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0期-蘭博脈動「宜蘭縣中小學實施博物館教育現況」

朱堯麟  /  蘭陽博物館籌備處調用教師

一、前言

從九十一學年度開始,國民中、小學全面推展九年一貫課程,各校需要結合社區教學資源,發展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而涵蓋各種領域知能的博物館就成為學校的重要教學場域。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在過去幾年間,積極地推動學童參觀博物館計畫,鼓勵縣內的中、小學師生走入博物館,認識地方博物館,搭建學校與博物館之間的橋樑。經過這個階段的發展,從量的向度來看,成功地引導學校師生進行博物館教育活動,也讓更多人認識宜蘭博物館家族。

 

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經費補助之下,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持續推動九十一及九十二年度的博物館教育活動計畫,希望能提升博物館教育的品質,協助學校與博物館發展出多元的教學型態,期盼能建立學校與博物館之間的夥伴合作關係,讓博物館教育成為學校課程計劃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活動。

 

為了解宜蘭縣各國民中小學實施博物館教育之現況,期望藉由蒐集各校實施情形資料,分析其實施成效,以提供相關建議。並透過此份報告,提供學校及文化行政單位推動後續博物館教育活動時之參考。

 

本報告的研究範圍為宜蘭縣九十一年度及九十二年度(截至六月)推動博物館教育活動學校與地方文化館夥伴合作計畫各校申請計劃通過案件,各校及博物館自行辦理之博物館教育活動並不在本次研究範圍之內。

二、博物館教育的內涵

(一)博物館教育的意義

教育學家杜威(John Dewey)曾說過:「教育在傳遞社會文化,並創造和發展社會文化。」(楊亮功,1971,頁2)。博物館所扮演的角色即在於蒐集並保存文物,研究文物所代表的意義,並將文物進行有意義的展示,而更重要的是發揮推廣教育的功能,讓民眾能透過博物館了解社會文化的內涵,進而接續地創造和發展社會文化。

 

若從廣義的觀點來談博物館教育,事實上博物館內的所有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都可以認定為博物館教育。誠如知名的博物館教育學者茉莉.哈里森所說:「毫無例外地,博物館所做的每一件事皆應含有教育意義,即使有些活動並不以此為意圖。但是,每個展覽的設計水準,設計觀念的品質,服務人員友善與真誠的態度,館內的配備、器材的設計,印刷的式樣,出版品的內容……等等,這些都是啟發觀眾的一種潛在影響力,並且屬於教育一部份的服務性項目。」。所以,博物館教育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但是,如果以狹義的觀點來看,博物館的教育活動一般則專指由博物館教育部門所主導規劃的活動。這類的教育活動多有特定的目的、主旨與對象,以及明確的時間、地點及設備,且在活動進行時,常有教育人員與觀眾面對面的接觸及溝通(黃淑芳,1997,頁42)。

 

(二)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之異同

博物館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教育情境的佈置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文物資源,透過有意義且具有系統性的展示設計,學習者可以親身地體驗展示主題所要表達的意義。而學校教育情境中,一般說來,並未設立博物館的硬體設施,學生較難得到體驗實物的機會。如果就學習的主動性而言,學校教育屬於義務教育,每位學習者都必須接受。而博物館教育並不是義務教育,除非學校教育中安排了博物館教育活動,否則前來博物館參加教育活動的學生大多屬於主動的學習者。

 

雖然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所差異,旦兩者仍有相當的共通性。首先,從教育目標而言,教育目標主要可分為認知(cognitive)、情意(affective)及技能(psychomotor)三大領域。博物館教育主要是經由展示物件的直接接觸,透過認知及技能的發展,達成情意的目標,讓學習者探索問題,產生新的興趣。而學校教育也是希望透過完整的課程、固定的時間與場所的安排來實現這三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其次,就教育人員而言,學校有合格的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博物館裡雖沒有正式的教師編制,但也有博物館教育導覽人員進行解說,雖然師生的關係並不像學校裡那樣的制式化,但從幫助學習者理解與解釋物件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應具備的專業知識是一樣的。第三,就教育對象而言,學校以學生為主要的教育對象,而博物館雖然所設定的教育對象是非常廣泛,但仍以學生為主要的對象。第四,就課程與教學而言,博物館沒有類似學校的共同課程,但可透過課程設計,作為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的指南。在課程設計上,需要由學校教師及博物館專業人員,組成一個團隊協同發展。在教學方面,學校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達成其教育目的,有的重思考,有的重練習,有的重欣賞;而博物館教育則更強調於問題與探索,以及經驗的學習(謝文和,2000,頁17)。

