展出。

集結淇武蘭111件文物,令人嘆為觀止。
集結淇武蘭111件文物,令人嘆為觀止。

本次借展的13件鐵製品,經臺日研究人員評估需進行保存處理,以防止新的劣化,日方同意免費處理這批鐵器,並將歷程詳實記錄。考量保存處理至少需要2~3個月時間,全部展品於66日運抵考古博。這是淇武蘭考古出土文物首次出國展覽及鐵器文物首次國際修復合作,深具意義。

 

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學藝員非常專業與嚴謹的完整策展規劃、遺物標本選件、展覽詮釋、搭配日本考古遺物的展出,讓我們深感敬佩,而蘭陽博物館也將近幾年推動公眾考古的教育活動,在展覽期間到日本進行交流,希望這個千年以前宜蘭的國家寶藏「淇武蘭遺址」扮演的海陸匯流功能,可以在千年後的今日,由西都原考古博物館和蘭陽博物館,接續兩個島國的博物館與文化匯流。

左圖:展場一角   / 右圖:載有詳細圖文介紹淇武蘭文化的展版
左圖:展場一角 / 右圖:載有詳細圖文介紹淇武蘭文化的展版

策展資訊

地點 日本宮崎縣立西都原考古博物館

 

期間 2019105()128()

 

從遺址出土的裝飾品及玉器、玻璃、金屬製品的藝術性極高,特展以淇武蘭遺址為中心,介紹聯繫臺灣與日本的南島航路所帶來的文物,並思考臺灣與南九州的連結。主要展示文物120150件臺灣文物90111件。展示架構分5大單元:

 

淇武蘭遺址的發現和調

介紹位於臺灣東北部宜蘭縣的淇武蘭遺址發掘調查的過程,並且確認遺址的概要及意義。

 

淇武蘭遺址和住在那裡的人

生活在淇武蘭遺址的人們,推測是臺灣原住民族之一的噶瑪蘭族。本單元介紹從遺址出土的生活用具,以及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淇武蘭遺址、裝飾之美

遺址出土許多極具藝術性的文物。以瑪瑙、玻璃、金屬製飾物為中心,並且介紹當時生活在淇武蘭的人們的裝飾藝術。

左圖:介紹當時生活在淇武蘭的人們的裝飾藝術   / 右圖:遺址出土的許多具藝術性的文物
左圖:介紹當時生活在淇武蘭的人們的裝飾藝術 / 右圖:遺址出土的許多具藝術性的文物

 

淇武蘭遺址、海路匯流處

在淇武蘭遺址出土自東南亞及中國的貿易陶磁,以及中國與日本的銅幣等文物。介紹淇武蘭遺址與其貿易路線上接觸的人、物、文化之連結點。

 

南九州和海路

與淇武蘭遺址出土的貿易陶磁及銅幣相同時期的文物,也在日本大分縣、宮崎縣、鹿兒島縣等地出現。透過文物的展示,提出連結臺灣‐琉球‐南九州之南島航線曾經存在過的可能性。同時,為了與臺灣用來作為飾物的銅幣做比較,特展中也介紹日本銅幣的使用方法。

淇武蘭文物大集合
淇武蘭文物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