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4期-博物館視野「歷史空間再利用營運管理之策略」

劉大和  /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大綱

歷史空間應該如何營運管理?本文首先劃分歷史空間營運中同時存在兩種領域:分別對應的是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筆者以為,這兩種領域應該用不同的政策理念來對應。

 

其次,歷史空間營運策略可能有二:一為單純的保存,二是轉化為文化空間,後者需要思考文化主題的選定,才能夠不斷的累積該空間的營運內涵。本文第三段主要在於指出,從現有歷史空間營運的實際案例中發現,承接歷史空間營運的團隊本身的角色定位應該在於就是一個文化內涵的創造者,而非只是中間的仲介者,這樣才能比較容易達成該空間文化內涵的不斷深化與累積。再來,筆者主要討論歷史空間可能得以經營的文化主題。第五段則強調營運的展示中,盡量做到同時兼顧五官的感受。最後,週邊產品常是歷史空間永續經營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檢視一些現有的實際案例後,部分業者的缺點在於其週邊產品和文化藝術展示品的主題之間,彼此無太大的相關性。

 

本文的部分觀念已經在先前文章發表過,但考慮整體觀念之完整性與部分讀者可能未閱讀過筆者之前的文章,因此,筆者仍重複部分之前的觀念,而以本文主題之整體架構邏輯來論述。

前言

根據當代的思潮,歷史空間的營運管理可能兼具三種目的:文化、觀光、文化產業。當然,也有許多人認為歷史空間的利用目的應該只在於保存(即文化保存)。不過,顯然我們無法讓所有的歷史空間都以只有保存的型態出現,因而,本文的嘗試在於思考如何讓歷史空間的營運達成文化、觀光、文化產業的三種價值目標。但在貿然引入所謂的企業管理知識之前,我們應該先對部分觀念作澄清。

一、文化價值與產業化之糾葛: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

歷史空間承載著一個文明發展的重要歷史足跡,一般被視為國家重要文化資產,並納入公領域的管轄範圍內。然而,歷史空間作為彰顯人類文化價值的重要文化資產,並滿足人類的基本文化權,其經營管理不能完全化約為市場表現,這指的是文化作為一種公共服務與非商品的領域。

 

文化事業的施政基本理念在於一些文化事務的資金、人力必須由政府提供,以滿足人類的「文化基本權」。這同時意味著文化價值之彰顯仰賴政府機關對相關文化活動給予補助的方式運作,以藉此得以將文化價值保留、傳承,並進而發揚光大。

 

簡單的說,文化事業在使用價值(use value)上就有他存在的價值。然而,一個文化服務的事業,必須考量如何永續經營,才能累積文化資本,深化文化厚度。若不能永續經營,其傳播與創造的文化價值,這裡的意義通常是指經營的內容對我們具有特殊的文化價值,將遭到中斷。

 

歷史空間在經歷一波建物再修復之後,逐漸朝向空間經營管理的方向發展,希望保有過去文化,加以傳承,甚至導入新文化元素,來活化空間,以彰顯歷史空間在人類發展歷程中的文化價值。然而,歷史空間在修復之後面臨的是經營管理的問題,若以文化服務事業的概念來看待,除文化因素外,空間如何永續經營也是重點。因此,歷史空間除了在經營內容獲得認同之外,應尋求能夠在財務上獲得損益平衡或甚至有盈餘。這裡指的並不是將其全然產業化經營,而是將建築空間中能自負盈虧之部分予以產業化。

 

這裡所指的產業化是更進一步展現其在市場上的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歷史空間的營運首重文化價值之保存、傳承與彰顯。在確立經營之文化內容後,其它可以自負盈虧之部份,應採取分工方式分包(outsourcing)給專業團隊經營,像是營運空間中的咖啡廳。

 

當然,這樣的分類並不完美,因此要提醒讀者的是,歷史空間營運中,核心的文化藝術價值常常是週邊產品、產業化的重要價值來源。但通常在營運初始時,細膩廣博的文化內涵需要龐大的專業人力投入,一般民間業者不太容易單獨做到,因此常需要政府的資源補助,方能有成。

