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0期-家族館采風「橘之鄉情」

洪美芳  /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

我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

關於故鄉的

我們有一份深深的情懷

屬於故鄉的

生於斯、長於斯

讓我們為故鄉盡點心力

金橘的故鄉—宜蘭

成熟的金棗。橘之鄉提供
成熟的金棗。橘之鄉提供

《 本草網目》中記載,金橘又名金柑,是一種「酸、甘、溫、無毒」的水果,具有「下氣快膈、止渴、解酲、辟臭、皮尤佳」的藥理功效。宜蘭拜地理環境及氣候之賜,所產金橘果皮細緻、香辛多汁、酸中帶甜、苦後回甘,具有大陸金棗忘塵莫及的品質。宜蘭人常說:「呷金棗、年年好」;而日本人也一直將金柑當做水果之王,視為健康的水果。宜蘭金橘果形橢圓,狀似棗子,加上早期黑棗、紅棗屬珍貴補品,故先人美其名為金棗,欲藉此提升身價並突顯其營養價值。再說,全臺灣省只有宜蘭生產金棗。所以,金橘的故鄉,非宜蘭莫屬!

 

金色的水果不一定「係金A」

儘管物以稀為貴,但在宜蘭人眼中,這種在自家園裡常見的金棗就沒啥稀罕了;金棗也因果肉略帶酸苦,不宜生食,大多被加工成蜜餞,所以宜蘭的特產之一就是金棗糕。這又甜又粘,包裝不美,賣相不佳的特產還真應了外地人諧音叫成的「真糟糕」。它低廉的售價,導致金棗原料也賣不到好價錢。果賤傷農,早期常見農民砍金棗改種柳丁或任由金棗落滿地的景象。金色的水果,不一定有金色的身價,徒負其名啊!

金棗落地爛、蜜棗溢齒香

橘之鄉鄉長林枝漫擁有一片金棗園,那是棄商從農的父親與大自然打交道的天地,由於不忍滿園落果無人問,於是叮囑媳婦我潛心研發出連宜蘭人都愛吃的金棗糕。

 

所謂「萬事起頭難」,因為缺乏實作經驗,只有從學理與嘗試失敗中去累積知識。多少個晚上,夫妻倆得趁月黑風高將實驗室中做不成的蜜餞偷偷掩埋起來,只怕被人撞見恥笑;為了堅持不加防腐劑,所棄置的原料更不知其數。就憑這股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研發出第一個產品「山口蜜棗」,也就是現在的「低甜蜜棗」。這產品在民國75年曾入鏡華視「吃出鄉情」節目中。接著「貴妃金柑」的誕生,讓橘之鄉榮獲中華民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頒發的新產品獎。

      

阿嬤的祖傳秘方

蜜餞是古老的傳統食品,這可從宜蘭有許多蜜餞世家、百年老店看出。所以,很多人自然以為我們有祖傳秘方。然而,回首橘之鄉創業至今,也只有20年的歷史,雖然沒有傳統的加持,但也沒有傳統的包袱,我們可以堅持理想,採用最新的食品技術與設備,以永續經營的理念,用最傳統的精神,製作「最純」的蜜餞。那麼,要說我們有祖傳秘方,那就是阿嬤的一句話:「你自己不敢吃的東西,絕對不可以賣給別人」。

 

擠入名產行列

賣給別人?談何容易!有道是:「會做不一定會賣。」一向羞於論斤計兩的我們,對於談生意、做買賣完全沒輒。初期更因為不知道如何把第一包蜜餞賣出去,所以產品大多送給親朋好友,或是半買半送。直到「德明珍」的老闆對產品的讚賞與肯定,成為第一家為我經銷的名產店,才鼓舞了我勇往直前。還記得那段邊教書邊送貨的日子,雖然辛苦備嘗但也充滿情趣。就這樣,挨家挨戶拜訪的土法煉鋼法,讓我們擠進了名產店的行列。

 

蜜餞吃起來是甜蜜甘醇的,可我們一路走來的辛酸苦澀卻是點滴在心頭。

蜜餞形象館誕生

蜜餞由於製法不同,品牌眾多,品質落差也很大。因此,要讓放在貨架上,本身不會說話的產品表現出它不同的特質,就靠視覺的第一印象了。我們精心的為每一種蜜餞設計秀麗雅緻的包裝,就像在打扮自己的女兒一樣,希望有心人能發現她是不一樣的。然而,一般人對蜜餞的印象,仍停留在五顏六色、很香、很酸很甜的感覺。至於隱藏在亮麗包裝下的衛生問題、添加物問題似乎很少被掀開來檢視,以致對於自然風味的蜜餞反而很陌生。我們的努力也因此沒有得到預期的回響。所以,我們又開始思考市場定位和行銷方式,試圖從教育消費者做起,以為根本因應之道。