 

傳統的博物館注重調查研究(research)、蒐集(inclosure)、保存(conservation)、展示(exhibition)的功能,簡稱RICE。而現代博物館則強調休閒(recreation)、資訊(information)、傳播(communication)、教育(education)的功能,簡稱也是RICE。其實調查研究、蒐集和保存三者可說是博物館教育的上游作業;展示、休閒與教育三者,則為博物館教育的實際活動。這兩方面的功能相攜並進,才能達成所謂「三E」:「教育民眾、供給娛樂和充實人生」(education,entertain,enrich)的理想(林勝義,1997,頁7至8)。

 

(三)學校推動博物館教育活動的方式

博物館裡的專業學者與教育學者如果能合作,共同發展出具有創造性與多樣性的教學活動,將可讓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常見的學校與博物館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幾項:

 

1.團體導覽解說:以學習團體為對象,依各展示主題及內容規劃參觀動線,由館方人員進行解說導覽。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口述解說和對答,可使展品生命化,提高展示效果。

 

2.研習課程與研習營:配合各領域教學的課程內容,安排一至數天連續發展性的課程。例如:以地方歷史發展、環境變遷與自然生態保育及本土風俗與藝術等為主題,運用博物館資源進行講授、實地探訪、角色扮演、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元的教學方式。除了能讓學生瞭解博物館之外,更能將博物館與學校教學結合。

 

3.編寫有關博物館教育活動之教材: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透過各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或領域教學研究小組的機制,邀請專家學者及學校教師一起編寫活動設計及相關教學資源,以充實學校的鄉土教育,並鼓勵學生經由博物館資源學習如何解決自然與人文的問題。

 

4.建置博物館之教育網站:由教師指導學生以各博物館為主題進行專題研究,將研究成果加以數位化,透過網際網路建置成專題網頁,學校師生能運用網路達成資源共享的目標。

 

5.到校服務:包含到校巡迴展、演講、演示、鑑定標本及教學觀摩服務等活動,使不便到博物館的學校師生也能分享博物館的教學資源,同時藉由到校服務的機會,讓學校對博物館有更深入的瞭解。

 

6.解說員培訓:透過解說教育研習課程及評鑑,培訓學生擔任「小小解說員」,參與博物館的導覽解說工作。除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博物館的內涵之外,並可提供學生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機會。

 

(四)博物館教育活動之設計

博物館教育並非是義務性教育,為了吸引民眾能主動地參與學習,其教育活動內容以及教學模式上,和一般在教室內的教學活動是有所不同的。博物館教育活動的精神在於「參與」和「寓教於樂」,以提供兼具啟發性、思考性、趣味性、挑戰性、創造性及感性等多元化之活動(黃淑芳,1997,頁86)。

 

黃淑芳(1997,頁87至110)根據國內外博物館教育活動的規劃與執行,提出下列共通性的規劃原則及作業流程。

 

  • 蒐集資料、調查分析與構想討論

藉由任務編組及團隊合作的方式,讓各領域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對於活動目標進行廣泛地資料蒐集,並對於學習對象及展場背景進行各項調查分析,之後由工作團隊進行各種構想的討論。

 

  • 活動的規劃與設計

在活動的規劃與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各項原則:活動名稱應讓人容易了解且能吸引參觀者的目光,活動目的應配合展示內容及參觀者需要而訂定,活動對象應先界定參觀對象為何藉以規劃活動內容,活動內容以生活化為取向配合參觀者的既有經驗,活動方式兼顧認知、情意及技能三個層次,活動場地應考量大小、容量、設備、動線及安全條件,活動時間應顧及學習者的疲憊效應和學習能力而調整時間長短,參加名額依照場地及工作人員能力設定名額多少,報名方式依活動性質及工作人力資源而定,活動文宣如何透過大眾傳媒而掀起參與熱潮,經費編列應儘量詳實且考量預算額度、協辦的單位及預期的效果。