二、 歷史空間需靠文化主題經營來深化

檢討現有一些歷史空間的營運實例,可以發現,若歷史空間之營運目標設定擔負過度多元的營運目標,則無法建立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歷史空間應必須配合文化主題來經營,選定一個文化主題作為空間經營之重要性,在於文化產業必須能夠針對某項主題作深入的發展才能有所成。

 

換言之,長久以來許多歷史空間營運的案例中常把空間設定為多元文化利用空間,東拼西湊的結果往往深度不足,其結果常造成沒有空間的獨特特色。因此「單一」文化主題館的策略,就顯得相對重要。其重要性可從下列幾個因素得知:

 

  • 文化主題館,所要呈現的並非只是「現在」,而是超越只是現狀的表現。
  •  博物館或是文化主題館其中一項功能在於把「過去」的時空呈現出來。
  •  文化主題館表現的不只是「可見」的,更重要的功能在於表現出許多不可見的部分,而這些「不可見」的部分更是文化的重點。
  •  文化主題館不應該只侷限於傳統文化的保存而已,它的主題可以因為人類的創新而有更多有趣的主題呈現。
  •  一個社區可以有關乎一個社區過去與現在最重要傳統的重點的主題,但同時也可以有部分的「配角」主題館。讓整體社區的文化表現更為豐富、活潑。
  •  文化主題館並非只是傳統博物館的想像,而是更能夠親近大眾的方式,其有一個館之內的表現方式,也可以同時結合外在活的活動來表現。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文化產業必須產生足夠的深度才能夠永續發展,而透過文化主題館的形式,也就是因為收藏與展出的需要,可以促使參與者對於文化主題的營造與累積不斷的深化,因而可以藉由文化主題館,建構更為深厚的文化吸引力。

三、經營管理團隊特質之檢討

經營歷史空間時,除了確立經營主題、專業分工之外,經營管理團隊之特質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藝術經營管理團隊之特質在於能夠成為空間文化價值的生產者(producer),而非單純之經紀者(agent)。也就是說,管理團隊應專注於建築本身所代表之文化內涵的深化,以專業精神管理,並投注於單一事業。

 

一般台灣現在普遍面臨之問題在於歷史空間經營者的角色混淆,一些業者在承包之後,未能專注於現有之建築經營,亦或是僅著重產業部分之經營而忽略了核心文化價值之塑造,因而歷史空間營運內涵流於空洞。

 

忽略了核心的文化價值,空有歷史空間,將喪失文化資本持續累積的意義。政府在評選經營單位時,應將經營者的「專注、專業、專心」能力納入評選標準,才能避免營運表面化、空洞化的結果。

四、文化空間經營之主題的可能性

那歷史空間又該發展什麼樣的文化主題館呢?這必須由社區或是經營者本身來做決定。以下筆者提出幾種經營主題(註1),供大家參考。

 

1.大師風采館

 

西方國家最常引進大師風采來作為空間經營的主題。它主要欲藉由大師的創作、聲望和形象作為號召力,以直接引入空間的方式將著名的文物建築、創作產品、意像等加以具體化而成商業行為。它的優點在於激發輿論自發性的報導,並引發社會大眾對原本默默無名的空間產生印象與興趣。大師風采可以是國外引進或是由本土尋根,可以是國際型大師或是在地的翹楚。這類型的主題館是將文本或動畫的內容加以具象化,將紙本的故事情節用建築美學表達文本原先欲表現、傳達的訊息,例如愛、關懷與友情。它如同一本開放式的空間故事館,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段落情節用聲光色像的綜合展現。

 

2.藝文空間

 

藝文空間是最常作為經營主題的一個選項。它注重的是創造一個使人可以親近使用的藝術與文化的空間。它可能有許多不同的主題,比如說像由台北市長官邸所轉用的藝文空間,草山行館...等。在台灣,藝文空間大都與藝術展出、表演演出、書籍閱讀、平面文史資料有關。但是因為藝文空間常肩負著「文化的使命」,因此,其經營策略都比較偏重在「文化」,注重教育、保存、收藏,甚至研究等功能,但考慮到國外的案例來說,另一個經營策略的趨勢也逐步成形,就是著重在休閒、娛樂、觀光新興的功能等。因此,使得藝文空間的想像比較活潑,可親近性。因此,也逐漸的注重空間的行銷。

 

3.童玩文化

 

