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1期-「金門采風之旅」─蘭博志工隊

賴友梅  /  蘭陽博物館志工

蘭博志工好Young!

蘭博志工隊是由一群充滿熱愛宜蘭與博物館服務熱誠的夥伴所組成,成立於2009年8月3日,並於2010年5月18日蘭陽博物館開館後正式執行展場志工服務迄今,是蘭陽博物館落實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重要推手,志工夥伴們透過博物館事業的共同學習及合作參與,實踐終身學習與社會服務,累積多樣的博物館志工專業知識與技能,致力促進大眾對宜蘭自然與人文的喜愛與關懷。

 

縣外參訪,知識蘭陽

志工隊透過參訪外縣市環境教育,擴展輔導小組成員視野,藉由實地互動交流,了解其他縣市推展教育環境的策略,經由踏實體驗學習經驗精進團隊知能。

采風金門,文化交流

十月十九日清晨,三十二位志工暨眷屬、館員興高采烈地飛至金門,展開三天的采風之旅。

蘭博志工於古寧頭戰史館前合照
蘭博志工於古寧頭戰史館前合照

走過爭戰

金門舊稱浯洲,明太祖時為治理福建沿海,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將浯洲改名金門。

 

民國三十七年,金門配合政府宣布進入戒嚴。民國三十八年十月發生古寧頭戰役,進入軍管時期;十一月結束後,原縣政府建制被取消。四十二年結束軍管,改採「以軍領政」的戰地政務體制。四十七年至六十八年又發生八二三砲戰,後來美國政府送我們一顆八吋榴砲磾,結束戰役。民國八十一年宣布解除戒嚴、解除戰地政務。八十四年為維護歷史文化、戰役紀念,保育自然資源,設立金門國家公園。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在金門應該改成「夜來砲彈聲,死傷知多少」。金門因為居於重要的戰略地位,所以宿命地只能接受戰地這樣的角色,不過隨著政權的更迭,環境的改變,金門憑著堅忍奮鬥的精神發展現代化,一次一次解決困境,突破政治上的界線,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蘭博團隊這次縣外參訪就是親自來見證這個堅韌的生命體蛻變的歷程。

 

行程中參觀了許多砲陣地、戰史館、指揮所、石碑、坑道,見識模擬射擊操演,聽見話筒那方傳來的戰爭前夕實況描述的口述歷史,彷彿聞到了煙硝味,走在地雷陣中,在濱海防禦工事的呵護下走過了一個年代;也在高粱酒、貢糖、鋼刀、麵線及酒粕面膜、一條根、花生的產業發達中驚覺金門的商業化、現代化;更在山后民俗文化村中加深了對閩南式建築的認識;在雙鯉濕地生態館中感受金門對生態保育的用心。

左圖:在迎賓館前和女青年志工隊銅像玩起趣味合照的志工   / 右圖:在八二三戰史館前合影留念的志工
左圖:在迎賓館前和女青年志工隊銅像玩起趣味合照的志工 / 右圖:在八二三戰史館前合影留念的志工

心醉金門

金門走過戰爭,利用砲彈製作鋼刀,利用一條根治療風濕,利用坑道當作高粱酒的窖藏地點及獨特的藝術展演場所,充分展現了面對困境的智慧。

 

從管制走向自由,從簡窳走向繁華,從噤聲不語走向眾聲喧嘩,總有風雨,總有異聲,總有地雷,但金門駕禦一切,迎風飛翔,突破疆界,飆向未來。

 

這次參訪感謝館方讓我們放鬆身心,提供實地見證歷史文化、生態蛻變的機會,有句流行廣告語:「世界越快,心,則慢。」藉由這次旅遊,傾聽萬物的變化,體驗歷史、文化的絢爛轉身,謙悲地學習、學習、再學習,相信再回到各自工作場域後,一定能有不一樣的改變或前進的動力。

左圖:陳景蘭洋樓   / 右圖:在成功沙灘合影留念的志工群
左圖:陳景蘭洋樓 / 右圖:在成功沙灘合影留念的志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