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6期-家族館采風「台灣民主運動百年史話」─慈林台灣民主運動館展示要旨

朱雲珍  /  慈林基金會工作人員

民主運動館3樓展場。慈林基金會提供
民主運動館3樓展場。慈林基金會提供

開場白:

國際著名的「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所做的〈民主的世紀:二十世紀全球政治變遷〉調查報告中,台灣被歸為與英、美等先進國家同樣類別的民主政體??一個政治體系,其領導人是經由多政黨且多候選人競爭的選舉過程所產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反對黨有合法的機會去爭取或分享政治權力。

 

在進入廿一世紀的前夕,台灣,這個又叫做Formosa的美麗島國,終於完全擺脫了專制政權的統治,成了民主的國家。這一段爭自由爭民主的過程,是血淚交織而成的歷史。多少生命犧牲、多少青春耗逝、多少家庭破碎、多少幸福斷送......。但也就在這樣慘烈的氣氛下,台灣人民展現了堅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克服了所有的困難,證明了民主的潮流是不可抵擋的。

第一展區:壓制與反抗

百年來,台灣經歷了日本殖民政權與蔣家國民黨兩個外來專制政權的統治。兩者形式雖有不同,本質則無二致。專制政權一方面高喊「天皇萬歲」、「蔣總統萬歲」的口號,一方面用嚴刑惡法來壓制反抗。但台灣人民仍然有一波又一波爭自由爭平等的抗爭。

 

在慈林「台灣民主運動館」的展場中,我們將從一八九五年的一紙〈馬關條約〉來進入這段歷史......

 

  1. 馬關割台‧獨立抗日

一八九四年,清帝國和日本發生甲午戰爭,打了敗仗後簽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台灣官紳不服,於一八九五年五月廿三日成立「台灣民主國」,獨立抗日,「民主」二字就這樣第一次出現在台灣的官方文書中。但不久,台灣民主國就被日軍打敗,日本帝國從此佔領統治台灣五十年。

 

  1. 高壓統治下的微弱反抗

領台第二年,日本國會通過第六十三號法律,台灣總督又依此頒布了嚴酷的「匪徒刑罰令」,作為打擊匪徒並報復抗日行動的工具。日據初二十年,發生過二十多次武裝反抗事件,包括一九三○年震驚世界的霧社事件,都很快就被完全鎮壓了。

 

  1. 日治時期的民主運動

直到一九二○年代,因受到世界性民族自決思潮以及日本「大正民主時期」民主主義風潮的影響,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成立「新民會」,拉開各項社會運動的序幕。隨後陸續發起了「六三法撤廢運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行了《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等刊物。

 

一九二一年,林獻堂等人展開了長達十四年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這是台灣人民想突破殖民地統治的努力,也是以爭取政治權利為目標的近代式政治運動。隨後,蔣渭水又結合青年學生及台灣各地社會領袖,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一九二七年七月十日,文協舊幹部蔣渭水、蔡培火等人再組成「台灣民眾黨」,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具有現代性質的政黨。

 

  1. 台灣人的第一次投票

隨著各項自治運動的要求,日本政府不得不開放局部的自治權給台灣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廿二日,台灣舉行首次市議會議員、街庄協議會會員選舉。雖然只能選半數名額,且須一年繳納五元稅金、年滿廿五歲的男性才有權投票,但台灣人民總算有了第一次投票的經驗。

 

  1. 二次大戰後日本向盟軍投降

隨著戰爭局勢漸漸緊張,日本政府開始打壓台灣社運團體,並推動「皇民化」運動試圖同化台灣人。太平洋戰爭開打後,台灣人又經歷了悲慘的戰爭經驗。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終於宣佈無條件投降。當時日本是向盟軍投降,盟軍最高統帥再指派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代表盟軍。在此情況下,蔣介石派人接管台灣,但當時大家都毫無懷疑地說是「台灣光復」。

 

  1. 「光復」苦果與二二八悲劇

台灣人一頭熱地慶祝「光復」。不料過了不久,滿懷期待的台灣人就飽嚐了貧乏、不公、動盪不安的「光復」苦果,經過一年半,終於爆發了二二八事件,引來一場屠殺台灣菁英的悲劇。

 

  1. 戒嚴統治與戡亂體制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日,陳誠頒布戒嚴令。配合著所謂的「動員戡亂」,卅八年來,台灣籠罩在十足的威權體制下:蔣介石可以連選連任總統長達廿七年直到去世,台灣出現了四十年不必改選的「萬年國會」,執政者也據此制定各種嚴刑惡法,來壓迫、打擊不同意見的人,人民的基本人權、自由,都受到嚴重的壓制。

 

蔣政權還建立了「反共抗俄」的政治神話,動輒羅織「匪諜」、「為匪宣傳」的罪名來打壓異己,鼓勵人們打小報告、互相檢舉,造成人與人之間猜忌懷疑、互不信任。此外,蔣介石並透過蔣經國操控各情報機關,使整個社會籠罩在恐怖的「特務政治」中。