童玩是發展主題空間的一個討喜的選擇。童玩可以有許多選擇,可以是柔性的參展或兼具前者與動態空間的遊戲館。

 

將童玩文化提出單獨作為一項主題,主要是由於下列幾項因素突顯了童玩的重要性。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童玩因為:(1)“兒童期的延長”與成人追憶兒時記憶的鄉愁;(2)在家庭式的參訪與觀光活動中,顧慮兒童的需求是一個重點。而童玩活動具有人人皆可以瞭解的「最低公分母」特質,因此,其最能同時滿足一個家庭所有的成員的娛樂活動;(3)雖然童玩提供給大眾的是一種脫離現實的「幻想」,但正因為當代人們給予兒童具有浸淫在「非現實幸福」的正當性,因此,往往也使得童玩具有更為迷人的色彩。

 

4.民俗藝術文化

 

民俗藝術文化可以有很多種選擇:

 

  • 傳統美食

傳統小吃的經營,可以利用群聚、專業化空間之方式,輔導部分民間企業建立美食博物館。前者延續傳統美食商業,後者則兼具文化教育、推廣與商業價值。美食館的經營,應同時注重娛樂、知性與美食三種特質,既可以育教於樂,並且提供美食,讓大家一飽口服。結合口感、美感的感官刺激與有意義的情感價值認同。

 

  • 民俗遊藝園

復興民俗遊戲,並藉由推廣傳統民俗遊戲,達到寓教於樂,又兼具保存傳統並達到傳承的功用。

 

  • 歷史文化村

擇一歷史古都,作為歷史空間與風土保存地區,將當時的文化背景、生活器具等,逐一紀錄,讓參訪的民眾體驗當時的生活狀況。經營方面,可以考慮政府收購街聚方式來進行整體的街景營造與經營管理,或是將該訂定位為文化保存區,並逐步收購將具特色的歷史空間納入公有管制。

 

  • 戲曲館

霹靂布袋戲、歌仔戲、說書、相聲等文化正逐漸流失中,如何振興這些休閒,達到傳承保存之效,是當務之急。戲曲館的構想可以提供一個集放中心,將華文的戲曲舞碼作存檔。

 

5.藝術村 

藝術村為單純藝文人士進駐的地方,並藉由藝術創作,期能帶動社區文化轉化等外部性影響,以激發地區再生與經濟機能之轉換。

 

6.世界第一產業歷史文化館

從我們過去的產業歷史出發來尋找台灣歷史上曾經成為的種種產業王國,如玩具王國、家具王國、鞋業王國、水果王國。這些歷史軌跡也是許多國家所欲借鏡於台灣的地方,台灣成立世界第一產業歷史文化館正可以呈現這樣的功能與吸引力。

 

台灣曾是許多產業的製造王國,產業雖然隸屬於經濟範疇,但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製造成品本身之歷史與軌跡即可以反映出過去的文化種種,因此這樣的文化主題館可以表現過去的種種文化。其次,雖然這些產業並非高科技產品,但是在過去貧困的基礎上仍能創造出這樣的成績,也是我們的一大驕傲,這對我國建立文化主體性有莫大的幫助。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產品彌足珍貴的共同記憶呈現出一部我國產業與文化的發展史。

 

再者,產業王國的建立應該趁著許多經營者、參與者都還活躍的時候來記錄過去的種種,這是建立我國文化表徵的重要時機,因為這些活躍的經營者可作為他人仿效之典範,作為台灣“活”的博物館與百科全書。

 

 7.兒童美術館

兒童的繪畫展現的是人類童真的一面,兒童馳乘的想像力展現在繪畫上是多采繽紛,又因兒童繪畫題材多以家庭與居家生活為主,題材具有普遍性與共通性,可以稱得上是人類世界共通的語言。

 

台灣兒童美術的創作,因為美術教育水準相對較高,年產量又大,並曾多次在世界比賽中展露潛力,具相當發展潛力。然而,台灣本土卻長期忽略自我文化中最具發展潛力與世界競爭力的兒童美術。

 

兒童美術館的成立可以將過去台灣數十年在國內外得獎之兒童繪畫作品,作一個集中展出,並結合特殊議題(event)來策展。從文化的角度切入,兒童美術館的成立可以強化對兒童美術之重視,展現深遂的兒童藝術文化深度。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