 

  • 活動前的準備

在博物館教育活動前,一般配合展示及介紹博物館資源的教育活動,會準備參觀活動單、解說路線圖、解說教材、教師手冊或配合的科學演示、影片欣賞及動手做等教材教具。這些教材教具的開發,一般由館內教育人員自行設計,或由館內研究人員、義工、學校教師、社會人士或學者專家來策劃,有時為了符合學校課程的需要,也會運用學校協助教案的編撰與開發。此外,活動經費的籌募、活動的宣傳及推廣和人員的訓練都很重要。

 

  • 活動的執行

一般而言,主體活動的執行可分為四個階段:情境培養→內容提示→直接體驗→回顧及經驗分享。情境培養主要在於引發學習動機及熱忱,內容提示則是說明活動方法及注意事項,直接體驗是讓每位學習者實際體會、加深印象,最後的回顧及經驗分享則希望讓學習者留下美好的感受或具體完整的經驗。在整個活動中,應注意活動的流暢性、活潑性、參與性及安全性,配合學習者的能力及興趣,由易而難,由簡而繁。在群性活動中,應考量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性,鼓勵勇於表達並容納不同意見,培養合群及合作的精神。

 

  • 活動的檢討與評量

活動的評量,是對教育活動規劃前預期目標與執行方針提供參考數據,或對活動本身做一省思,了解活動的優缺得失,以做為下次活動的參酌依據,或是檢視博物館教育政策之擬訂是否完善之規準。

 

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關係,依其主題、科目或概念而定,教師如能充分地掌握地區中的博物館資源,將可發揮相互支援的功能,讓博物館成為「學習者研習思考的房子」,而不只是「收藏文物的房子」。

三、八十九年及九十年宜蘭縣博物館教育計劃實施概況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於八十九年四月至十二月開始推動「中小學認識故鄉資源,走入宜蘭博物館家族教育推廣計劃」(以下簡稱蘭博學童參觀計畫),希望藉由校外教學的機會,提供學生的實地參觀經驗,走入蘭陽博物館各家族館,瞭解自己家鄉特色、文化資產,認識本地博物館資源,進而珍惜與愛護,以增進文化教育的紮根。參與活動的博物館有台灣戲劇館、宜蘭設治紀念館、河東堂獅子博物館、北關農場螃蟹館、宜蘭酒廠甲子蘭酒文物館、陳忠藏美術館、白米木屐館及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為了鼓勵學校安排學生參與博物館教學之旅,文化局補助學生車資及午餐費用。

 

八十九年的學童參觀計畫申請學校合計有二十所,占全縣國民中小學的20.8%。從參與學校的比例上來看似乎偏低,學童參與的總人數也不多,對於博物館教育的推動成效有限。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活動訊息並未廣為宣傳:這次的活動計畫是先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蘭陽博物館籌備處行文給宜蘭縣政府教育局,再由宜蘭縣政府教育局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傳遞活動訊息,因此許多學校老師反映並未接獲相關活動訊息,以致於無法參與這項活動。2.部分行政人員未能支持:校外教學活動在過去受到安全因素的考量,學校行政人員往往是採不鼓勵也不禁止的態度,所以相關活動的訊息自然不會廣為流傳,有些學校老師也不願意帶領孩子走出校園。3.相關教學資源尚未建立:博物館教育應是依循著計劃進行的,各項相關教學資源(例如:學習單或學習手冊的編製、解說人員的培訓、參觀流程的規劃)是否健全關係著教學的成敗,蘭博運動剛開始起步,所以許多博物館並未完成相關工作的準備。因此,要繼續推動博物館教育計畫,應設法宣傳此項活動,同時讓學校行政人員了解博物館,並輔導家族館建置相關的教學資源。