第二展區:坎坷民主路

在《自由中國》雜誌組黨活動遭鎮壓而中斷後,一九七○年代,新一代的知識分子透過雜誌,倡言改革;新一代本土政治人物也透過選舉,帶動「黨外」民主運動。他們以黨外雜誌為言論陣地,以選舉活動為運動場,將民主自由的思想,廣泛地散播到民間,使得台灣的民氣逐漸熱烈了起來。

 

  1. 雷震與《自由中國》組黨運動

二二八事件使本土的政治、文化菁英消失殆盡而出現人才斷層。一九四九年底,從國民黨政權內部分化出來的自由主義者雷震、胡適等人創刊《自由中國》雜誌,成為一九五○年代台灣民主運動的代表刊物。

 

一九六○年,雷震等人結合台灣本土民主人士著手組織新的反對黨「中國民主黨」。九月四日,國民黨政府逮捕雷震等人,籌組中的反對黨也胎死腹中。這一段「本省人」與「外省人」為台灣的民主政治攜手奮鬥的可貴經歷,雖然遭到統治者的無情打擊,卻證明了民主的理想是不分省籍、人同此心的。

 

  1. 省議會五龍一鳳與「黨外」民主運動場

在「動員戡亂」體制下,省議會是定期改選的最高民意機關。一九五○年代中期,非國民黨籍的省議員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郭雨新、李萬居、許世賢等人,在議會中以敢批評政治的缺失而獲得人民的尊重,民間稱前五人為「省議會五虎將」,合稱「五龍一鳳」。

 

自一九六九年起,台灣開始有了小部分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全島多處有「黨外」人士參選,各地私辦政見發表會更造成萬人空巷的壯觀場面。在黨禁之下,透過選舉活動,「黨外」逐漸成為一個無形政團的代號。

 

  1. 使徒的十字架

一九七一年十月廿五日,國民黨政權失去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十二月廿九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主張「人民有權利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一九七七年,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前夕,基督長老教會在〈人權宣言〉中,進一步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一千七百萬住民決定。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1. 中壢事件

到了一九七七年舉行五項公職選舉,「黨外」已發展出全島性的串聯。由於選情激烈,開票當天發生了「中壢事件」??設在中壢國小的投票所發生選舉舞弊嫌疑情事,群眾湧向中壢警察分局要求處理,官方的拖延引起上萬名抗議民眾包圍警局,搗毀警局窗戶,掀翻警車,警察開槍,擊斃兩名青年,晚間,民眾又怒燒警局及警車。這是台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以集體行動對抗選舉舞弊。

 

  1. 山雨欲來

一九七八年的中央民代選舉,黨外組成「臺灣黨外人士助選團」巡迴助選,並提出「十二大政治建設」作為共同政見。可惜,十二月十六日,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中國建交,蔣經國命令中止選舉活動。

 

一九七九年是黨外的多事之秋??一月下旬,余登發父子被捕,黨外發動橋頭示威,挑戰施行三十年的戒嚴令。桃園縣長許信良因參加示威而受到停職處分,又引發一連串的聲援活動。年中,「黨外候選人聯誼會」成立,舉辦各地的群眾演講。兩本黨外政論雜誌《八十年代》及《美麗島》也分別於六月及八月創刊。《美麗島》雜誌在全島多處成立分社,展開群眾演講活動,民氣日漸高漲。

第三展區:美麗島事件

面對高昂的民氣,國民黨政府又採取強力鎮壓的手段,藉著美麗島事件大肆逮捕黨外人士,使民主運動再受重挫。不過,隨之而來的軍法大審,卻引出一批辯護律師投入黨外,並與部分受刑人家屬在往後的選舉中高票當選公職,這等於是民眾對此事件的審判與抗議,民主運動陣容,反而因此增添了新血。

 

  1. 高雄人權之夜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辦國際人權日紀念大會,吸引數以萬計的群眾。「出發前往聽演講」的人群中,有人點燃火把,嚴陣以待的治安單位於是開出鎮暴車,衝突氣氛升高,被圍在鎮暴部隊內的民眾人心惶惶,終於釀成一場警民衝突,而有多人受傷。

 

  1. 全島大搜捕

十三日清晨,治安單位逮捕張俊宏、姚嘉文、陳菊、呂秀蓮、林義雄等多人,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及各地服務處。隔天又逮捕立委黃信介。施明德經過月餘的藏匿也於翌年初被捕,協助其逃亡的高俊明牧師等多人亦受累被捕。

 

一九八○年二月二十日,經軍事檢察官偵察完畢,黃信介等八人以「叛亂罪」提起公訴,其餘卅七人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1. 另一次的二二八事件

