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0期-「港陲獨帆」─蘭博烏石港驛站

林欣億建築師事務所

夜幕將垂的烏石驛站景致。陳碧琳攝
夜幕將垂的烏石驛站景致。陳碧琳攝

2006年時,舊烏石港被宜蘭縣政府登錄為文化景觀,從過去擔任運輸口岸,轉型為兼具歷史文化及遊憩服務的港口,見證了這個口岸一個多世紀來的角色轉換。2010年,大眾期待已久的蘭陽博物館正式開幕,博物館展示了蘭陽平原的歷史、生態及常民生活,開館以來深深受好評。烏石港驛站於2016年移交蘭陽博物館管理後,更名為「烏石港環教中心」,希望在原有遊客中心的功能中,增加鯨豚生態的環境教育角色,延伸蘭陽博物館的展示主軸。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烏石港驛站是最早以一個新穎的概念降臨烏石港邊的建築,當時被烏石礁公園所圍繞的單體建築,蘇喻哲建築師利用幾何的綠帶及抬高的建築量體來呼應海岸沙丘,透過蒲葵簇群鋪陳入口意象,以現代的建築表情詮釋新的地域性風貌。蘭陽博物館開幕後,吸引大量的遊客人潮,烏石港驛站從中心變成邊陲,甚至在蘭陽博物館園區中的空間定義曖昧,越來越成為僅賴服務機能存在的量體。

功成身退,華麗轉身的烏石港遊客中心

烏石港驛站不僅是園區內人行動線的重要節點,也是對外活動(如賞鯨、衝浪、飛行傘活動等)的起點。有鑑於此,我們著手烏石港驛站的空間整頓,首先是要面對周圍環境的整合議題,共識是將蘭陽博物館園區形塑為完整的園區。

 

烏石港轉運站設立後,此處成為不同交通工具的轉換點,有客運、公車、一般車輛、賞鯨船、腳踏車、步行等,為蘭陽博物館園區及到訪頭城遊客的重要門戶,經過多次的會議討論,將本案定位命名為「蘭博烏石港驛站」。

 

經實質的空間診斷發現,這些經過不同單位、不同時空背景的局部改造,變成了空間使用的陳年病痾,也是無法再受遊客歡迎的主要因素。例如原來的西側廣場經過不同時期的建設,成為不同舖面組成的開放空間:靠近舊烏石港臨水區有仿木RC花架的通道,花架造型僵硬龐大阻礙視線,樹叢下方陰濕泥濘難以通行,造成環教中心建築與外部空間、舊烏石港水域關係薄弱,加上西側廣場排水不佳,天雨時泥濘積水,戶外家具因潮濕使用率低,遊客無法久留。面對蘭陽博物館的水岸視野受阻,戶外空間又難以親近,使舊烏石港的生態環境與遊客活動疏離。另外,北側廣場為混凝土舖面,排水性差且夏日容易蓄熱,廣場上兩排黃槿,在不透水的廣場上生長不易無法遮蔭,常因颱風傾倒增加維護困擾。樹列將廣場碎分,引導人行前往蘭博卻如同與環教中心切割,遊客常在此區域迷失方位,無法呈現歡迎遊客的姿態。

 

因此我們的空間改造策略,是將北側廣場定義為可以容納活動的戶外空間,整合原零碎空間為開闊廣場,成為蘭博園區面向港區的主入口,可作為舉辦戶外展示與大型活動之場所,如衝浪市集、孤棧製作等結合地方特色的活動。西側廣場定義為臨水生態場域,以臨水木棧道做為界定舊烏石港水域活動邊界,配置戶外的環教教室,串連整個博物館整體園區區步道動線。在硬體上更新老舊不堪使用的廁所,提升其服務品質,並增加淋浴間,提升對無障礙及親子友善的使用性。

烏石驛站空拍圖
烏石驛站空拍圖

 

經過改造,北側廣場改善為透水性舖面,瞬間強降雨之地表逕流水可速導排至舊烏石港,挹注乾季水源。蛇背之丘作為停車場與北側廣場之界定,提供遊憩逗留、圍聚襯托活動主題性。烏石港遺址碑底座改善,造型如戎克船駛進舊烏石港,增添空間趣味。

左圖:碑座造型如戎克船駛進舊烏石港的烏石港遺址  / 右圖:從北側廣場連結的烏石驛站入口。何凱傑提供
左圖:碑座造型如戎克船駛進舊烏石港的烏石港遺址 / 右圖:從北側廣場連結的烏石驛站入口。何凱傑提供