 

基於八十九年推動蘭博學童參觀計畫的經驗,九十年的宜蘭縣推動博物館教育計畫就有很大的改變,並且將中小學校長、教師都納入宜蘭縣推動博物館教育計畫中,包括了九十年教育人員利用博物館研習營、九十年宜蘭縣教師社區博物館教育巡禮活動,期望能雙管齊下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入博物館。

 

此外,為了提升宜蘭博物館家族的教育功能以及建立種子教師與博物館的教育機制,因此在九十年的暑假蘭博開始推動「博物館教育學習單(手冊)編輯」及「種子教師研習活動」,邀請縣內學有專長的老師們參與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樹木教育農場、橘之鄉蜜餞形象館、北關農場螃蟹館、珊瑚法界及碧涵軒等家族館學習手冊的編製。同時以這幾座家族館為主體,安排種子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博物館的內涵,並且與家族館討論博物館教育的可行模式。

 

而九十年蘭博學童參觀計畫,經過前幾項活動的配合,得到了學校校長的支持、增進種子教師對於博物館的了解、進行博物館教育所需的學習單也完成編製,發展的條件比起八十九年的學童參觀計畫改善很多。九十年的蘭博學童參觀計畫申請學校合計有四十七所,占全縣國民中小學的49.0%。從幾乎一半的學校提出申請可以看出得到了熱烈的迴響,雖然限於經費的問題,最後通過申請的學校並不多,但是博物館對於學校而言已不再是陌生的。

四、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宜蘭縣中小學博物館教育實施情形

(一)行政程序

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度的宜蘭縣博物館教育計畫,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計畫」九十一年度第二次提案計畫中的其中一項,總經費為八十五萬元。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於九十一年十月二日行文全縣各公私立中小學,檢送九十一年度計畫,請各校提出教學計畫申請補助,收件至十月二十八日止共計有十二所學校提出十九項計畫,經十一月五日審查會議審定補助十一所學校所提十三項計畫,並於十一月十二日函覆各校核定結果,總核定補助金額為341,368元。

 

因「地方文化館計畫」九十一年度第二次提案計畫文建會核定時間較晚,年度內無法全部執行完畢,未完成經費部分則辦理保留,待九十二年持續進行。九十二年度計畫於九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檢送計畫內容,鼓勵各校提出申請計畫,收件至二月二十七日止共計有四十所學校提出八十四項計畫,經三月七日審查會議審定補助二十六所學校所提三十七項計畫,並於三月十四日函覆各校核定結果,總核定補助金額為512,432元。同時為使各校充分了解審查意見,另於宜蘭縣政府教育資訊網站上公告核定結果

 

雖然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各校申請計畫從數量上來看,少於九十年度的計畫,不過參與學校的層面更為寬廣,例如:復興國中、五結國中、壯圍國中、頭城國中、文化國中、三星國小、深溝國小、同樂國小、五結國小、廣興國小等十所學校。且部分學校所提計畫是以特殊教育班級師生為對象,例如:礁溪國小特教班以及三星國中、復興國中的資源班,讓特教班級的學生也有機會走入博物館。

 

(二)計畫執行

從所通過的教學計畫中可以看出,各校逐漸能能針對博物館的規模及性質,規劃出不同的教學活動。所通過的計畫內容班級人數多以教學群或學年為單位,較少是以全校師生或一百多人以上的方式提出計畫。而且在博物館及學校的合作之下,也發展出多元、具有創意且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博物館教育活動設計。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通過申請補助計畫名稱、核定補助金額、活動方式及合作之博物館 (詳檔案下載附件1-4)。

 

從表4-1及4-2來看,這兩個年度參與合作計劃的博物館類型相當多元,共有分布於各地涵蓋不同學習領域的十六座博物館參與,且學校也逐漸發展與在地社區型博物館的夥伴關係,建構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此外,各項計畫中的博物館教育活動方式仍以「團體導覽解說」最多,不過其他活動方式也產生出幾種具有特色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九十二年度原先各校的申請計畫中,均無「到校服務」的活動方式,且各博物館也尚未能發展出此一合作模式,但受到五、六月間臺灣SARS疫情的影響,許多學校戶外教學活動無法成行,因此促成學校和博物館思考朝「到校服務」的方式繼續推動,而這樣的教學設計也達成了預期的效果。