 

搭上農委會提倡一鄉一特產,建立精緻園產品品牌形象的列車,民國79年橘之鄉成立了蜜餞形象館。在這裡,我們創造了一個場域,讓消費者對宜蘭的金棗有一個深刻的體驗:進入館內,迎接您的是一杯熱騰騰的金棗茶,對許多人而言,這是與金棗第一類美好的接觸。接著享受那剛從零下18℃冰櫃中取出,凍得晶瑩剔透的蜜餞---水晶棗,真叫您不喜歡也難。

 

由風土人情文化層面到食品衛生消費常識的趣味化簡報中「讓您知道什麼是蜜餞?如何來挑選好的蜜餞?」蜜餞形象館肩負著教育推廣、觀光、產銷、保存農業及文化資產的使命。

左圖為晶瑩剔透的水晶棗/右圖為蜜餞形象館外景。橘之鄉提供
左圖為晶瑩剔透的水晶棗/右圖為蜜餞形象館外景。橘之鄉提供

打造金字招牌的口碑

博物館教育學童參觀。橘之鄉提供
博物館教育學童參觀。橘之鄉提供

參觀透明化的CAS蜜餞製造廠房,聆聽懇切詳實的解說,試吃衛生可口的產品,讓許多遊客來到這裡,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結合鄉土文化與知性教育的甜蜜之旅,寓教於樂的行銷、待客方式,為橘之鄉開拓了無限寬廣的路,使我們成為許多媒體報導、學界參訪的對象,更有幸成為農委會及外交部辦理友邦農業經濟發展研習的參訪點之一。

 

所有的金棗都是宜蘭的,所有的原料都是台灣的,所有的員工都是在地的,堅持創廠的理想,誠懇不打折扣的服務精神,以「責任、創新、榮譽」為己任,打造「橘之鄉」的金字招牌口碑。

種下地方「風味」的樹,建立產業文化特色

近年來,文建會持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產業文化化的政策理念,加上宜蘭縣以文化立縣自居。橘之鄉也在本土文化及產業文化之塑造上不遺餘力,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文化盛事,積極關心地方文化推動,並成為蘭博家族的一員。橘之鄉在全國蜜餞業樹立領導品牌形象之後,本著既有的基礎,結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之發展理念,期待能為宜蘭的傳統飲食文化保留精緻的一面。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是以蜜餞為主,然而,宜蘭除了蜜餞類外,還有許多特殊好吃的醃漬食品。過去,宜蘭由於對外交通不便,加上多雨多風的氣候,生產過剩的農產品,常因無法及時輸出或吃不完而腐敗。為了避免浪費,宜蘭婦女便將剩餘的食物加以曬乾、醃漬以保持鮮度,就這樣逐漸發展出口味特殊的地方名產。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步調的改變,以及專門工廠製造出來的加工食品大量增加,宜蘭許許多多風味獨特,家庭式的醃漬製品遂日漸式微。因此,讓散落在宜蘭各處的特產以及製作方法能夠繼續保存,並能以現代化的方式傳授下去,以帶動整個傳統產業的再生,則是一項重要課題。基於「橘之鄉」以傳統地方產業帶動觀光並與當地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成功範例,已成為蘭博家族一份子的「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擬以「橘之鄉」為一個基礎點,向周邊延伸,建立一個以宜蘭地方醃漬物為主的「宜蘭風味館」;在關係上,「橘之鄉蜜餞形象館」則是從「宜蘭風味館」拉出來的一個更深入的蜜餞展示館。

傳統的醃漬產業。橘之鄉提供
傳統的醃漬產業。橘之鄉提供

宜蘭風味館成立的目的

保存並復甦傳統醃漬產業:

由於時代的變遷,年輕一輩的宜蘭人會製作醃漬物的已越來越少,家庭手工醃漬的技術與文化,若不及時去保存紀錄,將來我們恐怕只能從超市買到商業化的產品,再也尋不到有媽媽味道的醃漬物了。因此,「宜蘭風味館」的成立對於保存宜蘭醃漬物的歷史文化有相當重要的功能,並且利用現代化的包裝手法與經營提昇醃漬的價值,提供傳統產業再生的機會。

 

營造社區整體發展:

「宜蘭風味館」的成立將可整合地方資源、並發揮「宜蘭博物館家族」的精神,藉由「宜蘭風味館」構築一個宜蘭的「生態博物館」,透過這個風味館讓本地與外地居民能從這裡更了解宜蘭,認識存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多樣豐富的宜蘭食品、歷史、與文化等多面向的內涵。

 

透過醃漬物,一探常民文化:

