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21期-螃蟹紅潮—聖誕島的生態奇蹟

劉烘昌  /  靜宜大學生態系助理教授、王嘉祥  /  國立台灣博物館動物組副研究員退休

圖一:在岩石上等待釋放幼蟲時間的母紅地蟹。
圖一:在岩石上等待釋放幼蟲時間的母紅地蟹。

 

這裡所說的「紅潮」無關政治,也和海裡產生的「紅潮」(red tide)無關。前者的主角是倒扁的「紅衫軍」,後者則是過度繁生的藻類,本文的主角是一種紅色的螃蟹——紅地蟹(Gecarcoidea natalis (Pocock, 1888))。

 

顧名思義,「紅地蟹」是指紅色的、生活在陸地上的螃蟹,所以也可稱為「紅陸蟹」。大家所熟悉的,是住在海裡、海邊和溪流的螃蟹,但是對於另一批陸地上的住民——地蟹,就很陌生了。而住在聖誕島的紅地蟹正是創造生態奇蹟的主角。

 

地蟹、海蟹和溪蟹除了居住的地方不一樣外,最大的不同是在卵孵化及釋放幼蟲的方式。一生都在淡水的環境中度過的螃蟹,就是所謂的溪蟹(freshwater crabs),也有更明確的以「真淡水蟹」(true freshwater crabs)稱之。溪蟹通常具有大型的卵,卵數少,並富含卵黃。卵黏附在母蟹腹部附肢的剛毛上,並直接孵化出小蟹,小蟹孵化後仍停留在母蟹腹部接受保護,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過獨立的生活。生活在海洋中的蟹類則產下小而量多的卵,卵孵化出浮游性的幼蟲,幼蟲經歷二至六次的脫殼後成為大眼幼蟲(megalopa),再脫殼一次後變成小蟹。大多數的地蟹與生活在海洋中的蟹類相同,產下小而量多的卵,並將孵化的幼蟲釋放到海水中,幼蟲的發展過程也和海洋蟹類相同。正由於地蟹必須要到海邊釋放幼蟲,使得地蟹無法遠離海洋生活,分佈就被侷限在靠海的陸地或海上的小島。

左圖圖二:聖誕島周圍都是陡峭的海崖 / 右圖圖三:聖誕島的森林。
左圖圖二:聖誕島周圍都是陡峭的海崖 / 右圖圖三:聖誕島的森林。

 

紅地蟹是大型的地蟹,平時生活在島上森林裡,從靠海的海岸林到海拔三百六十一公尺的高地森林中都可發現。挖洞居住的紅地蟹以落葉、花朵、果實和幼苗為主食,在數量龐大的紅地蟹的進食下,地表落葉數量不是太多,加上被吞食的植物種子也被胃磨磨碎,造成灌木與草本稀疏,與一般熱帶森林底層長滿植物與堆滿落葉的情形頗不相同。

圖四:紅地蟹正取食落葉。
圖四:紅地蟹正取食落葉。

 

每年的十、十一、十二月間,是聖誕島的雨季,這三個月,是紅地蟹進行大規模遷移到海邊繁殖的期間。有時雨季開始的時間較晚,紅地蟹整個繁殖期就會往後延。紅地蟹每年的繁殖季節為三個月,中間的月份通常數量最多,其他兩個月較少。

 

從雨季一開始,第一批紅地蟹展開遷移的活動,隨後,只要下雨,一批又一批的地蟹也跟著展開遷移,直到整個繁殖季結束,這時的時序可能已進入一月了。在這段期間,只要一下雨,紅地蟹就像千軍萬馬般從森林裡一擁而出,像紅色的潮流,朝著海邊前進。同時,已經完成繁殖任務的紅地蟹,也踏上返回森林的旅程。兩股紅流交會時,往往造成交通打結。此時島上到處都是紅色螃蟹,連高爾夫球賽都受到干擾,家家戶戶必須將門窗緊閉,以防止螃蟹進入屋中。

左圖圖五:林下的紅地蟹 / 中圖圖六:聚集在陰涼處的母紅地蟹 / 右圖圖七:海崖上掛滿成千上萬大腹便便的母紅地蟹。
左圖圖五:林下的紅地蟹 / 中圖圖六:聚集在陰涼處的母紅地蟹 / 右圖圖七:海崖上掛滿成千上萬大腹便便的母紅地蟹。

 

紅地蟹的繁殖遷移是以下列的程序進行:

 

下雨

 

紅地蟹離開原來居住的森林開始遷移,費七至十四天的時間遷移到海邊。雄蟹先出發,雌蟹較晚出發。

 

紅地蟹到達海邊的第一件事是補充身體喪失的水份,有的直接進入海水中浸泡喝水,有的到潮濕的沙灘以頭胸甲腹面的毛囊接觸潮濕的地表吸水,或是到潮池處以螯舀水喝。

 

補充好水份的雄蟹回到海岸林的邊緣附近,挖築洞穴,並為了爭奪地盤和其他雄蟹發生戰鬥。

 

隨後到達的雌蟹會選擇擁有洞穴的雄蟹進行交配

 

交配完畢,雄蟹到海邊補充水份後,便展開回到島上森林的遷移之旅。

 

母蟹留在雄蟹的洞中抱卵

 

卵經過十二天左右孵化

 

抱卵母蟹通常會在卵孵化的前一天清晨或黃昏動身前往海邊,下海崖後,大多數母蟹會往水邊移動,在潮濕的沙地地表吸水補充喪失的水份,或是到積水的水池中舀水喝。早晨下海崖的母蟹在吸水後會尋找較為陰暗的地方躲藏,避免暴露在陽光之下,在海邊度過漫長炎熱的白天後,等到第二天的凌晨四點前後才進行釋放幼蟲。