 

茲將各類活動方式的實施情形及執行成果,分別提出幾個案例說明如下:

 

(一)團體導覽解說

案例一:榮源國中與慈林紀念館及台灣民主運動館的合作計劃。慈林教育基金會所成立的台灣民主運動館,很適合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而慈林的解說志工具有豐富的學養,甚至於許多人都曾參與台灣的民主改革運動,搭配展板上的圖片與文案讓學生們上了一堂寶貴的社會課。從幾次的操作經驗中,慈林依學習團體性質及參觀時間的長短,規劃出多樣性的活動課程。

 

案例二:壯圍國中所進行的宜蘭縣史館參訪活動。壯圍國中結合「社會」、「藝術與人文」及「綜合活動」三個領域的課程,將一年級九個班的學生分為九個梯次,每梯次三十多位學生來此進行有系統的教學活動。透過老師周詳的活動規劃,配合館內互動式又有趣的展示設計,依據原先的構想進行小組式的合作學習,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習效果不錯,讓學生真的能夠「快樂學歷史」。

 

(二)研習課程與研習營

案例一:士敏國小位於蘇澳鎮白米社區附近,在此區域內就有兩個具有特色的博物館-白米木屐村及碧涵軒帝雉生態館,在這兩個年度的計畫中,學校針對兩個博物館設計出幼稚園到國小六年級不同的教學活動。例如:在白米木屐村的課程,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木屐館裡進行葉拓T恤,中年級的孩子則是彩繪小木屐及學跳木屐舞,高年級的大孩子進行社區巡禮,認識這片成長的土地。

 

案例二:位於頭城北關附近的梗枋國小,也結合社區的北關螃蟹博物館和河東堂獅子博物館,規劃出不同的教學課程。例如:安排學生進行五次以「螃蟹」為主題的統整課程,讓學生在館方人員的指導之下認識螃蟹的外型、棲息地、種類及成長過程,並帶領學生觀察螃蟹的棲地,實際與活生生的螃蟹進行接觸,所以當學生進入博物館內參觀時,對於螃蟹的生態已清楚地了解。

上圖由左至右依序為梗枋國小和北關螃蟹博物館的夥伴合作計劃/馬賽國小實施的「野鳥、濕地、無尾港」計畫/順安國中至河東堂獅子館進行參訪教學。蘭陽博物館提供
上圖由左至右依序為梗枋國小和北關螃蟹博物館的夥伴合作計劃/馬賽國小實施的「野鳥、濕地、無尾港」計畫/順安國中至河東堂獅子館進行參訪教學。蘭陽博物館提供

 

(三)編寫有關博物館教育活動之教材

案例一:無尾港水鳥保護區附近的馬賽國小,進行了「濕地  野鳥  無尾港」的主題課程,由五年級兩個班的師生進行教學活動。首先學生在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工作人員的導覽解說之下,建立對於各項議題的先備知識。回到學校之後進行「議題中心教學」,讓學生從不同的面向思索議題中的價值選擇,最後結合人物訪談活動了解社區居民的行動方案。老師們在活動有完備且具系統的教學設計,並編寫學習手冊,讓博物館與學校的課程得以結合。

 

案例二:五結國小在雙連埤及樹木教育農場進行的「STS教學之環境生態踏查」,發揮班級家長會的功能,利用假日的時間,六年愛班的親、師、生一起進行這項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相關議題作為學習的起點,培養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除了增進學生在科學上的素養,更進而培養學生對於珍視自然生態的實踐。所以在活動中可以看到學生身體力行各種保護環境的行動,連午餐的用餐方式都考量到對於環境的影響程度應降到最低。

 

(四)建置博物館之教育網站

案例一:同樂國小近年來積極推動資訊教育活動,師生對於資訊融入議題教學已有相當的經驗。在所進行的教學計畫-「分類」與我們的生活,就將參與博物館教育的實況建置於網站上,並製作博物館的相關網頁。