與社區、物產結合,營造一個醃漬食品、文化、人文、歷史與生活的經驗空間,並透過醃漬物一探常民生活。

 

激發對地方文化及產業的尊重:

結合民間風味大師、鄉土詩人、文人、畫家等,挑起人們的歷史記憶與懷舊思緒,激發對地方文化與產業的尊重與重視。

 

帶動觀光人潮: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早已成了行經宜蘭的必經旅遊地點,由「橘之鄉」向周邊延伸成立的「宜蘭風味館」,在空間上更完整,在展示內容上更擴大包含了宜蘭所有蔬果醃漬物,此館勢必帶來另一波波的觀光熱潮。

 

開拓「橘之鄉」多元的面貌並強化體質:

「橘之鄉」從傳統金棗出發,成立了「蜜餞形象館」,至今已研發出約三十多種產品。「宜蘭風味館」以「橘之鄉」成功的經驗為基礎加以發展,不僅帶給「橘之鄉」開拓多元面貌加值的成效,對於其他傳統產業的再生更具有積極正面的示範意義。

 

結合各類型藝術與飲食文化,引導民眾重視生活藝術。

宜蘭風味館展示的規劃方向

風味館整體的展示構成,以「一棵金棗的故事」出發,由簡單的橘之鄉企業史介紹開始,讓觀眾對自身所處的周遭時、空、人、環境、土地先產生「定位」的心理認知,再說明橘之鄉的包裝、生產、方向、CI;橘之鄉的人物故事,觀眾經由上述事務,走入橘之鄉所打造的宜蘭風味世界。

 

其展示內涵與方向如下:

 

尊重產業發展歷史與精神意義

風味館的前身橘之鄉,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上,可與醃漬文化現代化劃上等號。其產業發展過程及紀錄,對風味館的未來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醃漬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多年來的精神意義,更是我們在詮釋風味館時的首要任務。「宜蘭風味館」將以尊重產業發展史及醃漬文化的精神意義作為展示上的基本定位。

 

展示的理論建構與策略應用

風味館的展示,基本上宜兼顧歷史傳統、社會情境與醃漬文化的脈絡。架構在醃漬文化的基礎意涵上,將其與民生相結合,使醃漬文化的脈絡更為鮮明,進而重新在現代生活上定位。擬以情境營造的手法呈現主體的視覺感受,結合聽覺、味覺,嗅覺進行完美的呈現,透過創意表現手法,使觀眾一進入該館就能全方位感受到宜蘭的風味,創造高感度的觀展品質。

 

解說系統與展示手法

將透過各種展示物件,結合圖片文字與影像表現,呈現傳統醃製物的歷史人文/製程/特色/分布等。透過特殊劇本規劃的語音導覽,將人文藝術與主體展示品做巧妙的結合串連,再鋪陳宜蘭民謠/戲曲等、以有趣的口白引領觀眾進入宜蘭風味世界。

 

生活情境體驗之展示手法-互動式DIY

用多元方式進行,可由觀眾現場自製醃製品並把自己的成品帶回家享用。或於重點時段邀請風味專家,聘請各鄉鎮婦女醃製高手或食品專家擔任風味大師進行示範講解,並與食品商家合作,於重點時段安排各類風味食品的品嚐暨發展史說明大會。

    

「宜蘭風味館」的基礎展示區可分為常設展區與特展區,分別以「阿媽的私房菜」及「處處飄香」來定名。前者展陳醃漬文化的不同內涵與傳承;後者則說明今天醃漬文化在台灣的種種面向。最後規劃一「醃漬一起來」的活動區,推廣並帶動醃漬生活化的實踐。

構思中的宜蘭風味館。橘之鄉提供
構思中的宜蘭風味館。橘之鄉提供

結語

「宜蘭風味館」現階段擬以宜蘭為本體,地方醃漬特產先以蔬果醃漬類的製品為主,未來將再加入其他類的醃漬產品。結合民間風味大師親授醃製秘方,透過醃漬文化一探常民生活,挑起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懷舊的思緒,結合文化、鄉土教育、觀光、地方產業,達到傳統產業現代化包裝的「生態博物館」,以帶動觀光人潮,充分發揮「宜蘭博物館家族」的精神,成為台灣第一家風味博物館。

 

風味館物語的營運將是以一個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來經營的,區內除了推廣與傳承醃漬文化外,並以提升生活休閒層面為職志。基於醃漬文化是農業社會下的產物,適足以反應過去鄉土生活的面貌。因此,風味館必須深入生活、走進不同的地域,以凸顯醃漬文化的隨遇而安及簡樸特性。

 

「播種傳薪、種樹成林」是家族館的理想願景,我們會辛勤的灌溉,努力的經營,讓這一棵產業的根苗茁壯,枝繁葉茂,長成有風味的大樹。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