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1期-蘭博脈動「蘭博VIS圖說」─蘭博識別符號象徵意義

陳秀蓮  /  蘭陽博物館籌備處規劃師

古老的文獻上,記載著噶瑪蘭人的傳說,現僅存於這片蘭陽平原上,在平埔族群中漢化較深且居住平原。在早先他們常會在自己房屋的門檻或樑柱上,刻有各種人物及幾何圖紋作為裝飾,人像為正面像,兩側對稱,追究其文化淵源,噶瑪蘭族的木雕是平埔諸族中保存較多的,且自成一體。在風格上,具有亞太地區木雕藝術的特色,在內容上,反映出噶瑪蘭人追求美滿生活和光輝生命的象徵意義。圖像訴說了過去生活的文化,猶如蘭陽博物館靜靜呈現宜蘭人與歷史的關係。

 

取材於木雕上的紋飾,並將其人形藝術化,保留原創的精神,俐落線條更顯著了圖騰傳達的意像,具體的圖像不僅塑造深刻印象,更想喚起過去歷史的記憶。噶瑪蘭人民族性至今流傳於宜蘭人的性格中,生活的總體形成了文化,文化包含了生活環境的一切,猶如蘭陽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博物館,更是宜蘭人資源的寶庫,展現的空間就在宜蘭這塊土地上,涵括了自然、生態、文化、產業等大大小小的文物館與自然空間,組成宜蘭博物館家族,啟動宜蘭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是其獨具特色。

 

若您曾到過宜蘭一定不會忘記一片綠油油的水稻,宜蘭人在豐沛的雨水滋潤下,草青水碧,早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因此綠色對蘭陽平原的詮釋是不用言喻的,做為圖騰的顏色,其實含藏了智慧、成長和生命的蓬勃,映在二十一世紀的空間裡,成為世界獨特的圖騰,將我們帶往永恆的生命。

 

很多人對此VIS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好奇的,為什麼蘭博主題不是檜木、夜鷺、寬尾鳳蝶或蘭陽大地甚至是河流、海洋,其實在設計的過程中均有提案,但最後考量以蘭陽博物館之綜合性特質,單一形象的呈現恐生偏頗,因此以噶瑪蘭與水為主題從自然與人文來展現。藉由圖騰的再創我們重新賦予他生命,讓更多人藉由蘭陽博物館啟開對宜蘭的瞭解,從古至今、從山上到海洋、從原住民到現代人,在二十一世紀創造的蘭博是一座具有歷史奠基與展望未來的博物館,並與縣內博物館家族生生不息的互動。

噶瑪蘭人木雕原件。來源:引自陳其祿,(台灣土著藝術及其在太平洋區文化史上的意義)(陳其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聯經出版,頁410~411)
噶瑪蘭人木雕原件。來源:引自陳其祿,(台灣土著藝術及其在太平洋區文化史上的意義)(陳其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聯經出版,頁410~411)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