正當進行美麗島軍事大審期間,一九八○年二月廿八日正午,林義雄家宅發生了滅門大血案。林母及雙生女兒亮均、亭圴慘遭不明身分的兇手潛入家中殺害,大女兒奐圴被殺成重傷。這件滅門血案,震驚海內外。使整個黨外運動在挫折中,更跌入哀傷的谷底。

 

  1. 國際壓力下的公開審判

美麗島案備受國際矚目,國際知名新聞媒體都派人來臺,國民黨政府不得不開放採訪。這次的大幅報導,成了臺灣民眾一場震撼性的「政治教育」。

 

審判結果,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判決施明德處無期徒刑,黃信介十四年徒刑,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各處有期徒刑十二年。

 

  1. 選票的平反

一九八○年底恢復未完成的選舉,多位受刑人家屬參選。結果,姚嘉文之妻周清玉以十五萬票的第一高票當選國大代表,張俊宏之妻許榮淑、黃信介胞弟黃天福,分別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及國大代表,康寧祥、黃煌雄、張德銘都當選立委,辯護律師尤清也在一九八一年當選監察委員。

 

一九八三年,林義雄之妻方素敏參選立委,全島多方人士來為她助選,每一場政見發表會都人山人海,海外僑胞也關心備至。她在第一選區(包括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以十二萬多票拔得頭籌。

第四展區:浴火的鳳凰

黨外運動未因美麗島事件而潰散,反而像浴火的鳳凰,更加亮麗奪目。經幾次選舉,黨外陣營更加擴大,終於闖過戒嚴法,於一九八六年組成「民主進步黨」。在突破黨禁的前後,臺灣進入一個解凍的時刻。許多禁忌紛紛被突破,蓄績已久的社會運動潛力,頃刻間奔流而出......

 

  1. 催生新政黨

美麗島事件後,各種黨外政治性雜誌紛紛出現。有:《八十年代》系列、《關懷》、《生根》、《深耕》、《鐘鼓樓》、《蓬萊島》、《前進》、《新潮流》、《自由時代》系列等等。它們常遭查扣、查禁,但很快又出刊,對突破言論禁忌有不小貢獻。

 

一九八五年又逢地方選舉,公政會與編聯會共組「一九八五年黨外選舉後援會」,提出「新黨新氣象、自決救台灣」。選舉結果,平均獲得百分之三十選民的支持,台北市高達百分之四十左右,台灣的社會力量已經凝聚起來準備要催生一個新政黨了。

 

  1. 民主進步黨組黨成功

一九八六年九月廿八日,在不確定會不會被壓制的情況下,「黨外中央後援會」在臺北圓山飯店召開候選人推薦會,決議以黨外候選人為新政黨的共同發起人,成立「民主進步黨」。在人民熱切期待的鼓舞下,民主人士終於勇敢地衝破了黨禁,台灣戰後第一個有意義的反對黨,終於誕生了。

 

  1. 解凍時刻

突破黨禁前後,各種要求改革的運動團體一個又一個成立;各項挑戰政治禁忌的行動,也此起彼落地在街頭上演著。一連串的抗爭行動,曾多次在街頭與警方緊張對立。頭綁布條、手持鮮花的民眾夾雜著鎮暴部隊的盾牌、武警的棍棒、層層拒馬、蛇籠網、瓦斯槍、催淚彈、水柱,是經常出現的場景,這些畫面都使得統治者的高壓手段顯得無效而醜陋。

 

而在所有抗爭議題中,反核抗爭是時間最長、次數最多的一件。當各項街頭運動的訴求慢慢獲得了實現,就只有核四爭議到今天還沒有解決,台灣人民也還無法行使公民投票的權利來決定這樣的公共事務。

第五展區:民主之花

在跋涉過蜿蜒千里的坎坷路途,台灣終於在一九九○年代,開出了民主自由的花果——

 

  1. 國會全面改選

數十年來民間匯聚起來的改革力量終於逼迫政府不得不讓步,一九九○年六月,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作成了二六一號解釋,老代表必須退職,台灣人民總算爭取到選舉民意代表的權利。

 

  1. 民意代表與行政首長的定期改選

民意機關必須定期改選,反應最新近的民意,是民主的基本條件。但台灣的立法院卻是到一九九二年底才舉辦第一次的全面改選,到二○○一年為止,台灣總共辦過四次具有實質民主意義的國會選舉。

 

在民主化浪潮的衝擊下,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台灣舉辦了第一次的省長民選與北、高直轄市長選舉,當時,這是台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全國性選舉。

 

  1. 擋不住的歷史潮流??總統直選

在多次抗爭、遊行展現了不可抵擋的民意潮流後,一九九四年的憲改,國民大會終於把選舉總統的權利交還給人民。

 

一九九六年,雖然有中國文攻武嚇的威脅,台灣人民還是完成了第一次投票選出台灣總統的經驗。二○○○年的總統大選,台灣人民更進一步用手中的選票實現第一次的政黨輪替,結束了國民黨政權對台灣長達半世紀的專制統治。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