 

圖八:抱卵的紅地蟹
圖八:抱卵的紅地蟹

 

釋放幼蟲時間:農曆二十五、二十六日前後幾天的凌晨,並在農曆的二十五或二十六日達到高峰。

 

完成釋放幼蟲的母蟹踏上返回森林的旅程

 

幼蟲在海洋裡度過二十五天的浮游生活,再變態成為大眼幼蟲,並開始登上陸地展開陸地生活。

 

Grata海灘是觀察紅地蟹釋放幼蟲的最好地點,當釋放幼蟲的高峰期時,海崖上掛滿成千上萬大腹便便的母蟹,非常壯觀。當時間一到(凌晨四點前後),紅地蟹開始大量密集的釋放幼蟲,場面驚心動魄,令人震撼。許多母蟹直接從沙灘走入海水中,在印度洋的洶湧波濤中釋放幼蟲,母蟹被沖的東倒西歪,還有不少母蟹被海浪捲走而就此淪為波臣。沙灘兩側的珊瑚礁崖壁上也有不少母蟹用步腳緊緊的扣住崖壁等待波浪,乘大浪襲來時抖動腹部釋放幼蟲。還有許多母蟹由於交通堵塞無法接近水邊,乾脆就直接在珊瑚礁崖壁上將卵塊拋下,進行「水外釋放幼蟲」的行為,運氣好的卵塊就直接落入海中,但也有不少卵塊是落在水外。天亮後,紅地蟹就停止釋放幼蟲,雖然仍有不少抱卵母蟹從崖壁攀爬而下,但卻都不再釋放幼蟲。

 

雖然每年有數以兆計的紅地蟹幼蟲被釋放到大海裡,但卻不是繁殖成功的保證,通常在十年當中,只有一次到兩次的機會能有大量的幼蟹重回陸地。當小蟹登陸時,無數的小蟹形成紅色的河流,從海邊往島中央森林移動,此時各種海鳥、陸蟹,甚至包括這些幼蟹的父母,會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守候在此紅色河流旁大快朵飴。而也只要六年這樣的一次,存活下來的後代就足以完成傳承的任務。

圖九:紅地蟹正在釋放幼蟲
圖九:紅地蟹正在釋放幼蟲

 

紅地蟹自離開森林到返回森林的生殖之旅,費時長達六週之久,每次遷移過程中,儘管紅地蟹會選擇早晨、黃昏或下雨後濕度較高的時間進行遷移,但熱死、乾死,加上被車輛壓死的紅地蟹數量高達一百萬隻,但因僅佔族群數量的百分之一不到,對整體影響不大。此外,在聖誕島上,還有一種紅地蟹的天敵在旁邊虎視眈眈,那就是「椰子蟹」。聖誕島上的椰子蟹的族群龐大,體型碩大,顏色更是鮮豔無比。椰子蟹會攻擊成年的紅地蟹,甚至還會將躲在洞中的螃蟹挖出食用,不過更常見的是椰子蟹取食紅地蟹的屍體。

 

椰子蟹對紅地蟹的捕食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危害不大,倒是一種外來種的螞蟻——黃瘋蟻(Anoplolepis gracilipes),目前已遍佈全島並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黃瘋蟻會分泌蟻酸攻擊紅地蟹的眼睛,紅地蟹眼睛被弄瞎後就只能任螞蟻擺佈。黃瘋蟻在過去幾年可能已經殺死紅地蟹一半以上的族群,估計紅地蟹目前族群僅剩四千萬到四千兩百萬隻。

左圖圖十:正通過道路要返回森林的紅地蟹群 / 右圖圖十一:椰子蟹取食紅地蟹的屍體。
左圖圖十:正通過道路要返回森林的紅地蟹群 / 右圖圖十一:椰子蟹取食紅地蟹的屍體。

 

澳洲政府於一九八○年成立聖誕島國家公園,為了保護聖誕島的生態系統,不斷自民間購入土地,到一九八九年,國家公園的面積已佔全島的百分之六十三。聖誕島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辦公處所佔地狹小,建築非常簡僕,只配置有九位國家公園管理人員,依據「聖誕島國家公園管理計劃」來經營國家公園。尤其重視新的研究信息和社區居民的意見,以及外來種的入侵問題。並詳訂有各項執行計劃,包括雨林復育、海域的保護與管理、道路的修築、旅遊的規範、教育的推廣和研究的推展等。

 

由於磷礦的開採仍然是聖誕島大部份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小至礦車在道路上的奔馳,大到採礦權的申請等,居民難免會和國家公園管理處有意見相左之時。澳洲政府以停採磷礦為目標,並在紅地蟹遷移期間封閉螃蟹經過的路段,主要路線的道路下方更建造通道,道路兩旁設置塑膠圍籬,引導紅地蟹遠離礦場,並進入地下通道。對於一般居民的車輛也有規範,並以告示牌和警示牌提醒民眾。然而,聖誕島國家公園面臨最棘手的問題應是黃瘋蟻的肆虐,目前正積極的謀求對策,希望能有效的消滅黃瘋蟻,但成效如何,尚是未定之數。

左圖圖十二:道路封閉供紅地蟹群通行 / 中圖圖十三:塑膠圍籬內的紅地蟹群萬頭騷動 / 右圖圖十四:紅地蟹群正通過道路下的地下通道。
左圖圖十二:道路封閉供紅地蟹群通行 / 中圖圖十三:塑膠圍籬內的紅地蟹群萬頭騷動 / 右圖圖十四:紅地蟹群正通過道路下的地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