 

案例二:梗枋國小除了與社區博物館結合之外,也配合數位學園電子書包計畫,指導孩子將學習成果轉化成數位資料,透過博物館教育相關網站的建置,讓教學成果進行更有效能的推廣。

 

案例三:利澤國中在社區民眾及團體的協助之下,由社團學生製作「大利澤地區文化護照網站」,先將社區內的地方文化館、文史資源、常民生活及環境景觀等進行資源調查,再轉化成網站資料,一方面整理蒐集社區資源,另方面也能使學校與社區建立更佳的互動關係。

 

(五)到校服務

案例一:深溝國小的「白米響屐村  校園采風行」活動,邀請白米木屐村的工作同仁帶著博物館的簡介影帶、木屐文物及手工藝品到學校進行活動,學生雖然沒有到博物館裡,但還是可以體會彩繪木屐的樂趣,參與社區尋寶的活動,而且在學校內進行對於其他未參與計畫的班級師生也有引導的作用,鼓勵更多人走入博物館。

 

案例二:公正國小的「趣味鄉土大搜秘」則是以一天的時間,安排具有社區文化特色的-白米木屐館和珍珠社區博物館到學校進行活動,整天的主題式博物館教育活動,以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對於鄉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孩子真正帶得走的能力,符合當前的教改目標。

 

(六)解說員培訓

案例一:學進國小的校園內就有一座以展示校史為主題的「校園采風館」,而館內的導覽解說工作是由小小解說員來擔任,小朋友生動詳實的解說內容成為博物館的一大特色。為了招募新的生力軍,學校提出培訓計畫,徵選四、五年級有興趣的小朋友參與,在培訓課程中安排了認識宜蘭博物館家族的活動,讓學生不僅了解校內的博物館,也有機會接觸其他的博物館。

 

案例二:光復國小位於宜蘭市南門林園旁,南門林園中的宜蘭設治紀念館及歷史建築群是學校本位課程中重要的教學資源。基於與地方文化館夥伴合作的構想,學校規劃一系列的解說教育研習課程,在仰山解說學會的協助之下培訓三十多位學生擔任「小小解說員」,來參與宜蘭設治紀念館。除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館的內涵之外,還提供學生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機會。

五、檢討與建議

針對九十一年及九十二年宜蘭縣中小學博物館教育實施情形提出以下檢討與建議意見,做為後續工作時之參考。

 

(一)提早公告計畫內容:

依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規定,各校於寒暑假前即應提交課程總體計畫,並將各項重要活動排入學校行事曆中。因為本次計畫文建會核定日期較晚,以至於延誤作業流程時間,許多學校無法預先將博物館教育課程排入計畫中。是故,建議日後賡續推動計畫時,應配合學校行事於開學前或假期中預先公告計畫內容,以便於老師安排相關之教學活動設計。

 

(二)進行教學經驗分享:

經過此一階段的發展,大多數老師對於博物館教育的實施方式,逐漸能規劃出多元且具創意的教學設計,不過如果能提供更多的對話交流機會,分享彼此的實施經驗,將可以擴大影響層面,激盪出精采的火花。同時藉由這樣的管道來帶動尚未參與計畫的學校師生,讓宜蘭的博物館教育活動能落實紮根的工作。

 

(三)持續推動相關計畫:

教育的「績效」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出來的,博物館教育活動也應是如此。雖然這兩個年度的經費預算並不多,但是卻都是花在每一項活動計畫當中,從參與觀察各校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從孩子滿足且充實的笑容中看到這樣的教育投資是值得的。或許,後續的經費補助不多,但仍可以透過不同形式的鼓勵方式,讓全縣的中小學師生「習慣」走入博物館,這對於籌備多年的蘭陽博物館來說,也會是一股支持的力量。

附註

有關八十九年及九十年宜蘭縣博物館教育實施情形,詳見朱堯麟2002社區博物館教育之研究─以「宜蘭酒廠博物館」和「宜蘭縣史館」為例的教學設計。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59-62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