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6期-家族館采風「歷史的復原與重生─慈林紀念館」

陳鳳萍  /  慈林基金會工作人員

「慈林紀念館」經宜蘭縣政府審查通過,已於2000年正式登錄為宜蘭縣歷史建築。此紀念館是慈林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林義雄先生及其夫人方素敏女士為紀念他們在「林宅血案」中被殺害之母親及雙胞胎愛女而設立。

 

紀念館之主建築原係林家舊宅,是林義雄先生出生、成長的地方;數十年歷史的林家舊宅,坐落於蘭陽平原上,和同時期多數的民間住宅建築相同,展現閩式傳統建築風格,並揉合部分日治時期的建築工法,而建物內部的陳設多保留原貌,依稀可以讓人想像當時人民的生活樣貌,十分具有特色。

 

1993年開始計劃成立紀念館後,原林家舊宅的部分空間改為具紀念性之陳設,但建築物的結構及舊宅大廳仍維持原貌,使這座歷史建築得以保留各時期的生活紀錄並在賦予新的意義後,能夠重新發展出屬於歷史建築的新精神。

慈林紀念館。蘭陽博物館提供
慈林紀念館。蘭陽博物館提供

一、 背景說明

發生於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的「林宅血案」,至今已逾二十年而尚未偵破。當時因「美麗島事件」而被捕下獄的林義雄一夕之間失去了慈母林游阿妹女士和雙胞胎愛女亮均、亭均。

 

一九九○年歲末,林義雄、方素敏夫婦自美返台。隔年一九九一年三月,他們邀集至親好友成立「慈林文教基金會」並興建「慈林文教中心」以為會址。

 

一九九三年林義雄、方素敏夫婦為紀念母親及雙胞胎愛女而計劃成立紀念館,唯當年位於北市信義路三段之案發現場如今已成為義光教會,因此決定整修位於「慈林文教中心」對面的林家老宅作為設館之地。這裡就是林游女士二十歲時與林同先生結婚、三十歲時失去丈夫,年輕守寡的她和在這裡所生養的一子三女同住的房子。

 

林游女士於一九七四年隨長子義雄一家,遷入台北市信義路三段3116號。於一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六十歲的林游女士和七歲的雙胞胎孫女在那裡被殺慘死,長孫女奐均被刺六刀重傷,後經急救脫險倖存,一時之間,政治謀殺的陰影籠罩全台灣。

 

如今二十年的歲月匆匆而過。林義雄、方素敏夫婦走過死蔭之幽谷,在傷痛之處播下愛,將一己之悲痛昇華成對人世之大愛。當年血案中倖存的長女林奐均小姐今已健康、開朗地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公元2000年,在林義雄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任內,台灣社會亦以民主、和平之方式完成政黨輪替。「林宅血案」作為一歷史事件,在台灣近代民主運動發展史上有其一定之影響與地位。

二、 設計概念

慈林紀念館入口。蘭陽博物館提供
慈林紀念館入口。蘭陽博物館提供
  • 秉持「原址、原貌」之保存原則 -- 紀念館的外觀及廳堂儘量予以復原而未加變動。其餘內部空間因必要之再利用而有不可避免之新風貌,然舊屋原貌亦儘可能保存,甚至數十年來幾次房舍整修留下的不同痕跡亦歷歷可數、足資辨別,保存了不同年代的歷史記憶。

 

  • 重塑信義路舊宅的入口記憶 -- 由於當年案發地位於北市信義路的舊宅現今已成「義光教會」。對於那個已經無法再回去的信義路老家,基於一種彌補的心理,所以把對信義路舊宅的大門及院子的回憶移植到現今紀念館來。目前紀念館的圍牆是仿信義路故居圍牆的式樣而作,打開紅色鐵門進入院子後的行經過程,基本上亦為昔日返家經驗的複製,期望現在人們進入紀念館的當下,能產生一絲回到信義路老家那種既溫暖又心酸的感覺。

 

  • 再生的「三合一」歷史空間 -- 慈林紀念館如同「三位一體」,融合了三個不同時代的歷史空間~幼時的家、信義路的事件現場、當今的紀念館~三者的綜合體。而林義雄先生及其家人(已過逝的、歷劫而再生的),則有如故事的主軸將這三個不同之時空、背景與錯綜的心情串接起來,連接過去,朝向未來,鼓舞著許多人們能以堅毅、勇敢的態度面對人世,創造更和善的人間樂土。

 

  • 整體配置之一體性 -- 巧妙地將慈林文教中心及慈林紀念館二者間的關係緊密地連接,透過樹林及字碑的建立,拉緊二者的距離,並調整紀念館的入口處,創造彼此對話、呼應的可能性!

三、 紀念館導覽

慈林紀念館大埕
慈林紀念館大埕
  • 字碑:內容為「慈林文教基金會」創始緣由,供後者了解慈林之所以在奠基的過程。由林義雄先生撰文,頭城名宿康灩泉之孫康懷書寫。

 

  •  樹林:紀念館前的空地上植樹為林以與「慈林」兩字呼應。強化了整體配置之一體性。

 

  •  入口門廳:擺設之觀音圖像,象徵林義雄夫婦將當時的悲痛轉化為慈悲喜捨的精神;走過了死蔭的幽谷,從死亡中看到生命,從台灣民族的苦難中看到了希望。

 

  • 舊厝正廳:擺設過去所使用而保留至今之傢俱。神桌供奉關公,崇敬其忠義精神。古早時,每天早晚各膜拜一次,以求一天行事順遂;神桌前方的橫樑,為懸吊三界公之香爐用。廳前的福州式木門,只用簡易的門閂固定,廳內可供鄰居前來串門子及休息之用,若大門緊閉,則鄰居必前來敲門探尋事委。

 

  • 靈堂:舊日為林義雄先生與母親同住處,現規劃來悼念追思林義雄先生的母親及女兒。牆上的輓聯、文字為當時民眾所書寫及致贈。

 

  •  展示區:當年血案發生後,林義雄繼續坐軍法大牢,家人歷經十年的顛沛流離,許多紀念物品早已不知去向。至今展示的僅有當年的生活照及少數倖存的紀念物品。銘刻於透明壓克力板上的詩詞,是血案十週年紀念時,作家、詩人們所寫的紀念詩。一首首的詩與照片,層層懸置於空間中,製造出重重「碑林」的效果,呼應著「樹林」、「竹林」、「君子之林」的主題意識,照片中呈半透明的身影在燈光下與詩文的投影重疊,有撲朔迷離如幻似真之感,彷彿拉近了生者與死者的距離。
  • 大埕:正廳外的大埕是從前曬榖用的稻埕,亦是閒暇時左鄰右舍談天聚會之場所,原來是由這裡經福州式木門進入舊宅正廳。參觀完紀念館後在此處稍作停留,可以看到舊屋正面原始風貌之完整呈現。
慈林紀念館平面配置圖
慈林紀念館平面配置圖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