 

西側廣場以減法的概念刪除雜亂的物件,開放西側水域的視線,新的水上平台能讓驛站和蘭博能隔著舊烏石港對望,產生對話與連結,臨水木棧道能更貼近水岸的豐富生態,讓遊客體驗舊烏石港的地景風采。重新整理西側廣場地坪高程,利用建物邊溝收集雨水注入舊烏石港;裸露表土舖設碎石,下雨增加地表排水性避免積水泥濘,這些保水措施能延長雨水停留時間,讓環境更生態友善。保留有價值的喬木,樹下空間增設木棧平台,作為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室,也提供遊客歇腳、候船,成為室內空間的延伸。

 

整個園區以友善無障礙環境串連的手法,從臨水木棧道到西南側通道,頭尾串連蘭博與驛站之間的北側步道;驛站二樓的東堤岸步道,友善串聯整體園區,遊客可以環舊烏石港散步,讓生態驛站與蘭陽博物館的關係扣合緊密。

左圖:從水上平台瞭望蘭博的美景   / 右圖:驛站二樓連結的東堤岸步道。何凱傑提供
左圖:從水上平台瞭望蘭博的美景 / 右圖:驛站二樓連結的東堤岸步道。何凱傑提供

 

本案感謝文化部在各執行階段的指導,在整體的定位及未來發展的介面設計上提供許多建議;感謝蘭陽博物館陳碧琳館長、蘇美如助理研究員及全體工作人員的參與,從本案調查研究階段到各發展方案的審查,整合各方委員意見,並投入許多環境教育的想像,提供我們豐富的發想素材,始得呈現豐富的內涵;感謝佳恩營造實業有限公司在工程階段的技術支援,施工團隊注重施工細節、維持工法的生態原則,在施工期間隨時維護遊客的安全與博物館的營運,讓本案的施工品質深獲肯定。並因「將原有空間、景觀重新規劃設計,並利用工法及適宜材料將入口草坡與廣場整合創出多樣空間,同時對木棧道、水上平台及通道等提供沿岸友善環境令人耳目一新,工程團隊用心確值肯定」等原因,於1089月獲宜蘭縣政府頒發「第8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工程類優等獎」,彰顯本案符合「優質永續、樂居宜蘭」的工程品質與執行成效。本建物也將成為蘭博與外部連結的場域,以及推展「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的前哨站。

 

「蘭博烏石港驛站」透過環境資源的整理,將現有的場域改造,順應現在的空間脈絡,讓從提供遊客旅遊服務的遊客中心、進一步增加環境教育內涵的環教中心,演繹成為「蘭博烏石港驛站」,期待這裡成為一個在地人「宜居」、環境生態「宜學」、觀光休憩「宜遊」的公共空間。

工程小檔案

驛站設計平面圖
驛站設計平面圖

工程名稱:烏石港環教中心第一期整修施作工程

主辦機關: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設計監造:林欣億建築師事務所

施工廠商:佳恩營造實業有限公司

工程經費:新台幣19,800,663元

竣工時間:108年5月24日

獲獎名稱:宜蘭縣第8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工程類優等

優質永續,連結蘭陽

蘭博自105年接收本建物後,為提升環境品質,以「烏石港環教中心第一期整修施作工程」為名,爭取文化部105年至108年博物館提升計畫經費補助,進行建物周邊景觀及廁所改善工程。工程委由林欣億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佳恩營造實業有限公司施作,108524日全案完工後,本區成為蘭博連結烏石港區及轉運站的節點,廣場及水岸平台也成為民眾流連忘返的休憩據點。

 

宜蘭縣政府為樹立公共工程品質標竿,經由推薦評選,於全縣符合資格的58件工程案中,選出7件優秀作品,其中本案因「將原有空間、景觀重新規劃設計,並利用工法及適宜材料將入口草坡與廣場整合創出多樣空間,同時對木棧道、水上平台及通道等提供沿岸友善環境令人耳目一新,工程團隊用心確值肯定」等原因,於1089月獲頒「宜蘭縣第8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工程類優等獎」,彰顯本案符合「優質永續、樂居宜蘭」的工程品質與執行成效。本建物也將成為蘭博與外部連結的場域,以及推展「宜蘭是一座大博物館」的前哨站。

宜蘭縣第8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工程類優等獎之獎狀
宜蘭縣第8屆公共工程優質獎-土木水利工程類優等獎之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